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6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以《用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赣南师范学院为视角》为题,汇编了赣南师范学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红色资源和苏区精神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理论文章,从理论探索、创新案例、特色
作者姓名: 孙弘安,王太钧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用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赣南师范学院为视角》为题,汇编了赣南师范学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红色资源和苏区精神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理论文章,从理论探索、创新案例、特色经验、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政教育等六个方面科学总结了学校红色文化育桃李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重要意义和实践经验,以此彰显赣南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个性魅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
孙弘安,男,1959年10月生,江西安福人,赣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曾获中国物元分析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教学与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等。主持过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央苏区(瑞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18项,在科学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等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论著和教材6部,在国际、国内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2014年主持的项目“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苏区精神和客家文化培养扎根基层人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太钧,男,1954年生,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本科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武汉大学硕士学位,教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三等功一次、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预任军官”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受中央组织部表彰。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近几年来,出版2本专著(与他人合作1本);在《中央党校学报》、《比较法研究》、《江西社会科学》和《求实》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网络大众化背景下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全国高校思政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完成了江西省省厅研究课题《江西宗教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和江西省政府社科基金课题《江西省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研究》。目前,正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探索研究》,按计划2016年上半年结题。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思考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探索
加强高校党委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策略
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创造力培养的价值
大学文化:个性魅力与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 特色经验篇
论赣南师院人“精气神”的历史渊源
宝贵的精神财富 兴校的不竭动力——论大力弘扬赣南师院人特有的“精气神”
试论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之关系
论苏区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红色精神与大学生精神成人
论培育以“精气神”为价值取向的学生自治组织文化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三篇 创新案例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背景下的高校法制教育的创新
探究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高师政教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更好发挥高校学生公寓党工委作用
论创先争优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驱动机制的形成及其实现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例
浅谈增强自主性中的高校廉洁教育的方法途径创新
第四篇 课堂教学篇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型课程体系的论证与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对赣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一般院校法学专业定位及教学方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轨的探讨
浅谈“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关于高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第五篇 校园文化篇
坚定不移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赣南师范学院以地方文化资源办学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探析
试论大学新校园学生生活区文化建设
浅谈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微
赣南红色资源利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第六篇 网络教育篇
网络大众化背景下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若干思考
网络的影响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
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
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思考
后 记
第一篇 理论探索篇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还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大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承担起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一、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对推进青年一代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高校是思想理论战线不同学术观点交汇、融合、撞击的前沿,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阵地,也是文化开放的窗口,国外的各种思潮往往凭借知识的载体首先通过大学传播进来,各种政治思想倾向的代表人物也希望利用大学的阵地加强其影响。这不仅给我们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我们的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年龄、知识、求新等优势以及对自身弱点的认识和克服,使之能够成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最有潜力和活力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对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方向。因此,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和根本要求。其次,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一代的佼佼者,是长期接受文化教育和熏陶的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指导地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建设和实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关注社会转型期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所引发的文化问题,努力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文化体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道德自律,影响和带动周围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时,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也日益频繁。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们廓清各种社会思潮和多样的价值观念,培育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过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体系教育之中,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期。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信得过、靠得住、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要紧紧围绕这些内容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扎实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和不断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是对民族复兴道路的开拓创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件大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要在青年大学生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给他们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和重要意义,引导他们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形势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特别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信心,始终以共同理想为导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切实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信念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鼓舞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要途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等文化活动,通过扎实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年一代继承和弘扬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好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速度”令人赞叹,“中国形象”不断提升,“中国特色”亮点纷呈。我们要加强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巨大成就方面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标准。它既具备先进性的导向,又具备广泛性的要求,涵盖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营造“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感恩、敬业、诚实、守信、博爱、奉献”等道德规范教育,大力倡导“团结、合作、公平、正义、友善、明礼”等和谐理念以及和谐精神,积极倡导和引领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使青年一代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三、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创新实践,大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键要在创新实践上下功夫,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见成效。近年来,赣南师范学院依托丰富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把苏区精神和客家精神蕴含的可贵品质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成了学校特色文化育人品牌。今后要继续依托赣南革命老区和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坚持用苏区精神和客家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打造学校更加鲜明的文化育人特色。
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坚持以苏区精神滋润大学生的心田。苏区精神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将进一步致力于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工作,不断完善苏区精神“十个一”育人工作体系:①编著出版一部校本教材——《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堂》;②编撰出版一套故事丛书——《红色记忆》;③建设一个红色网站——“红井水”网;④创办一本校园红色刊物——《红色青春》;⑤成立一个学习研究苏区精神学生社团——“大学生思源协会”;⑥编排一台反映中央苏区题材的音乐舞蹈史诗——《这一片红土地》;⑦打造一项红色主题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校园文化活动;⑧建好一个博物馆——“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⑨建好一批红色班级;⑩建好一批校外苏区精神学习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课堂授课、文化熏陶、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特色文化育人模式,提高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水平。
坚持开展好大学生苏区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共和国摇篮瑞金、长征出发地于都、苏区模范县兴国等地设立的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到各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持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沿路寻访老红军,搜集整理红色歌谣,参观革命旧居旧址,听老红军或当地的党史专家讲解苏区历史,切身感受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历史场面。积极组织学生“红色宣讲团”到基层、社区以及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反映苏区革命题材和客家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以苏区精神洗礼人、以客家精神教育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坚持以苏区精神和客家精神蕴含的可贵品质砥砺师范生师德修养。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其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和下一代的成长,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兴旺发达。同时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长期以来,赣南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师范生的师德修养,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客家文化资源蕴含的可贵品质融入师范生师德教育,为地方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他们扎根基层、甘于清平、默默奉献,赢得了“下得去、稳得住、用得上”的社会美誉。
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思考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力、引导力、吸引力、说服力、示范力、领导力上下功夫,切实提高驾驭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做好领导工作,履行领导职责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天职。那么,从领导学视角,领导工作包含哪些职责呢?对这一问题国内外领导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国内领导学研究成果,从中国国情和特色出发,领导工作职责包含五个方面,即领导决策、领导用人、沟通与协调、激励与鼓舞、思想政治工作。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项专门性工作,又是领导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握领导工作的重要中心环节,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始终。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做好领导工作,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党治国的科学
领导工作从更高层上说就是治党治国,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就要提高治党治国水平。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长期以来曾存在争论。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任务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体系不断完善,原则、方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学科的理论化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取得长足进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已在全党形成共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与党的创立、发展、成熟、壮大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从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看,我们党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起家的,也是靠思想政治工作发家的。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看,什么时候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了正确的方针、原则和方法,事业就顺利就发展,什么时候淡化思想政治工作或指导思想失误,事业就受损甚至失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做好领导工作,就必须继承优良传统,发挥政治优势,不断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上治党的重要武器。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领导的中心环节。从实现党的领导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思想领导的前提、政治领导的途径和组织领导的保证。从党的自身建设看,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密不可分,与党的命运紧密相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都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都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事关党的建设,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凝聚人心、巩固政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政治功能。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是办好一切事情的保证。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地位不能变,各级党组织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能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能变。在治国理政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而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主要途径
我们党执政以来,一条最基本的经验便是: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党执政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律。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党的执政绩效的取得,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与支撑;党的执政骨干的成长,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与传承;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进。
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是贯穿党的五大执政能力的基础性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先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保证,是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是贯穿于党的执政能力的生命线,五大执政能力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基础性能力。
能否应对新形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对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只有掌握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加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使党的主张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牢固占领思想阵地,掌握思想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强的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靠对广大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各种锻炼,要靠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以及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这几方面都与思想政治工作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