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改研究
点赞
教育部思政司委托中联华文出版项目,档案编号:zlhwdy-1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5年3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著作系统梳理和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东方国家发展过程中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全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文化思想的逻辑演进。早期对东方文化的落后性进行批

作者姓名: 董朝霞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著作系统梳理和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东方国家发展过程中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全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文化思想的逻辑演进。早期对东方文化的落后性进行批判与晚年探索东方文化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生因素,两者辩证统一。第二,深刻阐述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初期的文化建设探索。政治革命成为俄国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导;“文化革命”成为列宁晚年执政的主要任务。第三,阐述了东方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在中国的历史境遇。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了经典作家的东方文化建设思想,当代中国遭遇复杂的文化境遇,把握辨证统一的核心原则。


作者简介

作者从2002年9月从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在四川师范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从2006年9月到2009年7月在武汉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日常承担本科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以及《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研究》等研究生课程教学。至今已在国内C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30篇,出版专著和参著6部。另外,在份内教学科研工作之外,参与每年暑期四川省高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自己努力成长的同时,以身作则,带动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稿件目录

第一篇  理论研究篇

导言

 第一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节 论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的基本社会功能

  第二节 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当代中国的建构功能

  第三节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必然

 第二章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个本质规定

  第二节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世界历史性特征

  第三节 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下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统一

  第四节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立论依据

  第五节 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

 第三章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节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剖析

第二篇 教育教学篇

导言

 第一章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

  第一节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益的创新与实践

 第二节 论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课程教学探析

 第四节 高校思政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第五节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法

 第六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推进“三个倡导”

 第二章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

  第一节 论“研究型”教学在《科社概论》中的实施

 第二节 优化《科学社会主义概论》课教学设计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课的实效性探讨

 第四节 论“六个为什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第五节 关于“六个为什么”“三进”《概论》课的思考

 第六节 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之剖析

 第三章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评价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之定性评价标准探析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之定量评价标准探析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之定性评价方法

  第四节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之定量评价方法

第三篇  文件附件篇

导言

文件附录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篇 理论研究篇

导 言

本篇作为“理论研究篇”放在该教改研究文集的首篇,旨在突出作者本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对课程文本教材相关教学内容是否有科学研究,任课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广度和深度)有比较扎实的、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学理研究成果,来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讲好课,首先是教师自己要有丰富而宽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丰硕的研究心得和成果。这样,教师才能在日常教学的授课中给予大学生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学术信息,使自己的教学不至于照本宣科,枯燥乏味,而是基于教材,又跳出教材;既能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信息,又能以学术心得和成果启迪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便通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精神开展理论研究,是搞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本教改研究的第一篇,由导言和三章组成。这三章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问题的相关研究,作为第一篇的第一、二、三章来布局。第一章“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收录了“论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的基本社会功能”“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当代中国的建构功能”“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必然”三篇论文,分做三节;第二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录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个本质规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立论依据”“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世界历史性特征”“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下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统一”“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五篇论文,分做五节;第三章“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收录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研究综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剖析”三篇论文,分做三节。本篇共十一篇论文。

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及时地把自己的科研工作所关注的学术信息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灵活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等课程教学中),并力求通过自己的科研心得启发学生的科创思维,以期在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一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节 论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的基本社会功能

在历经世纪跨越的当下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平等”价值观与“自由、公正、法治”并列,作为“代表最大公约数”之一的社会价值准则,要求全社会倡导。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真理性和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动和理想追求中,具有批判功能、规范功能和建构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的批判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的批判性

1.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批判功能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思想史上,首次运用唯物史观的思维方法站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群众的阶级立场上,去看待社会现实发展规律性问题的科学思想理论武器。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思想武器,针对19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平等价值观。这一平等价值观,对现实社会发展问题颇具有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具有批判功能。所谓“平等”的批判功能,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对经济、政治、文化、人格等方面的有关起点、过程和结果的不公正现象,或者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现象的审视、警醒、劝诫、批判和评判。

2.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相对于其他公平观的科学性和人民性

中国传统儒、墨、道、佛各家学派都曾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当时社会的不公现象做过批判和设想。姑且不推及远古时代东、西方社会带有阶级性、局限性的各种平等观。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平等观的批判功能问题上的不彻底性,不得不在此提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曾严厉地指出,只要准许“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担子。”他们认为,私有制激发人们内在的恶,造成人们政治、经济等领域无穷无尽的不平等,也导致社会道德堕落、罪恶蔓延、财富悬殊。他们明白要实现人类社会真正的平等,必须首先废除私有制。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由于缺乏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认知和研究而得出的抽象的、绝对平均主义平等观,既没有现实根基,也无法找到实现真正平等的力量和途径。诚然,空想社会主义平等观有诸多局限性,但是,其思想的积极的一面,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生活的时代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扬弃空想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运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的历史逻辑基础上,揭示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兑现他们曾经在反对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许诺的“自由、平等、公道、公正”等价值目标,资产阶级所用来摧毁封建势力的“平等权利”只不过是虚伪的假象。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资产阶级按照他们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国家,只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点上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国家机构,资产阶级的本性是单一追逐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资本家不可能顾及对工人阶级、对自然界的双重价值体认,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即财富的积累和贫困与生态危机的积累所造成的两极分化的、病态的、不公正的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绝大多数无产者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诸多不平等现象进行革命性、科学性的批判和揭露。因此,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具有无产阶级的价值性和人民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是,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无产阶级越来越贫穷。“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使财富越来越多地集中到自己手里,而工人“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他们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同上书,第279页。“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上书,第273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者不获,获者不劳,无产阶级遭受到资产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是这个社会主要的社会不平等。马克思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严重两极分化。“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的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同上书,第280页。这样的社会里,不可能实现人的真正平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面对当时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抽象的平等观,比如针对普鲁东、拉萨尔等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将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脱离现实去谈空洞的、抽象的平等权利的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科学态度,坚决反对从抽象的人的本质、理性和道德情感出发,引申出的唯心主义平等思想,并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猛烈的抨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分配,分配是受到现实生产力条件约束的历史性、暂时性的范畴,公平分配的质的规定取决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分配实现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史观立场上,从社会生产角度去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以及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荒谬的公平论调,提出要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人类理想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批判功能的作用及其中国化体现

