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3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视角新颖,内容广泛,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
作者姓名: 周建华,吴海涛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视角新颖,内容广泛,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本书反映了近年来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周建华,男,安徽临泉人,现为阜阳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吴海涛,男,安徽亳州人,现为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篇 理论研究和教学篇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案例选介
第二篇 队伍建设篇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综述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实践案例选介
调研报告选编
第三篇 学生党建篇
学生党建设工作综述
学生党建工作实践案例选介
调研报告选编
第四篇 学生服务篇
学生资助工作综述
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综述
学生生活园区工作综述
学生就业工作综述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综述
实践案例选介
调研报告选编
第五篇 文化建设篇
校园文化建设综述
网络文化建设综述
实践案例选介
调研报告选编
附录 学校相关重要文件选编
后 记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进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得到不断拓展与深化。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又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和实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在与学科发展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综观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三十年来,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范畴、内容、价值、要素、矛盾与规律、环境与载体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新的进展。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研究
任何一个学科的确立,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可以说,研究对象的确定性和科学性是一个学科形成的重要标志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学者们主要着眼于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来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学界主要有“现象说”“关系说”“问题说”“规律说”以及“复合说”等观点。
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问题还在讨论,至今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现象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要以人的思想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早在1987年就有学者提出要建立思想现象学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应从研究思想入手,通过教育活动,实现人的思想的转变,从而达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目的,因此,必须把思想现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元概念进行研究。李鸿义、霍绍周、谢圣明:《亟待建立一门思想现象学》,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7年第3期。“关系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关系,即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思想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研究对象——思想关系》,载《江汉论坛》,1992年第9期。“问题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重点研究“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黄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名称的思考》,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2年第3期。。“规律说”,目前存在“一个规律说”和“两个规律说”之争。关于“一个规律说”,有学者认为,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吕才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商榷》,载《思想教育研究》,1991年第6期。。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是建立在对该学科特定研究领域及其特殊矛盾、逻辑起点和逻辑结构、研究对象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辩证关系的深入考察和整体把握基础之上的。刘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探源》,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4年第4期。“两个规律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该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就是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规定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这种观点在当前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
另外,还有学者综合了上述观点,可以将其称为“复合说”。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学问,其学科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运行规律。刘新庚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的新认识》,载《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也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简称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着力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载《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年第7~8期。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而得以推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原理,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基础的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分别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出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其目标任务和内容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为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的有这样几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别是: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理论、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等。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国家教委社科司)曾组织国内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编写了一系列教材,其中就有专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著作。这一著作本着理论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集中起来,概括提炼成十大方面,即: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理论、关于阶级分析方法与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与传播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也有与此相关的著作集中选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以及江泽民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并在导读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刘德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讲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刘德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也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要给予完整准确的把握,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在此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分为十个方面,即: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此外,还有部分学者从个案的角度,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其中整理归纳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的相关论述。郑永廷:《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杨静云:《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聂月岩等:《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形态都是由一系列范畴构成的。范畴是反映该学科发展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在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研究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起初,学界的研究主要散见于当时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中。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研究也得到不断深化,出现了相关的专门性研究著作。但就整体而言,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内涵,对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基本范畴,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内涵,学界大多将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的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方面等本质的基本概念;而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涵义、特征及功能》,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近年来,学界大多将关注点放在了狭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即基本范畴的研究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基本范畴,学界分歧比较大,大体可分为两大视角。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着眼划分基本范畴。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经济关系、思想和政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育、调节、灌输、疏导、激励等;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概括为六对: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内化与外化、疏通与引导、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还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概括为八对,即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徐志远:《论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的方法论原则》,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3期。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定位基本范畴。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只有一个,即思想与行为,只有这一范畴才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对其他范畴起着统帅和指导作用;易仲屏:《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1年第6期。有学者指出,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开端范畴;李兴建:《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开端范畴》,载《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有学者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是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思想与行为、内化与外化。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近几年,有学者研究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有一个逻辑结构或范畴体系。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起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结果范畴和终点范畴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起点范畴是思想与行为,中心范畴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中介范畴包括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结果范畴是内化与外化,终点范畴是个人与社会。徐志远:《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也有学者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体系中,起因范畴是个人与社会,主体范畴是教育与受教育者,客体范畴是四个单体范畴: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过程范畴是内化与外化,终点范畴是思想和行为。孙文营:《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载《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教什么”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成,很多学者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都设有专章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法制观教育。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这种观点在当时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认同。进入新世纪,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深化。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心理教育是基础。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及其优化》,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2年第7~8期。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个方面。其中政治教育是导向性内容,思想教育是根本性内容,道德教育是基础性内容,法纪教育是保障性内容,心理教育是前提性内容,五者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清晰、稳定、合理的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效。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态的层次结构》,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9期。还有学者从动态的表现形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特定的社会和阶级所要求、所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I”;第二个层面即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根据相应的教育目的,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I”进行组织、编制,以直接用于教育活动的内容,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II”。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内容论》,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2第1~2期。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有学者认为需要加强科技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学者认为必须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有学者强调需要加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全球化浪潮的挑战,也有学者指出全球意识教育、爱国意识教育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
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对于科学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推进和学科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
综观近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形态及实现等方面。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曾经存在“关系说”“意义说”“复合说”等观点。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是项久雨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本质上讲,是指它对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它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载《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2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由于划分标准不一,观点也有所不同。学界通常是从价值主体的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划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认为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延伸和验证,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有学者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范围出发,则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作用所呈现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完成它的社会职能而产生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具体说来,它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还有学者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维系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推动社会改造的舆论力量和精神动力的作用,对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服务和保证作用。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有学者认为,从个体主体来看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教育对象的社会化方面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和解决人生课题方面的价值等三个方面。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载《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8期。有学者则从提高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化过程;满足精神需求,建构精神家园;促进全面发展,塑造现代人格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载《浙江学刊》,2003年第1期。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是主体价值创造、主客体价值互动、主客体价值共享、客体价值消费诸过程和方面的辩证统一。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指向只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刘先进、曹晓红:《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其内涵是价值的由“潜”到“显”,其实质是价值客体的主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是灌输和接受途径,实现过程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内含一定规律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可以概括为真善统一律、神形统一律、虚实转化律等三条规律,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是一个多角度和多侧面的规律体系。项久雨:《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及其规律》,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11期。
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就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活动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元素或成分。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运作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