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阐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如何把握中国企业体制改革大潮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机遇,在市场经济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巧妙运用各种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作者简介
王开良 1957年生,河南省永城市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治系,现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金融投资、农业经济、高教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设计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8项,出版学术专著《重庆企业跨国投资研究》等8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百余篇。
绪论
一、经济学是什么
二、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经济学的用处
四、正确对待经济学的学习
第一章 商品和价值规律
第一节 商品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第一节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第二节 市场经济及其特征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是剩余价值生产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
第五章 企业经济活动
第一节 企业的成本和收益
第二节 企业的生产要素及运用
第三节 企业组织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
第八章 个人经济行为
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
第二节 个人消费行为
第三节 个人投资行为
第九章 货币与银行
第一节 银行与货币的供给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与调节
第三节 金融市场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对外开放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
第三节 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平衡
绪论
要学好经济学先要对它有一个总体认识,这对进一步掌握具体内容大有好处。绪论将要说明,经济学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学习它有什么用处,怎样才能学好它。
一、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的涵义
回答经济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先要了解“经济”两字的涵义。“经济”这个概念,是一个有多种涵义的词,有时指做事要精打细算,要节约;有时是指经济部门或其总体,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或国民经济;有时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有时还可指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等。
人们在长时期的经济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萌发出某些经济思想。这些经济思想最初是粗疏的、不完整和不系统的,经过长时期的积累、概括和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济理论。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成为一门学科,就是经济学。经济学最初是研究家庭管理问题的,后来发展到研究全社会的经济问题,便出现了政治经济学。
中国古汉语中就有“经济”一词,不过它与现在的“经济”一词的涵义不完全相同。古汉语中的“经济”是“经邦济世”、“经世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一词是另外的涵义。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的经济活动首次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早期重商主义者法国人蒙克莱田于1614年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词。“政治经济学”在希腊文中是“城市国家”和“经济学”两个词合起来的,他的《献给皇上皇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表明他研究的已不是单个奴隶主或封建主家庭管理经济问题,而是怎样能够使一个封建国家发财致富的问题。重商主义代表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出并论证了借助国家干预和开展国际贸易积累货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拟定了一套政策主张,重商主义虽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但它是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事实上,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经济活动。最根本的经济活动是生产和消费。人类要生存,就需要有供吃、穿、用的消费资料,而为了获得消费资料,就得进行生产。事实上,自有人类就构成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经济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多种社会经济联系中进行的,因此,经济活动,既有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为,又有社会的经济行为,而经济学着重研究是社会的经济行为。
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社会是人与人的联合。完全孤立于社会的个人生产是不存在的。人们通过交换活动发生联系,这同时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在人们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生产要素交换的结果,进入直接生产过程,产品出售后,进入人们的个人消费。所以,“经济”两个字,从社会的角度考察,则是指人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的总和。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运行过程,构成这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经济学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但为什么需要经济学,需要一门独立的学科去研究它呢?概括起来说,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试设想一下,如果适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当然,资源的稀缺性一般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时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做到这一点,人们的生活才有不断提高的可能,不仅个别企业的生产要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而且全社会的生产也要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社会生产由许多企业、行业和产业部门组成,它们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和劳务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全社会生产要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就有一个资源如何在各产业、各行业和企业的配置问题,对资源配置的选择问题。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它们彼此联系,影响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价值和价格等等。描述清楚各经济因素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内在的本质和因果关系,使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困难的任务;更何况有些现象和本质是相背离的,若不是把这些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科学的研究,就无法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二、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经济学也不断向前发展,当经济学出现理论突破时,本身也呈现出阶段性。由于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利益立场和哲学基础,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不一样,分析论证问题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区别,理论体系和主要理论观点及相应的政策主张各异,从而形成各种学派和流派,甚至对这门学科的命名也有所不同。从大的方面说可分成资产阶级经济学和无产阶级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