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3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中心进行编写的。编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在深刻认识和分析影响和阻碍民办高校党建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各种因素
作者姓名: 何彬生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中心进行编写的。编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在深刻认识和分析影响和阻碍民办高校党建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章》要求,紧密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一个在“三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理念和法治框架内以党章为根本大法的民办高校党内制度体系运行的体制机制。全书紧紧围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提升民办高校党组织在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中心,共分十一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宏观层面——民办高校党的顶层设计上创新领导决策机制,构建党政工作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其次从中观层面——民办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上创新全覆盖的制度运作体系,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法治框架内规范化发展。再次从微观层面——民办高校党的基层组织上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党建基础工程,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多样化发展。全书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突出了“三个创新”: 一是理念创新:全书把“转观念、创机制、谋新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使民办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从提供制度要素到形成制度体系到形成运作的机制得到全面提升,从制度体制机制上保证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二是研究思路创新:首先重视问题之源,不是就机制论机制,而是从机制形成的源头上,即从民办高校党委参与决策的法治结构入手,再到各院(系)党委(总支)的运作体系,再到基层支部直到每一个党员,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机制上找到自身的位置,形成多层次、多视角、多侧面透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通过配好班子,抓好队伍,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强化考核,提升质量等环节形成一个科学化常态化的运行模式。三是方式方法创新:全书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动态研究法,把理论上的创新与实践上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上拓展新路径,创造新经验,探索新范式,取得新成效。
作者简介
何彬生同志系全国人大代表、九三中央委员、九三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央职教社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一章 全球化背景下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第二节 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节 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的创新研究
第二章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领导体制上的特殊性
第二节 党建运行机制上的特殊性
第三节 党建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第四节 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主要职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要求
第一节 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主要职能
第二节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第三节 民办高校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章 民办高校党建领导体制架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构建
第一节 董事会(理事会)中党的作用发挥
第二节 民办高校的党委建设
第三节 民办高校党组织的领导
第四节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构建
第五章 民办高校党建的组织体系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
第一节 党委职能部门
第二节 院系党组织工作体系
第三节 群团工作
第四节 民办高校党建组织体系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六章 民办高校党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内在统一
第一节 民办高校党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概述
第二节 民办高校党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新取向
第三节 民办高校党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高度统一
第七章 民办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运行机制
第一节 民办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民办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方法与途径
第三节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态化结合
第八章 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路径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
第一节 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
第二节 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路径
第三节 民办高校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
第九章 民办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第一节 民办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
第二节 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三节 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第十章 民办高校党组织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
第一节 民办高校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民办高校党组织制度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第四节 实现民办高校党组织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一体化的途径
第十一章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互动模式
第一节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路
第二节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第三节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互动模式
案例之一 在破解难题中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案例之二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实效性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后 记
第一章 全球化背景下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崛起,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的一道靓丽风景。与之相伴,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逐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成为民办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并伴随民办高校的发展而日益推进。
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决定的。由于民办高校办学体制以及主办时间不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发展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困惑和挑战,全球化背景下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可分为: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的创新等四大领域。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第一节 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一、党和国家重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作用发挥的保障
(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还强调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981年8月初,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意图。1978年10月《高教十六条》规定“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了党组织在高校的领导地位。1989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4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后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1991年5月17日,中组部、中共国家教委党组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党组于1995年1月13日又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就高校领导班子配备、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完善领导干部考核选拔制度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95年5月中央颁布了《中共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1996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领导体制、党组织的设置和职责、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等工作都做了具体的规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将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切实保证了党对高校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健全了党委负责、协调各方的维护高校稳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1999年9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0月14日),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14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教党﹝2005﹞1号)、《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发﹝2010﹞15号)等一系列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法规、文件,为高校党建设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另外,通过定期召开全国高校党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高校党建工作。