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少儿审美批评能力培养及发展水平、普通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行动、农民工子女学校美术教育行动等进行了研究。
作者简介
陈卫和 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博士。1999年至2006年历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副研究员、研究生部副主任、人文学院美术教育学系主任。著述有《西方中国现代美术研究管窥》《李可染:山水画的问题意识与解决之道》《20世纪40年代之于李可染的山水画革新》《戴士和:艺术与生活》等,译著有[英]苏立文《20世纪的中国艺术和艺术家》等,主编《美术教育学译丛》(湖南美术出版社)等。
导言:学做质的研究
第一编 普通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行动研究
真实的意义——以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为教学资源的行动研究 王静
情境教学与知识建构——以天津西开教堂为教学资源的行动研究 张捷
第二编 教育体制内外新现象研究
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 张曙光
中小学生校服问题与“问题校服” 王耀中
校园文化建设面面观——H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张鹏
高职雕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邹锋
第三编 公众美术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美术馆公共性研究 陈荣义
日照农民画创作培训研究 王德聚
第四编 传统仪式复兴与民间艺术传承研究
融入大众视觉文化的曲阜祭孔大典 司继琳
内蒙古宝石柱师徒匠艺传承研究 苗瑞
山西吕氏家族琉璃工艺传承调研 杨涛
附录:作者目前工作单位及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编后记
真实的意义——以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为教学资源的行动研究
问题与方法选题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方案和方法——作为理论讨论的问题框架
一、选题缘起
2006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课程目标的表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然而在目前的大学校园里,由于课程初创以及师资的局限,公共艺术课成为美术史或美术理论课的代名词,学生往往因为课程与实际生活脱节,失去学习的兴趣,本该生动活泼、旨在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公共艺术课,成了食之无味,弃之不可的鸡肋,而各种流行的视觉文化却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服饰、行为,甚至价值观。
笔者在美院攻读公共艺术教育在职研究生期间,有机会比较深入地接触了美术教育中关于视觉文化、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的讨论,了解到中外教育者开始关注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审美影响,也接触到新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于是我渴望通过具体的课程实践来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
二、研究问题
在行动研究的形式框架之下,以通俗艺术为教学资源,实施欣赏、讨论、创作等课程内容,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研究通俗艺术引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相关问题。
1.预设的研究问题是:
(1)通俗艺术与高雅艺术的关系是什么?
(2)通俗艺术中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否也和高雅艺术一样带给人深刻的审美体验?
(3)通俗艺术的作者的创作是仅仅为了迎合潮流,还是也和高雅艺术创作一样具有创作的严肃性?
(4)如何评价通俗艺术引入艺术教育课堂的效果?
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又关注到两个相关问题:
(1)虚拟文化中,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2)公共艺术课中,如何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审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