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高职院校德育新模式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点赞
教育部思政司委托中联华文出版项目,档案编号:zlhwdy-1

作者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让每个高职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本书从高职教育现实出发,对高职德育进行明确定位,提出高职德育四个理念,探索“校企生三维育人共同体”体制机制,强化企业育人功能、教学与

作者姓名: 潘玉耕等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让每个高职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本书从高职教育现实出发,对高职德育进行明确定位,提出高职德育四个理念,探索“校企生三维育人共同体”体制机制,强化企业育人功能、教学与管理协作育人功能和学生主体自我教育功能,创新“评价引领-课程同化-项目内化+X系对接”生成路径,突出“知行合一”,优化“队伍建设、基地建设、文化建设、网络建设”四项工程,将德育置于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形成了“校企双驱、知行合一”高职德育新模式,为破解高职德育难题提供了借鉴。


作者简介

潘玉耕,男,1955年生于烟台市,1972年参加工作,1982年曲阜师范学院历史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和宣传工作。九十年代初担任过烟台市芝罘区世回尧镇党委书记、芝罘区政府副区长。先后在《人民日报》、《瞭望》周刊、《大众日报》、《山东高等教育》等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和新闻稿件50余篇,主持《“校企双驱 知行合一”职业素质教育探索》等课题近10项。曾获山东省高校领导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烟台市第七届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烟台市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等。


稿件目录

第一篇 理念探索篇

 第一章 高职德育新定位

  第一节 “麦可思之问”

  第二节 调研之思

  第三节 高职德育新定位

 第二章 高职德育新理念

  第一节 强化基础提升实效

  第二节 校企双驱文化融合

  第三节 育人为本实践贯通

  第四节 文化立校和谐校园

第二篇 设计创新篇

 第三章 “校企双驱知行合一”建设方案

  第一节 总体思路

  第二节 实施方案

  第三节 保障体系

第三篇 协同实施篇

 第四章 “校企双驱”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节 “四级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第二节 “三位一体”的理事会运行机制

  第三节 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案例

 第五章 “手册+证书”评价引领

  第一节 评价体系创新思路

  第二节 “1234”实施方案

 第六章 “3+X”课程同化

  第一节 课程改革思路

  第二节 “3+X”课程体系改革

  第三节 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探索

  第四节 职业核心能力实践探索

  第五节 海文化育人实践探索

  第六节 岗位素质教育实践探索

 第七章 重在养成的项目内化

  第一节 养成教育创新思路

  第二节 “6S”模塑工程

  第三节 社会实践探索

  第四节 跟进顶岗实习

 第八章 文化育人软实力

  第一节 “1+7”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模式

  第二节 校企文化融合双向合作育人

  第三节 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切入点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节 宿舍文化融通和谐人际关系

  第五节 校园景观文化创新

  第六节 特色社团文化助力学生成才

 第九章 网络德育新平台

  第一节 网络时代德育载体的认识和实践

  第二节 建立网络blog(博客)学生沟通交流平台

 第十章 双层结构的德育团队

  第一节 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节 辅导员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篇 理念探索篇

直面“麦克思之问”,透析高职德育失效之因,深入调查研究,寻解破题对策,明晰高职德育定位,把职业素质教育作为高职德育的着力点;确立强化基础提高实效、校企双驱文化融合、育人为本实践贯通、文化立校和谐校园等高职德育新理念,在全社会优化配置德育资源,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及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让每个高职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一章 高职德育新定位

第一节 “麦可思之问”

一、职业教育必须直面的“三个追问”

以促进就业作为办学方向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举旗帜起步到法律地位确认(1980~1998年)”、“从规模扩张到发展方向定位(1999~2005年)”和“从示范引领到全面质量提升(2006~2011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的发展历程。作为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就业率,也从20年代初期初次就业率30%(据教育部统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习实训环节;通过上质量、出特色、抓管理等内涵建设,到2012年,毕业生半年内就业率达到9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同时,麦可思调查还显示:近年来毕业生的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达到40%以上。其中,90%以上属于“自由主动离职”。离职的主要原因:“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占35%,“薪资福利偏低”占24%,“想改变职业或行业”占20%。由此,人才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结构失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对毕业生而言意味着主动处于失业待业状态,等待优质工作机会;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再次招聘培训适岗人群,成本增加;对学校而言意味着未能完全满足学生、企业及社会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有待提高,高职教育面对着三个追问:

企业:好学生去哪儿了?——为什么“下得去、留得住”的“好学生”那么难找?高职院校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吗?

学生:好工作去哪儿了?——为什么发展空间大、工资高、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好工作”那么难找?在校三年的时间、经历和经济投入不能拥有一份想要的工作吗?

