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出版时间:2015年4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系统整合了学校在开展“三项教育”中的理论探索、实践案例和媒体报道,凸显了以学校“三项教育”为依托,引导大学生“责任担当强信念、诚实守信树品德、励志成才显卓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成于
作者姓名: 刘伟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整合了学校在开展“三项教育”中的理论探索、实践案例和媒体报道,凸显了以学校“三项教育”为依托,引导大学生“责任担当强信念、诚实守信树品德、励志成才显卓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成于行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
作者简介
刘伟,1956年6月出生,湖北武汉人,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伟教授长期从事工程热物理及能源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包括“973”计划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其他横向协作项目10余项。有3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70余篇次。曾主持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刘伟教授于2008年6月担任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全面负责学校党委工作。2011年提出在全校开展“责任、诚信、成才”主题教育活动,经过三年多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得到了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同,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师生学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第一篇 理论探索
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引领
第二篇 实践路径
实施党建先锋领航工程,打造“三项教育”示范品牌——计算机学院“三项教育”示范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以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三项教育”成效——交通学院“三项教育”示范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责任视野的学风建设模式探究——资环学院“三项教育”示范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激发专业兴趣,培养责任意识,探索大学生成才机制——信息学院“三项教育”示范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职业发展的学生成才启航计划——文法学院“三项教育”示范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构建汽车文化育人体系,推进“三项教育”深入开展——汽车学院“三项教育”示范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篇 媒体声音
用理想作动力用奋斗去成才——武汉理工大学用“三项教育”活动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
着力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武汉理工大学积极开展“责任、诚信、成才”教育
武汉理工大学打造“校园先锋杯”展学生党员风采
理想信念源自教育——武汉理工大学用创新激发高校党建工作活力
武汉理工大学积极发挥“微博”文化育人功能
“栋梁之材”怎样练就?——武汉理工大学推进“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活动纪实
武汉理工大学举行“畅想中国梦”访谈活动
“孩子王”郎坤——志愿服务让青春更炫
赵云龙:科技创新孜孜追求
科研,给我更宽人生路
追逐科研梦——记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赵云龙
学霸辅导员坚持陪学生上一学期自习
青春引领时代潮,榜样助力人生路
用我的声音作你的眼睛——记武汉理工大学“给盲人讲电影”助残志愿服务队
武理工学生团队暑期投身公益青春激情献给山区儿童
关注农民工传递温暖大学生工地捐衣物送爱心
大学生和失足青少年同劳动共献——重返社会,我们来帮你
“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天使之翼在行动逾400名社区服刑
人员携手大学生公益献血
附录 武汉理工大学“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实施方案
后记
第一篇 理论探索
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一、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涵解析
责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责任理论,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活动,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提升责任能力,并外化为责任行为。对于全社会而言,责任不是平均分配的,大学生作为年轻人中的优秀群体,掌握着更多的知识技能,就需要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期待。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就是面向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在内容、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特殊性。构建行之有效的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并进行实践探索,就是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因而完善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探索增强高校责任教育实效性的实施途径,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都证明了当代大学生是能担大任的一代,打破了社会对80后、90后的质疑与偏见。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入侵和社会转型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理想追求上,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在思想观念上,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责任缺失,导致自伤伤人案件频发;家庭责任错位,导致亲情淡漠,孝义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理想信念迷失。鉴于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责任教育刻不容缓。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责任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传统的责任教育将价值取向用知识传授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强制学生接受,训练学生服从,进而使学生养成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社会环境中多元化的价值观、是非曲直、美丑善恶都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在传统的“教会顺从”、传授责任理论的责任教育模式下[5],学生对教育内容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层面以应对考试,缺乏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责任行为更无从谈起。责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构建相统一的过程,因而必须实现大学生责任教育模式由“教会顺从”向“教会选择”的转变,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多元社会中正确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责任教育内容较为空洞。传统的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新意和感染力,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生活存在差距,无法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这种单调乏味、脱离实际、僵硬刻板的“乌托邦”式的责任教育,使学生对责任教育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体会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对责任教育失去兴趣,更难以将其中的先进思想转化为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三)责任教育形式略显呆板。责任教育应该是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实现责任教育的自化与内化。[6]然而传统的责任教育常采用以说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书本前死记硬背,使得责任教育课堂沦落为应试教育的练兵场,责任教育内容缩水为枯燥无味的道德教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内化的程度不够深入。大学生责任教育要使学生在责任担当方面知行合一,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当前,许多此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流于形式,仍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从个人层面加强大学生的生命责任和行为责任教育。人作为个体存在,首先应对自己负责,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是对社会、国家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对自己负责,即对自己的人生历程负责,其基本要求是对个体生命和行为负责。
