内容简介
小说通过一个农村少年的心灵成长史,折射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校圆生活画卷。对灵魂深处的大胆披露,对人性复杂性的精妙刻画,对主人公灵与肉纠结的直言不讳,使作品具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厚度,是一部让人心灵震撼和沉醉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姚家明:生于1967年10月,男,汉族,商南县党马乡人。现任商南县文联主席,商洛市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近年来先后在《北京文学》、《长江文艺》、《雨花》《延河》、《朔方》、《人民日报》等全国1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200多万字。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倾诉》、《守望》、《生龙寨》、《救赎》等四部,中短篇小说集《永远的玫瑰》、《陈凤的腊月》、《古渡》三部,散文集《远去的故乡》等。获省级以上文学奖10余次。
引 子
第一章 迷茫
第二章 重新做人
第三章 意外变故
第四章 一九七六年的地震
第五章 污淖生活
第六章 教师出走
第七章 伤心的妹妹
第八章 人生低谷
第九章 特殊的年味
第十章 歃血盟誓
第十一章 拼博,拼博
第十二章 患难之交
第十三章 事与愿违
第十四章 家庭风波
第十五章 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第十六章 爱殇
第十七章 人生感悟
第十八章 难忘高考
尾 声
后 记
引子
杨诺后来不止一次地想到,假如当时没有那件事的发生,他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他还会不会走那么多弯路?承受那么多苦难呢?
故事还得从一九八一年春天说起。
那时,杨诺还在上初中一年级。一天,喜讯传来,政府终于撤销了“文革”时期对他父亲杨敬文的错误处理,父亲不仅得到了平反,还被安排到县粮食局上班了。
这件事对他们家来说意义太重大了——父亲由一个刨地的农民,一下子变成了端国家饭碗的人;他们不仅在全村人面前扬眉吐气,而且家里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们家从此就可以摆脱贫困了。杨诺记得清清楚楚,从那年春天开始,每个月末,父亲都会将一沓子工资和粮票拿回家交给母亲。过去,家里十天半月才能吃到一顿细粮;如今,他们家几乎天天都有白面吃。杨诺头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过去总是穿哥哥穿旧的衣服,自父亲平反参加工作后,衣服还没穿破,母亲就会给他买新的。
家里条件好了,杨诺无论在家乡的小伙伴面前,还是在班上同学之间,他都有一种优越感。过去他一贯学习刻苦,成绩突出,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自从父亲得到平反参加工作以后,他再也不把学习当回事了,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拼命地玩儿。
人学好难,学坏非常容易。在村里一伙顽皮孩子的带动下,杨诺迅速沾染上了很多恶习。
他们村离学校有四、五里路。沿途有一条丰盈的小河——哇啦河,河里鱼虾成群。他们经常在上学路上开溜,几个人一块儿到哇啦河里去捉鱼。捉鱼的乐趣远远大于枯燥的读书。他们在河里一玩就大半天,最后把捉到的鱼刨肚洗净,用麻叶包好,在河边烧得吃,直到放学了,他们才悄悄混在其他学生一块儿回家去。
逃学一旦成为习惯,就再也改变不了了。每学期算下来,杨诺几乎有四分之一时间在逃学。他不是到河里捉鱼,就是在树上或者黑屋子里玩捉迷藏,要么就是上山摘野果子吃。总之,只要外面有好玩的事情,他就会逃学。
由于经常不到学校去,杨诺的功课江河日下,不仅作业不会做,考试也考不好。但他仍不思悔改,作业不会他便抄别人的;考试不及格,他隐瞒着不对家里说。家里还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好学生呢。
杨诺不仅逃学,而且沾上了流氓习气。经常领着他逃学玩耍的是他二伯的儿子杨树林,这个堂哥比他大五岁,年级却只比他高一级。这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堂哥一个人在家,他让杨诺和另外一个小伙伴到他家里,给他做伴儿。三个人睡在一头,相互说笑,取闹。快入睡的时候,堂哥突然就把杨诺的右手拉过去,放在了他的裆上。杨诺心里一惊,他一下子摸到了一根又粗又硬的家伙。杨诺知道那是堂哥的本儿,正要缩手,堂哥把他的手按住了,并教他如何来捋他那个东西。杨诺心里怪怪的,不肯。堂哥便告诉他,这样做很好玩。说着便手把手教他如何上下捋他那玩艺儿。杨诺不敢违背堂哥,便只好按堂哥说的去做了,一下一下,总共捋了好多下,直到最后堂哥痉挛般地发出了一种很舒坦的怪叫声,流出一股粘粘的液体,那恶臭的东西不仅糊到了被子上,而且还粘到了杨诺的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