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出版时间:2015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稿为首都医科大学近三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论文集,是我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能较全面反映我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面貌和鲜明特色。 书稿分为八篇:理论探索篇收录了大
作者姓名: 刘芳,李爽编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首都医科大学近三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论文集,是我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能较全面反映我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面貌和鲜明特色。
书稿分为八篇:理论探索篇收录了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责任感培养的文章;队伍建设篇收录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探索的文章;课堂教学篇收录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文章;党团班级建设篇收录了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班集体建设等方面的文章;研究生教育管理篇收录了研究生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探索的文章;管理服务创新篇收录了加强医学生就业质量、公寓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章;医德教育篇收录了医学生德育教育探索的文章;网络教育篇收录了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的文章。
作者简介
刘芳,女,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德育学系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伦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刘芳教授主要从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指导市级、局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或著作6部,专著1部,合著3部。曾获得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三等奖1次,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北京高校优秀德育研究成果二等奖1次。作为伦理学专家多次参加北京市二类、三类新技术伦理审查和医疗机构伦理审查和相关培训工作。
李爽,女,硕士,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学生部(处)部(处)长。先后主持了首都大学生思政中心课题《首都医科大学新任辅导员、班主任入职培训的研究与实践》、首都大学生思政中心课题《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等课题,主要参与了卫生部委托项目:《新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首都大学生思政中心、北京市哲社规划办重点课题:《微文化生态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等研究。以副主编身份参与了《高校学生工作典型案例解析》、《中国机构伦理委员会建设》及《形势与政策》等教材及著作的编写,发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多篇。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生命观教育的伦理价值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加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思考
以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
第二篇 队伍建设篇
两种身份、双重定位,探新学生工作队伍专家化建设新路径
规范辅导员工作路径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成长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在学生实习中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三篇 课堂教学篇
医学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将公共卫生事件引入医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科学精神与法律精神为双翼
——浅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法学基础教育
农村定向专科医学生德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从中医学导论切入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构建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学模式
把握时代特征、开展适合临床医学生特点的德育教学
第四篇 党团班级建设篇
高校党课教育规范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医学生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共建实践与思考
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医学院校临床阶段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探讨
以群众路线观点指导学风建设
——以中医药学院为例
“1+1”朋辈教育模式引导医学生自主成长的实践思考
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关于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高校职业类学生社团的发展探索
高校学生骨干培训工作的探索
——以首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为例
自我教育在学生骨干培养中的实践
——英才学校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论高校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和管理
第五篇 研究生教育管理篇
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
临床医学研究生德育工作实践与认识
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思考
医学研究生政治理论课人文精神及中国梦理念渗入研究
临床医学研究生网格化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篇 管理服务创新篇
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就业指导对策
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思考
医学毕业生走向基层因素浅析
护理毕业生就业指导需求调查与对策
本科临床专业医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学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探讨
开辟学生公寓文化阵地,促进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
高校公寓学生党的工作体系探索与实践
——以首都医科大学公寓学生党的工作体系建设为例
首都医科大学党建工作新突破
——公寓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
第七篇医德教育篇
“萨提亚”心理辅导技术在学生德育过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国防生教育探讨
从住院医生岗位胜任力谈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临床实习医师医德教育的思考
七年制医学生全员全程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
儿科医学生临床实践阶段德育教育途径探索
康复医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八篇网络教育篇
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网络环境下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德育教育网络化途径调查问卷分析
后记
生命观教育的伦理价值
生命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从生命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命观教育的伦理价值内涵、生命观教育的对策与思考三个方面对生命观教育的伦理价值及教育对策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彰显和谐社会建设中生命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到实处。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动态中的和谐发展,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和创造活力的社会。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无一不要求人们对生命、生命观及其伦理价值的内涵和意义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针对社会各阶层施以生命观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我国生命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不仅是因为生命的唯一性、不可逆性、珍贵性、脆弱性,还因为生命可以创造出无限的价值。生命观是指人们对生命及生命的价值、意义、人生理想、人生信仰和人生态度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生命观教育是对人们进行生命健康、安全、价值的教育,进而引导民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一)从社会层面,呼唤生命观教育的普及