生命责任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升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来加强生命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态度,已在逐年进行。珍重自己的生命是每一个人的道德责任。而承担生命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承担起其他的责任。此外,生命责任教育还包括珍爱他人的生命,关爱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行为责任教育。当前许多大学生行为责任缺失,突出表现在行为前,缺少对行为责任的思考,不计后果或心存侥幸;在行为中,缺少负责任的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调节;在行为后,缺少以责任视角对行为的评价与反思。因此,在实施行为责任教育,就是要增强大学生在行为前的审查分析能力、行为中的调节监督能力和行为后的评价反思能力,教育学生以正确的社会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调整行为方向,在行动中发现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从社会层面加强大学生的家庭责任和集体责任教育。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集体与社会中,随时面临着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家庭责任教育。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其存在与发展依赖于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大学生责任教育应帮助学生意识到,作为家庭的一员,不仅享有接受家庭无私馈赠的权利,也应该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责任最基本的体现。大学生承担家庭责任,应从尊敬父母长辈,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努力成长成才,理解父母的心愿做起,为父母分忧解难,懂得感恩,维护家庭团结,努力创造家庭和谐气氛。集体责任教育。集体是由一定的利益关系、权利和义务关系以及一定的组织系统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对于大学生,寝室、班级、社团、院校都是集体。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集体中,承担相应的集体责任,也应作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指导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遵循集体规范,服从集体利益,行使享有的权利,履行担负的职责,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为集体带来荣誉。
(三)从国家层面加强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教育和历史责任教育。国家的兴旺发达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个体为国家尽责,也是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公民责任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率先承担起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尽的责任。高校应通过公民责任教育,唤醒学生公民意识,向学生灌输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法律政策,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养成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此外,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引导他们用正确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为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贡献也是公民责任教育的重要方面。
历史责任教育。高校在进行责任教育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分析国际形势,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伟大信念,提升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保家卫国、建设国家的报国之心。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理性爱国,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发展的思维、务实的态度,认清形势,不受煽动,不被利用,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志和强国之行。
四、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展责任教育要依托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等系列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利用其在大学生责任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进行教学指导。同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育理念,实现教育模式由“教会顺从”向“教会选择”的转变;更新教育内容,了解学生动态,把握学生脉搏,提高责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教育方法,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的责任教育资源,探索责任教育的切入点,如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课程中,强调历史人物崇高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文学教育中,增加对蕴含责任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的讲解等。多课程、多学科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形成较好的责任教育氛围。
(二)以主题教育为主要载体,通过特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责任观念。主题教育是把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思想作为核心内容,通过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加强责任教育,应密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相融合,创新教育内容、方式、手段和机制,开展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形式得当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当前深入开展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活动,就是让学生在自觉参与时得到启发,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此外,高等学校还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的责任教育引导,例如开展“责任、诚信、成才”教育,就可充分利用主题教育的特色,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发挥主题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达到了很好的育人实效。
(三)以实践育人为重要形式,通过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的责任行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深化对责任理论的认识,提高责任意识水平,培养锻炼责任能力,获取履行责任行为的亲身体验与感受,使责任教育实现认知、意识、能力和行为的协同发展。高校应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教育条件。同时结合社会热点,把握实践主题;创新组织形式,保障活动实施;优化考评机制,提升实践效果,使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阵地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其在大学生责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蒋文亮:《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建构研究》,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夏春雨:《试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手段选择》,载《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
[3]刘静:《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凌新华:《从社会化角度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载《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5]李尽晖:《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李洁:《追因与反思:大学责任教育之现状》,载《江苏高教》,2006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