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求实鼎新 立德树人:北京科技大学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
点赞
教育部思政司委托中联华文出版项目,档案编号:zlhw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出版时间:2015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该书分为六个部分,力求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我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一导论篇,全景式介绍改革开放30年北京科技大学德育工作回顾与总结;二理想信念教育篇,收录学校领导

作者姓名: 陈曦,谢辉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为六个部分,力求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我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一导论篇,全景式介绍改革开放30年北京科技大学德育工作回顾与总结;二理想信念教育篇,收录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三是德育队伍建设篇,介绍学校在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发挥教书育人作用等方面内容;四是党团组织建设篇,从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入手,探索学生业余党校培训模式,以学科梯队优势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和经验;五是课堂教学与实践篇,涉及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建设内容;六是日常管理服务篇,主要关于新生教育、国防生教育、留学生管理、大学生创业教育等内容,展示了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服务形式,增强服务育人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

陈曦,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科情报专业,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高校管理等方面颇有建树。近年来,申报并获批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高校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其中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高校中产生广泛影响。



谢辉,男,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现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多年来,认真推进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就业、安全稳定等工作并取得良好成绩。近年来,主持或参与“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等省部级课题14项,编写《大学生生涯辅导教程》等书籍6部,公开发表论文近40篇。荣获全国党建研究会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党建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稿件目录

第一篇 导论

 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不断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二篇 理想信念教育

 论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系的构建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创新高校群众工作方法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新时期的合格建设者和 可靠接班人

 坚持立德树人 创造一流质量 不断促进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论主流意识形态构建问题

 坚持立德树人,把高校建设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精神高地

 以“励志、诚信、感恩”三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篇 德育队伍建设

 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要求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织价值与性质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队伍体系的新探析

 科学发展 注重实效 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京桂帮扶”模式: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的新探索

第四篇 党团组织建设

 高校院(系)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科学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

 以学科梯队优势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原则及任务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共青团面临的变革及应对路径

 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动力机制建设研究

第五篇 课堂教学与实践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

 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载体,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

 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探析

 提问式教学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有效运用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结合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以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为载体的研究生实践育人模式

第六篇 日常管理服务

 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 推动国防生 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研究

 全媒体对高校学风的影响及其对策

 从特殊照顾到趋同管理: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管理的回顾与展望

 高校安全稳定预防预警体系的制度建构

 高校有效开展新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朋辈教育工作模式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多方联动 发挥专业优势 着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凝聚力量,求实鼎新,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后 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篇 导论

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不断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学校德育工作持续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复杂多样,对学校德育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课题。30年来,学校党委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思想路线的指引下,继承和发扬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逐步形成了与新形势相适应,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形式丰富、特色突出、效果显著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不断取得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索和改革的步伐。学校师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艰苦的探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不断改革,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实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城乡经济社会转型,师生思想价值观念更新,学习生活方式转变,高校德育工作开始显得越来越不适应。1981年9月,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校党委做出了《关于建立德育基础教研室和开设德育基础课的决定》。德育教研室是校党委和行政直接领导下的正处级单位,在职能定位上集思想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先后开设了思想、政治、品德、修养、人生哲理等十余门教育课程,这些在当时北京和全国高校的德育教研室中都处于“先导”的地位。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极大地推动了我校“两课”改革。德育教研室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组建师资队伍,开设“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法律基础”等课程,朱新均(后任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思政司司长等)、杨静云(后任北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功毅(现任《中国教育报》副社长)、王民忠(现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等都曾登台讲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按照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并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认识和熟悉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发挥了基础性的导向作用。该课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特点出发,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逐渐成为一门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建设,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和强调实践环节、改进和完善考试办法等,使学生彻底改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惯性思维,切实感受到“课堂不只是说教,学习不只为考试”,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本课程的学习中,并为以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如何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探索一条适合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理论教育的新路子,就成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1994年,德育教研室整体并入新组建的文法学院,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内的思想品德课一并纳入北京市高教工委和高教局确定的“两课”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从此,这两门课的建设便同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10月,学校党委专门组织“两课”改革领导小组,拟定了《北京科技大学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改革方案》,提出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课程的中心内容”,向北京市和冶金部有关部门申报,并经有关部门的“两课”专家组审定通过,于1995年7月被确定为北京市和冶金部“两课”改革的试点院校。1995年9月,“两课”改革正式启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作为突破口,率先组织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要点》,实现了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的教改目标。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有关精神,1998年9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2003年9月又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积极探索和实践“两课”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的改革。1996年2月,调整了“中国革命史论”的课程体系和学时,采取了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轮流主讲,先行试验,再行推广的方案。其后,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同年5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组织“两课”专家组对我校“两课”改革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验收,总体评价:北京科技大学的“两课”改革,积极稳妥,进展顺利,效果明显;改革的方向把握得正,重点抓得准,改革是成功的;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好,评价较高。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也对我校“两课”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并在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组织召开的“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座谈会”上作了介绍,荣获冶金部教学改革奖。随着中央“两课”新方案的出台与实施。1999年,我校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两课”改革,以更新教育思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途径,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2002年,“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被批准立项为校级优秀课程,为“两课”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推广奠定了基础。2004年,随着《邓小平理论概论》调整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校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两课”的探索和实践。