学校:好效果在哪儿?——为什么学生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的好效果那么难实现?高离职率的问题到底在哪儿?

直面三个追问,我们回到麦可思的调研报告,以烟台职业学院的为例,从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现状中寻找解答。 

在能力现状方面,关于“主要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前三项基本能力及满足程度”调查,4个专业中,学生普遍认为“说服他人、谈判技能、疑难排解、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服务他人、协同安排、积极学习、科学分析等”沟通、学习、创新能力最重要,只有工科专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汽车检车与维修技术的“维修机器与系统”、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设计”放在前三位,在14个专业排在前三项可能的42项能力中,专业技能仅占3项,约8%,92%是沟通、学习、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满足程度总体较低,尤其是口头沟通、说服他人、谈判技能普遍很低。如表1:

在工作价值观现状方面,关于“大学期间的价值观提升”调查中,分别有60%、58%的人表示大学帮助自己在“人生的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包容精神、关注社会、社会公德、乐于助人、参与公益、遵纪守法、知恩图报等提升程度仅在36%~48%之间。如图1:

通过上述分析,结论很明显:高职教育的问题关键在价值观和职业核心能力上,如果用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来考量,问题主要在学校德育上。那么,高职院校德育问题到底在哪儿?

二、高职德育的斯芬克斯之谜

德育的实效性如同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谜一样,一直以来成为高校的难解之谜,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特殊类型,如何挖掘其教育特色,提高实效性,更成为难解之谜。

“德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道德文化,以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品德社会化的过程。德育实效性是德育现实状况与德育期望值对比而显示的德育效果。德育实效性是育德成果的评价标准。对于德育实效性的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在一定阶段内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二是指学校德育既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又能真正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高职德育失效既根源于教育系统外社会大众生活的道德失范,又根源于教育系统内道德教育自身的目的、内容、方法等的不足。二者相互影响且又都根源于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应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和人们对这种变迁的不清醒认识。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大环境问题

德育环境的负面效应和精细化设计缺失,严重影响了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1.德育环境的负面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破除了传统思想意识的束缚,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是由于经济主义、唯科学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价值断裂等方面的现代化的实践模式和理念的病根的存在,反道德、非道德呈泛滥之势。“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对青年学生影响很大,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受到损害,也损害了德育工作的声誉,一些学生对现实的德育工作产生了不听、不信、不服的逆反心理。

2.物化环境缺乏精细化育人设计

道德是一种为经济关系规定的以善恶为基本范畴的社会意识,它渗透在人的观念、关系、行为之中,存在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一切方面、一切领域,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要求黄训芙:《关于道德建设中的制度问题探析》,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1期。,从中可以看出道德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社区精细化的育人环境设计能够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国民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现实公民道德教育重宣传轻实践,即使少数社区做过尝试,也由于缺乏人文关怀与制度约束的整体设计,精细化不到位,最后以无效而告终。

(二)高职德育自身问题

1.德育定位偏移,内容脱离教育现实,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仅停留在定位原则上,实际上德育被边缘化。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投资99%用在专业技能建设上,大部分高高职院校在德育建设上基本上没有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毫无疑问,客观现实是专业技能培养处在优先的位置,德育不仅做不到优先,即使平分秋色还存在巨大差距。

德育目标过高,不切实际,未能靠近受教育者的思想基础,忽视道德理想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说教成分多,而可操作性内容少。目前,高职德育主要是比较规范的系统的较高层次的理论教育活动,侧重于理论水平的提高。由于目前的广大高职青年学生受“应试教育”与“专才教育”影响,职业道德在内的基本道德规范意识严重缺失,而胜任现代职业要求的现代职业精神更是缺乏。因此,高职生较低层次的德育现状和成长需求决定了侧重于理论学习的较高层次的德育活动,起不到道德目标应有的激励引导作用,使德育实践事倍而功半。

2.德育方法、手段、途径陈旧,缺乏科学性

方法上,学生实际参与度低,“教师、教室、教材”传统的“三中心”如铜墙铁壁牢牢占领教育主阵地,“学生、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仍然只是一个教育理念;手段途径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养成教育、实践拓展、评价教育表面化、形式化;校园文化缺乏育人厚度。校园缺乏精细化育人设计;社团、学生自治组织活动很多,但价值观教育、职业核心能力等主导意识薄弱,校园文化缺少德育凝聚力。

3.缺乏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运行机制

高职人才培养特色是就业导向、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互适应和促进的德育运行机制。表现在:

第一,德育游离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德育目标及课程设置,但并没有将课程的开发、实施、督导纳入其中。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为依托,开展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德育失去专业建设的适应与融合,只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