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出版时间:2013年6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以“认识身体了解性”作为引子,从梳理“身体/灵魂与身体/文化”入手,借助中西方文化人类学丰富的民族志文本,条分缕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身体性化和性化身体”、“性成熟者的身体仪式”、“婚姻内外的身体
作者姓名: 章立明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6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认识身体了解性”作为引子,从梳理“身体/灵魂与身体/文化”入手,借助中西方文化人类学丰富的民族志文本,条分缕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身体性化和性化身体”、“性成熟者的身体仪式”、“婚姻内外的身体实践”、“性释放方式”和“沉重的身体愉悦的性”等与身体和性密切相关的几个重点领域,最后,文章还回顾当前华语世界身体和性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国内身体和性研究转向人类学研究的可能性,并展望了华语世界身体和性人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国内身体人类学和性人类学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零星研究成果散见于学术刊物,并无成熟专著和教材,因此,本书旨在抛砖引玉,以求问道于方家,共同促进这一新兴研究领域能够在国内散叶开花乃至硕果累累。
作者简介
章立明 (1968-),女,云南省昆明人,法学博士(2002),社会学教授(2003),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09),印度国际大学访问教授(2012),云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和质性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自1995年以来,已在《民族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世界民族》《学术界》《青年思想家》《妇女研究论丛》《思想战线》等国家级期刊、核心级期刊和英文期刊AJWS等各类报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8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和云南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参著13部;研究成果获国家民委三等奖一次(2010),云南省社科一等奖一次(2010),云南省文学艺术理论二等奖一次(2002),入选云南省“百名百家”文库一次(2011)。
导言 认识身体了解性
第一章 肉体/灵魂与身体/文化
第一节 西方哲学中的灵/肉分离与灵/肉合一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中的身体研究
第三节 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性研究
第四节 身体与性的综合研究
第二章 性化身体与身体性化
第一节 性文物与性舞蹈中的身体崇拜
第二节 性民俗中的身体运用
第三节 表现性感的身体装饰
第四节 身体非性部位的性感化
第三章 性成熟者的身体仪式
第一节 禁忌中的罗塞塔石碑之谜
第二节 切割男性的身体仪式
第三节 青春期女性的身体仪式
第四节 生育过程中的性别身体仪式
第四章 婚姻内外的身体实践
第一节 婚姻是制度化的性
第二节 迈向婚姻的青少年的性社会化
第三节 确保外婚制的乱伦禁忌
第四节 限制婚内的性
第五章 多样化的性释放方式
第一节 性释放方式的社会评价
第二节 几种反常的性释放方式
第三节 走向多样化的性释放方式
第六章 沉重的肉身愉悦的性
第一节 举足轻重的性愉悦器官
第二节 作为愉悦而存在的性
第三节 公私领域共同关注的性健康
第七章 华语世界中身体与性的人类学研究
第一节 华语世界中的身体研究
第二节 华语世界身体与性研究转向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可能性
第三节 身体与性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文献
附录
后记
导言 认识身体了解性
本文中性的具体指代,请参见第一章第三节的有关内容。一个人的性是甚么,这个人就是甚么。
——H.霭理士
其实哈夫洛克·霭理士关于人类是由其性规定的话只说对了一半,虽然我们的确是被建立在一个由自然冲动构成的基石上,性及其各种表征,如性别角色和性角色遍布在我们身体的各个层面;但是,宗教、法律、家庭甚至个人关系中所涉及的性因素,如性别规定、婚姻状况、社会态度、文化背景等又从不同侧面塑造和调整着我们的性行为和性态度,可以这样说,性“既是我们自己最隐蔽的隐私,又(是)具有最深刻社会意义的因素”[美]J.韦克斯著,齐人译:《性,不只是性爱》,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120页。。因此,研究身体研究性就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性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身体了解性,从而摆脱由于性无知而造成的一切原本可以避免的个人和社会的悲剧。
一、身体和性研究的意义
在世界大多数文化中,性一直是宗教价值观、社会禁忌和法律制度所要管束的首要目标,超过了其他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要揭示社会文化禁锢下的性,也需要研究者极大的勇气和胆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
(一)维持身体控制的性无知是有害的