1990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共国家教委党组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加强高校的建党工作会议,研究新问题,交流新经验,做出新部署,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格局。从第二次到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分别重点研讨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高教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领导班子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谐校园建设文明建设、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领导班子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谐校园建设和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等问题。2010年12月在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就今后一段时间高校党建工作他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政治上坚定、业务上优秀、作风上过硬、广大师生认可的同志选配到学校领导班子中,特别要选好配强党校能力。要把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当前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建立健全高校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明确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之优,在高校党组织和党员中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要求对当前做好高校党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及其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指向就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两个全覆盖,必须不断创新载体,延伸党的触角,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提升党对非公经济的影响力,为民办教育党建和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发展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82年11月26日,彭真委员长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提出了“两条腿”办教育的方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社会力量办学做出了原则规定。上述精神和政策激发了一批对高等教育充满热情的老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的办学热情。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助学,但不得强行摊派。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同年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还联合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这些法律性文件的实施标志着民办学校被纳入国家正常管理体系。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表述了国家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十六字方针:“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民办教育推进到中、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1997年颁发了第一个民办教育法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新阶段。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该次会议对中国多种教育的发展重新进行了更为大胆和开放的定位,民办教育的定义也第一次从“对公办教育的补充”而改变为“与公办教育并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开始直接给予部分民办学校以资金支持。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06﹞101号),与此同时,中组部、教育部党组也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第25号部长令,即《民办高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地颁布针对民办高校的规章和文件,既说明民办高校整体地位的重要,又表明民办高校教育进入了以内涵建设为主导的规范发展期。与之相对应的党建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由原先的根据相关文件的指导自主自为地开展工作转变为党和政府的直接推动、直接参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一些地方向民办高校选派党组织负责人和督导专员。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制度措施、人员保障、作用发挥等各个环节开始得到全面加强和规范。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对高等学校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10年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既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2010年,党中央发出《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民办高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民办高校党组织提供了发展的舞台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1978年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政府逐渐放宽了对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的限制,从默许到提倡再到鼓励和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2002~2012年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情况见表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民办教育的新要求中,在民办教育的重要性方面,提出了“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比《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提法“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更前进一步;在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上,重申“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显示政府在依法落实民办学校法律地位方面的决心;在办学层次上,提出“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从而消除了限制民办学校进一步提升的体制障碍;在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方面,提出“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
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这是重视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民办学校管理上,提出“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这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的举措,既符合当下的中国国情,又有利于引导民办教育逐步走上捐资办学的应有轨道;等等。这些新政策和新举措互为照应,既切中民办教育发展的“病灶”,又有治理之良方,更是为民办高校教育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正如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所指出:“《教育规划纲要》对我国民办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新的战略定位,明确了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要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并提出了健全公共财政支持,完善税收、金融和土地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民办高校教育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第二节 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在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内部存在着影响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而外部的生存环境也日益严峻。特别是在“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体制下,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也使得民办高校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如何通过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如何支持董事会和行政实现科学办学等问题,成为推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也为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一)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学校领导体制的问题。管理是民办高校的薄弱环节,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总体来说,民办高校内部管理还不理想,而管理体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民办高校并没有按照规定建立董事会等相应的决策机构,存在着一人办学或家族文化办学的情况。”
二是民主管理的问题。与国外的私立大学不同,在我国的一些民办高校中,普通教职工几乎无权参与学校决策,学校决策之前很少向教师咨询,对师生主动反映的意见也很少采纳。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高校依法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保证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并对民办高校董事会中应有一定的职工代表作了规定,但在实际的运行中,民办高校的教师很少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中,特别是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时,普通教职工没有发言权,不利于调动广大师生推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治理结构的问题。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来看,早期形成了个人或企业投资、产业运作的模式,投资者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取得对学校的控制权。在这种模式下,有的民办高校教育投资公司董事长、学校董事长和校长三职由同一人担任,甚至个别民办高校连党委书记也由其一人担任,形成以投资人为主的单边治理。学校的决策权个人化,导致学校的利益就是投资者的利益,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被出资人所左右,教育的公益性和方向性受到挑战。
四是运行机制的问题。除了外部环境以外,内部运行机制也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种倾向是民办高校自觉不自觉地向公办高校的管理模式靠拢,影响了民办高校机制的运用和效率的提高;另一种倾向是一部分民办高校向民营企业管理模式靠拢,其逐利性日渐显现,影响了办学的公益性。
上述问题的存在,可以通过有效地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建立法人治理的结构,构建党组织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带动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等方式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