2011年广东的小悦悦案、近几年大学生自杀、自残、伤害他人等事件以及与此相类似的一系列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社会近年来所表现出的对生命和需要救助生命的冷漠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人们对生命的冷淡与漠视,是生命观、价值观出现扭曲之后的行为外显化表现。在社会伦理实体中,个体之间存在互动,个体的生死与社会之间存在互动,个体具有社会责任,而构成社会整体的每个个体自身的和谐与统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社会层面所彰显的漠视生命的现象充分表明,对社会各阶层进行生命观教育的普及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二)从教育层面,凸显生命观教育的缺失
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尽管较早的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但当前的应试教育尚不能给生命观教育以应有的地位,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有关人生意义、生命价值与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出现缺失。例如对生命伦理教育普遍重视程度不够,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有待丰富,生命伦理教育的方法手段单一,生命伦理教育的机制不完善等。从而导致个别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不同程度扭曲,缺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既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更遑论对生物生命的重视。在教育层面加强和完善生命伦理教育进而打牢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三)从历史层面,需要生命观教育的传承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内涵主要体现在“贵生爱物”、“乐生哀死”和“修身进取”三个方面,其基本思想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据首都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调查课题中对“大学生对儒家生命观的认识和看法”一问的调查中发现,选择“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学生占43.6%,说明部分学生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作为以儒家文化为主要传承的中国,亟须在现当代生命观教育中传承儒家文化的生死观内涵及意义。
(四)从医学层面,彰显生命观教育的紧迫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动物越来越多地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实验中,对实验动物的敬畏进而对人体解剖中尸体的敬畏需要生命观教育;从现代医患关系来看,医患关系已经由人—人的简单模式演变为一种“人(病人)—机(物)—人(医务人员)”交往模式,这种交往模式的变化不仅使医生的诊断越来越准确,使治疗越来越及时、有效,同时也出现了医学服务检查项目成本高、费用大,“人机对话”多于“人人对话”,医学人文关怀程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处处彰显着以医学终极价值观“敬畏生命珍重健康”为内涵的生命观教育势在必行。
(五)从技术伦理方面,期待生命观教育的介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给伦理道德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原子弹、核武器的研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克隆人”、“试管婴儿”、“代孕”等,伦理道德已不单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人与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东西,亦即整个自然界都存在一种潜在的道德关系。这些作为生命伦理学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迫切需要生命观教育的介入。
二、生命观教育的伦理价值
生命观教育的伦理价值包含生命价值属性的社会性、生命的一维性、生命是价值的载体、生命是伦理的体现等四个方面,其内涵所体现的正是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
生命价值属性的社会性。生命不单纯是生物的,生命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特点,如人的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倾向、需要和欲望。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由己出发,人己并重,由己推人,人我兼顾。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宽厚仁慈之德关爱宇宙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它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生命的一维性。生命是一维的、不可逆的,人类从受精、孕育、出生、成长、成熟、衰老到死亡是不可重复的。生命的一维体现生命的神圣性。
生命是价值载体。生命承载着价值和使用价值,体现了物的有用性,它在生理内涵完整的基础上,体现社会和精神的内涵。人的生命蕴含着价值,价值以生命为载体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出发,生命不仅仅属于个体。
生命是伦理的体现。个体生命都承担着不同的家庭、社会角色,因而也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要承担为人子(女)、为人夫(妇)、为人父(母)的角色,在家庭中有哺育的责任、孝亲的责任等。在社会中也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2011年俄罗斯一家名为“vlasti”的网站称,联合国科学家们已绘制出了人类消失路线图,警告低生育率将最终导致没有足够的女性“能接母亲的班”。面临此种威胁的国家和地区达73个。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承担着繁衍种群的责任,生命是伦理和责任的体现。
三、生命观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凸显的呼唤,教育体系中生命观教育的缺失,医学层面生命观教育的紧迫,技术伦理层面需要生命伦理的介入的迫切等等,加之生命观知识的匮乏,对生命知识的领悟和体察的缺失,犯罪、自杀与他杀事件频繁发生,生命观教育势在必行,而对生命观教育的对策的思考也同样紧迫和重要。
(一)政策指导和支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到实处。”2011年北京精神所包含的“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体现的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也体现着个体生命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和生命价值的实践。然而,一系列的精神引领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实实在在的建设环节和落实机制,生命观教育作为体现人生命意义的重要教育渠道应该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实现途径多样化
作为全社会的生命观教育,要通过途径的多样化来实现。学校应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实践教育,同时,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面向社会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生命伦理教育和医学常识普及。社会层面应以聘请知名专家讲座、开展生命教育大讲堂等多种渠道重视发挥学校、科研院所、网络、影视、媒体的传播作用。
(三)完善机制
卫生部门及相关领域应着力从完善机制入手,着力建立一批医学专家、医学伦理专家队伍的社会普及机制;聚力社会名流,通过现代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的名流影响力机制;及时反馈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对教育效果进行追踪调查的调查跟踪机制;加强国家对生命观教育伦理价值的专项投入的研究机制;以及建立合理的符合社会实际的评价机制。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生命伦理教育,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扬光大。对个体来说,伦理是一种生命智慧,是生命魅力的彰显,是建立合理的生命秩序、赋予生命以自力更生的旺盛生命力的人文智慧;对社会来说,伦理是一种生活智慧,是建立尽性合理的伦理关系、赋予世俗生活以超越性的价值意义的人文智慧;当生命发育与生活发展整合时,伦理又凝结为一种深邃而崇高的人生智慧,它使人生达到合理生命和合理生活的现实历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2010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重点课题——“首都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调查”生命观课题。
[2]李芳,李洋,孙莹炜:《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综述》,载《北京德育》,2010年第11期。
[3]黄瑞英,王立平:《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缺失的伦理反思》,载《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4]王立榕:《加强医学生“敬畏生命”的医学伦理教育探析》,载《医学教育》,2011年第3期。
[5]孙英梅,岩磊:《略论儒家生命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载《健康研究》,2011年第4期。
[6]步臻:《生命伦理学视野中的儒家伦理及其当代价值》,载《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年第2期。
[7]晏朝飞:《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析》,载《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1年第8期。
[8]樊浩: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