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出版时间:2015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分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典型案例三个篇章,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和案例分析。理论篇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高校实践育人思想的理论基石、理念传承发展、政策演进和科学内涵进行研究。其中,
作者姓名: 杨贤金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分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典型案例三个篇章,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和案例分析。理论篇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高校实践育人思想的理论基石、理念传承发展、政策演进和科学内涵进行研究。其中,对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观、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实践育人思想、高校实践育人的实践探索和政策演进等进行的梳理,是本书的创新和特色。实践探索和典型案例篇结合华东理工大学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实践育人的具体实践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简介
杨贤金,男,1962年12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第一篇理论研究: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发展
第一章高校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石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实践育人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实践育人
第二章高校实践育人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观
第二节知名教育家的实践育人观
第三节丰富多彩的高校实践育人探索
第三章高校实践育人的政策演进
第一节高校实践教学的政策演进
第二节高校社会实践的政策演进
第三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演进
第四节高校志愿服务的政策演进
第四章高校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高校实践育人的概念
第二节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高校实践育人的功能价值
第二篇实践探索:“知行合一”的高校育人实践
第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育人实践
第一节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青少年追寻中国梦
第二节实践: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的育人实践
第一节提升思想认识:“中国梦”教育的育人实践
第二节激发使命意识:学生党员培养的育人实践
第三节搭建服务平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育人实践
第四节发挥楷模作用:典型榜样引领的育人实践
第三章练就过硬本领的育人实践
第一节快乐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的基石
第二节就业引导:练就过硬本领的目标
第三节社会训练:练就过硬本领的路径
第四章勇于创新创造的育人实践
第一节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创新展示的平台
第二节深化创业教育:提供创新实践的支撑
第三节鼓励科研创新:激发创新思维的活力
第五章矢志艰苦奋斗的育人实践
第一节学艺与修身: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第二节创业与守业:传承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第三节自立与成长:培养自力更生的自强品质
……
第一篇 理论研究: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发展
第一章 高校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石
实践育人的理论既传承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现实体现,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行观”构成了高校实践育人的两大理论基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实践育人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石,是高校实践育人的直接理论源泉。
一、实践观在西方哲学史中发展概览
(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观
把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反思人类行为的概念,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形而上学》第九卷中,他从“可能性”和“现实性”这对范畴出发,把运动现象和实现活动区别开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纯粹的运动不是实践,有目的的运动并且目的得以实现的运动才是实践。可见亚里士多德对实践的界定,既强调人的主观意愿(目的性),又强调运动的客观结果(目的达到)。由此出发,他把人类活动区分为三种形式:技术活动、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
(二)康德的实践观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对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第一次系统地探究了实践问题。他从本体论上的二元论和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出发,认为实践的起点是“实践理性”,实践的主体是“有理性的存在者”,这种理性所导致的存在者的道德行为就是实践。康德还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性”。他认为,理论理性是应用于经验范围内进行认识的,而实践理性则是同感性经验格格不入的意志自由领域,是不受人们对现象世界的认识所制约的。康德离开了实践谈论人的认识,把实践当作单纯的伦理道德范畴,在理论上只能导向唯心主义。
(三)费希特的实践观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奠基人费希特,发展了康德关于意识能动性的思想,并进一步把实践概念纳入认识论的领域,进而提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他系统阐释了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确立了实践在认识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他认为,实践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性的“自我”产生,是一种精神活动,并用来设定“非我”也就是客观世界的行动。这些都是把“行”归结为“知”、把客观的实践消融于主观的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可见,费希特把实践与唯心主义紧密结合,关于实践的思想仍然是唯心主义的,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唯意志论。
(四)黑格尔的实践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