一个社会对其成员的性控制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禁止性知识的传播范围,正如罗素所说:“最初,人们只蒙骗女性,因为人们希望她们的无知能有助于男性的支配地位。然而,妇女竟然逐渐接纳这种观念,认为无知对于道德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是由于妇女的影响,人们开始认为儿童和青年,无论男女,都应对于性的问题尽可能地无知” http://www.lwlm.com/html/2008-06/66432p3.htm。实践证明,这种人为地使男性、女性和儿童对有关性的事实一无所知的做法是极为有害的,而且一个(涉及两性关系的)制度若要依靠这种无知去维持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我们今天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人体可依生殖器官的不同划分成男女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理性别,并非是自古皆然的常识,而是直到18世纪末才逐渐成形的医学论述。原因就在于,从古希腊时代到18世纪晚期,西方性医学论述的主要框架是单性模型(或称单体模型),即男女并非两种本质截然不同的生理类别,而是同一种性别的不同变种,即把男性身体结构视为解剖形态学上的标准型,而非男性的生理结构则是偏离这个标准型渐次变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西方医学发展的2500年间医学论述中其实只有一个身体,就是男人的身体,而女人的身体被视为是男性身体的向内翻转,“把女性的阴道往外翻,然后再内翻……并且将男性的阴茎对折,你将会发现两者的结构各方面都一模一样”[美]理查德·桑内特著,黄煜文译:《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6页。。《旧约圣经》在“人世之始”中形象地解释了这种单性模型产生的原因,“上帝使人沉睡,并趁人熟睡时,取出了人的一根肋骨,并裹以肌肉,造成了一个女人,领她到男人跟前,然后,男人说道:‘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她将被称为女人,因为她取自男人之身’《旧约·创世记》第2章。”。
当然,这种单性模型的医学解释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基本要素是冷、热、干、湿四种质性,或称为四种原动力,这四种质性本身并不单独以物质形式存在,但是它们的互相组合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火(热且干)、空气(湿且热)、水(冷且湿)、土(冷且干);古希腊医学家恩培多克勒据此提出了人体构成的四根说:血液是火根,呼吸是空气根,液体部分是水根,固体部分是土根;希波克拉底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液说:血液出于心脏(相当于火根),黄胆汁出于肝脏(相当于空气根),黑胆汁出于胃部(相当于土根),粘液出于脑部(相当于水根);古罗马医生盖伦对希波克拉底的四液说加以运用,认为人体是由四种体液组成:血(湿且热)、黏液(冷且湿)、黄汁(干且热)、黑汁(冷且干),这四种液体彼此之间有高低优劣的次序,即热/干的物质优于冷/湿的物质,前者构成了男体,后者构成了女体,因此,女体与男体的差别就在于女体缺乏足够的热量将反转入内的生殖器向外挺出。
再以对月经的认识为例。亚里士多德和盖伦的单性模型都认为身体分泌的液体,如精液、经血、乳汁等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月经并不是女人才有的生理特征,男人也有类似的经验,只是他们的“经血”可能是从鼻子或其他部位流出来,对于妇女来说,月经是其地位低下的象征。亚里士多德在《梦幻》中写道,行经的妇女会用血腥的云玷污任意一面镜子;公元1世纪的普林尼在长达37卷的《博物志》中说,接触经期中的妇女会使酒变酸,庄稼枯萎致死,剃须刀变钝,铁生锈,蜜蜂被杀死,并且会有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恶臭[美]比尔·海斯著,郎可华译:《血液的故事》,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61页。;到了现代社会,英国知识界还流行着“经期女子触摸食物就会污染食物”的看法,比如,1878年的《英国医学会刊》花了6个月的时间去讨论“火腿在月经来潮妇女的触摸下会不会腐败”[英]史蒂芬·贝利著,余世燕译:《两性生活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版,前言。的问题。
最后再以对同性恋的看法为例。在西方社会中对同性恋的认识经历了从性犯罪——性变态——承认同性婚姻的漫长过程。熟悉阿提卡红色人像花瓶的人都知道,在古希腊社会中同性恋是很普遍的现象;到了圣经时代,同性恋行为则被视为是对上帝规定的自然秩序的歪曲,是贪欲和信奉异教邪说的结果,如《旧约·创世记》中,上帝之所以要毁灭所多玛城就是因为该城以同性恋泛滥而著称;统治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则认为“同性恋是引起饥荒、地震和瘟疫的罪魁祸首”[英]史蒂芬·贝利著,余世燕译:《两性生活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22页。,因此,为防止国家和城市的毁灭,必须严格禁止,惩罚手段之一就是对同性恋者公开示众后处以宫刑;到了20世纪80年代,丹麦通过了《同性恋婚姻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律认可同性婚姻的国家,2004年3月,英国政府颁布《民事伴侣关系法案》赋予同性恋者婚姻的合法权利;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如法国、挪威、瑞典、冰岛、德国、瑞士、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的某些地区和美国的几个州也相继认可同性结合登记注册,赋予同性伴侣享有大部分传统家庭所享受的权利。
而在当代中国社会,主流社会对同性恋者还存在严重的社会歧视,如1990年前后,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警方曾经大规模抓捕同性恋者,而且“法外施刑”的现象也较普遍,媒体则把同性恋行为艾滋病化,在舆论上对其进行“艾滋病恐惧”地讨伐……国内医学界和性学界在推动社会客观看待同性恋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其经历了从“道德败坏的坏人”到“政治上接受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罪人”到“应该享有人道主义关怀的病人”的转变,但是,要让中国社会接纳同性恋者不是病人而是正常人的观点,则尚需时日,如“李银河关于同性婚姻提案屡战屡败就是最好的例证” 章立明著:《合理抑或合法:中国同性婚姻的两难困境》,《中国性科学》,2009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