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出版时间:2015年5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系统总结梳理了北京交通大学十年来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特色与成果,内容分为德育理论研究篇、德育特色经验篇、德育创新案例篇、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篇、德育调查报告篇、德育
作者姓名: 曹国永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总结梳理了北京交通大学十年来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特色与成果,内容分为德育理论研究篇、德育特色经验篇、德育创新案例篇、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篇、德育调查报告篇、德育人物风采篇、德育工作大事记。德育理论研究篇主要收录学校专家、学者及辅导员撰写的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文章等。德育特色经验篇主要总结多年来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工作及所取得的经验。德育创新案例篇主要介绍我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创新探索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发展现状,以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德育调查报告篇主要针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开展调查分析。德育人物风采篇展示我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德育工作大事记记载我校十年德育工作的重大事件。
作者简介
曹国永 男,中共党员,研究员,1963年9月生,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工作司干部处副处长、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2010年7月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主持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管理创新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有关理论文章二十余篇,部分文章由《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就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高等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以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观点,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性的推动作用。
第一篇 德育理论研究篇
第一章 专家、学者论德育
建设一支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队伍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
由大学生刑事案件引发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人类发展需要与大学使命
扎实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开放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
系对扣子必须找准扣眼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认同
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传播好正能量
第二章 辅导员论德育
研究生自我教育实现途径分析
新时期创新我国研究生成才教育的探索——基于对“中国梦”核心思想的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我国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刍议
研究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与方法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亦师亦友从沟通开始———我的深度辅导实践与体会
用创新精神加强和推进研究生德育工作
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和教育路径研究
传播学视域下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现状及对策分析
深度辅导的误区、瓶颈与模式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校学困生学习关联度研究
浅议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团队生命周期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团队自主管理演化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和党支部发挥作用对策研究
第二篇 德育特色经验篇
以创新人才学术成长和全人发展为目标系统建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动车组”式专题研究教学法
将生命教育寓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环境的对策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将文化育人融入高校资助工作全过程的实践探索
推动大学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构筑和谐社区
培养高校新生专业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探究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之我见
第三篇 德育创新案例篇
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宣讲教育工作的效果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困难对照研究及干预对策初探——基于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
“90后”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究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
强化安全意识,全面构建研究生安全稳定教育工作体系——北京交通大学切实加强研究生安全稳定教育工作
第四篇 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篇
第一章 学科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为引领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再上新水平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及其发展路径
第二章 德育队伍建设
团队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思考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设一支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第五篇 德育调查报告篇
第一章 2011年德育调查报告
2011年北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北京交通大学分报告
第二章 2012年德育调查报告
2012年北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北京交通大学分报告
第三章 2013年德育调查报告
2013年北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北京交通大学分报告
第四章 2014年德育调查报告
2014年北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北京交通大学分报告
第六篇 德育人物风采篇
风雨兼程15载,砥砺青春树楷模——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王烜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马强
阳光大师姐,与你同行——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郭祎华
第七篇 德育工作十年大事记
后 记
第一篇 德育理论研究篇
第一章 专家、学者论德育
建设一支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热情关怀、大力支持。
20世纪50年代初期,蒋南翔同志借鉴我党在红军和红军大学创建中建立“政治辅导员”的经验,提出并率先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196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制度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在新时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辅导员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加强,目前正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迈进。从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中央的要求和学生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事关这支队伍的健康发展,更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建设好这支队伍高校负有首要责任,必须统一认识、整体规划,多措并举、精选优培,使这支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使他们受到尊重、看到希望、感到光荣,成为校园里令人羡慕的职业。
一、着眼战略定位,明确建设标准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日趋深入和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重大机遇。90后独生子女开始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80后辅导员不断涌现并将逐步成为骨干力量,如何与大学生面对面深入有效地开展工作是我们面临的共同任务。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明确标准,一是让党放心,二是受学生欢迎,并且赋予时代内容。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既包括政治标准、能力标准,又包括工作要求、作风要求。要求辅导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辅导员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根据不同时代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及学业动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面对实际困难,解决实际问题;要求辅导员关爱学生,严谨求实,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完善制度设计,创新建设机制
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一要严格选拔机制。做好辅导员选聘配备工作,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辅导员角色定位,严格选拔标准,规范选聘程序,确保优中选优,按照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配足专兼职辅导员,切实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同志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二要完善保障机制。高校要像关心教师骨干一样关心辅导员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好他们职务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强化他们做好工作的动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北京交通大学实行辅导员干部和教师“双重身份、双重晋升”,专职辅导员既可按教师序列评聘教授、副教授等专业技术职务,同时也可晋升职级,其中工作一定年限的优秀辅导员可定为副处级。三要强化激励机制。高校要保证辅导员的薪酬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同级岗位,同时建立岗位津贴。要完善辅导员的奖励机制,将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奖励同时纳入教师表彰和干部表彰体系,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专业培养,提升建设水平
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既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高校要通过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在提升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批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职业的专业型和专家型人才。要从辅导员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实践锻炼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要支持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思想理论学习和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国内国外交流和访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科学研究,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建立一个理论学习、工作交流、出访考察、技能培训、科学研究、攻读学位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的综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他们做好工作的实际本领。
建设一支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高等学校要按照中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总结,勇于探索,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
大学作为文明薪火的传承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人才资源的聚集地,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乃至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学作为文明薪火的传承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人才资源的聚集地,必须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是青年学生价值观逐渐稳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十分重要。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主渠道、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讲实,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要依托自身学术优势和平台资源,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学理解读,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支撑。要重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用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努力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关键在社会实践。“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于实处用力,紧密联系实际,坚持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注重实践教育,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强化教育实习实训,坚持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刻感知、生动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模范学习、爱心公益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我,自觉倡导引领良好道德风尚,使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的基本遵循。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与人交往中诚信友善,在生产劳动中勤奋尽责,在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中把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切入点在校园文化建设。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大学给予的文化认知,甚至能比所学知识、技能更深地烙在学生心中,成为灵魂深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应该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举办校内培训和辅导讲座、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组织专题研讨学习,广泛进行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实践、模范贯彻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风尚,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打造一批体现“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特色活动和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熏陶作用。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扎实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网络,广泛传播正能量,营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烈氛围和浓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