1.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批判功能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现象,并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平等观。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基础上,顺应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平等价值观,并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平等”视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把坚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平等价值观的批判功能,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生俱来的批判功能,至少具有以下五点意义:第一,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所描述的田园诗般的、虚伪的天赋人权、自由和平等“三位一体”的资产阶级的公正观;第二,帮助人们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是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只要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和社会鸿沟;第三,帮助人们正确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公平正义。即一个社会是否平等,主要取决于生产领域、经济活动中的分配、交换形式是否平等正义。但是,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是否平等;第四,帮助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存在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罪恶与不公正的根源,而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又加深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性;第五,帮助人们理性地认识到,实现“绝大多数人”的社会公平的具体路径是为“消灭私有制”而进行长期而艰难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

2.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批判功能在中国化进程中的创新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为哲学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恩格斯平等价值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不断地探索着对“平等”的价值追求。毛泽东曾经实践过“公平第一,效率第二”;邓小平曾经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做过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探索;江泽民曾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尝试过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办法;胡锦涛则明确提出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社会。

正是平等价值观的批判思维和批判视角,让当今中国政府更加成熟和理性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平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立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还特别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批判功能的理论、历史与现实考察,毫不含糊,可以这样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等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持续发展中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以批判的思维导向,还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规范功能和建构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的规范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的规范性

1.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规范功能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以其批判性功能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具有规范性作用。所谓“规范”,就是“反映和体现某一文化的价值的行为规则。价值和规范共同塑造了一个文化的成员在其环境中的举止。”[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版)》,赵旭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所谓平等价值观的规范功能,即指平等价值观通过一定社会化形式,即表现为一定范式,为社会一定范围一定成员认同,成为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给予指引、评价、预测、教育或者强制作用的、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以及社会性的制度、标准、规则等。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的规范功能,只有通过一定社会化形式,获得现实的存在,转化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并通过统治阶级或无产阶级执政党对价值规则系统化和具体化,以制度或法令形式由上而下地转化为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并在广大民众中形成一种普遍的平等意识和社会心理,自觉不自觉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具体而言,就是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统治者、社会组织管理者对人采取“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的态度,对该社会或者该组织中的任何人、任何群体都按照同样的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遵循合理、正当的程序和正确道理,给其应得的待遇、荣誉、奖励、惩罚或者应得的肯定、否定、促进、限制等等,而不是随心所欲、肆意妄为。如果社会成员获得这样的平等待遇,他们就会感到社会是平等的,充满公平正义的。这样的社会,就是朝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前进的。

2.平等价值观的规范功能具有相对性和历史性

平等价值观的规范功能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阶级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的平等观,其规范功能都出于维护符合自己本阶级利益的社会秩序。自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私有制,出现了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果实的现象,即有了阶级的产生和阶级剥削的出现。于是,人们心里就萌生了对平等的向往和憧憬。广大劳动人民追求着真正自由、解放与公平,公正与平等又反过来规范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出于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统治者在不触及自己根本利益的范围和程度内,会对实现社会平等问题做微小的调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平等观也随之有所不同。远古时代的人们以“天地”、宇宙、自然秩序的威慑力来树立人类遵循的规则(即天地人合的平等观),统治阶级借助于“天道”、自然的威慑和“天理”等理念为戒,警示、忠告、劝解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及其活动方式。在后来日渐出现的剥削阶级社会中,奴隶主阶级、封建主阶级、资产阶级社会,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秩序和本阶级利益,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平等观。比如,资产阶级所谓“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以及资产阶级学者鼓吹的自由和平等,宣扬“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样虚伪的平等观,规范着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社会秩序。以往剥削阶级的平等观都出于要去规范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的需要。因此,平等观是具有历史性、相对性和阶级性的。正如人们常用的一句话来表达价值观规范功能的差异性一样,即“一个人的美食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同一经济行为,对奴隶制社会的罗马人和希腊人是公平的,但对封建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就不一定是公平的了。历史上超阶级、超历史的、绝对的、抽象的平等观是没有的。马克思主义平等价值观当然也有其历史性和阶级性。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