2005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北京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校党发〔2005〕26号),从2006级学生开始为本科生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4门必修课。新课程开设前,抓紧组织好对所有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训班,所需经费单独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对于一般教师,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他们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熟悉教材,了解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设立专项基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适应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编写和制作了“精彩一课”、“教学热点难点解析”、多媒体课件等行之有效的辅助教材系列。大力提倡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认真探讨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广泛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2006年10月17日,《中国教育报》对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良好教学效果进行了报道。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出新的活力。2005年,在我校设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63学时,占总学时的25%。学校成立了由文法学院、教务处、团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组成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规划,进入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并制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操作大纲》,提出学时要求,赋予相应学分,制作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动员与培训多媒体课件,规范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分标准,学生的实践成绩直接进入成绩单。该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课堂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锻炼品格,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008年10月,“大学生社会实践”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二)不断跨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

根据学校的学科水平和师资力量,我校在1983年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为全国首批招收该专业的几所院校之一。在不断总结提高的基础上,经国家教委批准,1988年,我校又成为获得该专业硕士授予权的全国高校为数不多的几所院校之一。1997年,我校又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授予权,成为全国该学科最高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06年,学校独立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授予权。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校逐步建成了一个门类较多、层次较广的人文教育体系,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了从大专、专转本、双学位、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学科发展大跨越,为社会、厂矿、高校培养了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这些毕业生中相当多的人已成为所在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还有的承担着重要的领导责任。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赖于对学科的深入研究,经过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致力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元问题和基本理论问题,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研究,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的构成要素、评价标准、评估体系等进行深入探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对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热点现象和难点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本方向曾出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唯物史观通论》等专著和教材,有多篇论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注重分析网络交往、网络文化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不仅深入探讨了网络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诸多道德问题和深层次哲学问题,而且注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络宣传媒体的建设中进行过有益的尝试。本方向研究成果丰富,陆俊教授等的专著《网络伦理》《网络悖论》《重建巴比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等,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有领先地位。(3)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方向,一方面注意中国特色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研究,另一方面注重当前大学生辅导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如勤工助学、就业辅导、心理健康等的研究,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有很好的积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的工作经验,理论研究成果发表在《求是》《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刊物,多次获得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北京市教育工委的表彰。(4)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研究方向,主要跟踪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致力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育人、贫困生资助等工作始终走在北京乃至全国高校前列提供理论指导;已出版《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手册》《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等教材,受到教育部、团中央和北京市主管领导的表彰,在全国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水平的提高。文法学院一方面引进人才,对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创造条件大力引进,以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精干队伍,对不称职的教师,采取下岗待聘或促其调出;还要加强培养,对未获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逐年分批选派进修;发挥余热,对一些有影响已退休的学科老教师,尽量实行返聘。近五年来,引进博士十几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一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三名,北京市百千人才工程三人,承担了全国、北京市多项学科研究课题,并陆续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多年来,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支持和领导下,我校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秘书处曾落户我校二十年,其主办的学术刊物《思想教育研究》自1985年创刊之日起就将编辑部设在我校,现任主编为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曦。经过20多年的努力,《思想教育研究》已成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2008—2009年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思想教育研究》主要栏目有专家视点、学科建设、书记论坛、理论探讨、观察与思考、借鉴研究、学生事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党建、实践与探索、调查研究、课程建设、军队院校、博士园地等,不仅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发表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也是各高等院校宣传展示校园风貌、育人环境、先进经验和自身形象的良好平台和载体。同时,我校还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在国务院学位办领导下专门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年来,组织完成了“九五”、“十五”期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和多个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效地促进了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和经验总结,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学校园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处所,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良好的校园文化就如同一个大熔炉,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取向进行影响,陶冶其情操,激发其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2006年4月,学校获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增设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10号))。为建设好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成立了“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由一名校党委副书记分管这项工作。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要任务是以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使理工科学生兼具人文素质的底蕴,文科学生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出通专并重的社会有用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涵盖了文、史、哲、艺四大门类,公共选修课包括大学生心理指导类、运动健身类、经济类、管理类、国防军事类、自然科学、法律类和技术类等。在努力建设第一课堂的同时,基地积极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中“星期四人文讲坛”已成为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品牌。从1995年开始,我校邀请社会人文的专家、名人,开办了独具特色的“星期四人文讲座”,其场场爆满,听众达数万人次,《人民时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皆对此进行了报道。基地还重点建设了包括大学生大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小合唱团、管弦乐团、话剧团在内的大学生艺术团,举办了包括交响乐大型专场音乐会、大型歌舞比赛、小品话剧比赛、校园十佳歌手赛、综合文艺晚会、专题系列讲座、专题书画展、主题摄影图片展等高水平的文化艺术活动在内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集中展示全校文化艺术的丰富成果。通过以上的举措,我们既优化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又提高了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