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3年8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的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时的政策法律引出我国发展农地规模化的重大缺陷:第二部分探讨农地规模化何以形成。第三部分对我国农地规模化的制约因素以及制约后形成的经营状态——农户兼业进行全面分析。第
作者姓名: 黄延廷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6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时的政策法律引出我国发展农地规模化的重大缺陷:第二部分探讨农地规模化何以形成。第三部分对我国农地规模化的制约因素以及制约后形成的经营状态——农户兼业进行全面分析。第四部分对影响农地规模化至为关键的农地制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指出我国农地制度方面的各种缺陷,指明我国农地制度完善的方向,努力使“农地制度成”,则“农地规模化成”。第五部分对农地规模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家庭农场经营进行探讨,并对各种农业组织形式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辩证、总结,得出当前阶段世界尤其是中国的最佳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应是家庭农场经营,当然不能排除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或者将来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的雇工制大农场经营。第六部分对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特别是对最适宜我国借鉴的日本、法国的农地规模化经验进行详细研究,试图找出我国农地规模化的良方和捷径(能够避免无谓牺牲的就要避免,能够不胡乱折腾的就不要胡乱折腾)。第七部分综合以上各个部分的研究和启示,提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更是相对有效的我国农地规模化的对策。
作者简介
黄延廷 1989-1993年在河南教育学院政治系学习
1993-1998年在河南省南阳市从事农业经济的基层管理工作
1998-2001年在郑州大学攻读经济法学硕士学位
2001-2006年在中原工学院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
2006-2009年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法学理论博士学位
2006年至今在河南师范大学三农法律问题研究中心从事农业经济法学的研究工作
导论
第一章 自由农地规模化及其相关研究
第一节 农民自发的土地流转不可能实现农地规模化
第二节 农地规模经营中的市场与政府
第二章 引致农地规模化的因素研究
第一节 论导致农地规模化的几种因素
第二节 科技在农地规模化中的作用
第三节 农地规模经营中的适度性探讨
第三章 我国农地规模化的限制因素及相关研究
第一节 论限制我国农地规模化的几种因素
第二节 农户兼业行为的劳动力配置原理
第三节 农户兼业化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制约机理分析
第四节 从农民工的非正规经济从业看农户兼业
第四章 农地制度完善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农地确权:化解人地矛盾的根本途径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二节 我国农地流转中的边际效益、转出收益、保障功能与农地制度创新
第三节 农地产权充足、农地规模化与农地股份合作社
第四节 应该允许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
……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中央提出农地规模化经营确实是我国农地经营、农业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在农村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农地生产在各家各户分散、零碎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农地的产出效益较低、投入的成本逐渐提高、农业的基础设施落后、科技的应用程度较低等种种原因被大量的抛荒、撂荒。这种情况与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战略相背。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实行农地规模化经营!农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经营不但可以增加农业经营者的收益,更可以保证整个农业产出的增长、国家粮食生产的安全。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中央在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多项政策和多部法律中强调农地的规模经营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农地的规模化经营有着非常特殊的规律,有着深奥而又丰富的理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并非简单地把土地集中到一起、搞大规模生产即可,若是这样,上个世纪前苏联的集体农庄、我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什么又会效果不佳而被迫改革呢?我国现在又走市场化的农地规模化发展模式,但仍是零碎、分割经营严重,尤其是在传统农业地区、欠发达的地区完全看不到农业规模化的影子,相关部门也为此不断变换策略,推出一个又一个新政,但预期的效果很难显现。这说明我们关于农地规模化及其对策的研究还不到位,还不能较好地为我国的农地经营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所以,我国农地规模化及其对策的研究就被提到了一个战略高度,本研究就是本着这样的主旨被启动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农地规模化研究应以农地规模化的一般规律和理论为基础,因此对世界上特别是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地规模化研究的借鉴就极为重要。国外对农地规模化的研究首重对农地规模化的主体——农民的研究,这实际上与马克思所说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原理相通的、不谋而合的。因为,农民是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史的主体,正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一样。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通过对世界多地农民的考察认为:“传统小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比之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都不逊色。”[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68155页。 因此,农业的发展、农地的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只需在保存家庭农场基础上提供给农民可以合理利用的现代生产要素和利益刺激即可。舒尔茨关于农民是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在农业经济研究中被广泛接受。Jensen 和Meckling提出了家庭的小农场经营比雇工的大农场经营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的著名论断,主要是由于雇工制的大农场要付出较高的监督成本,而家庭农场生产者都是索取农业生产剩余的家庭成员,不存在昂贵的监督费用。Jeson,M.C. and W.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e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and Financial Eonomics, No.3, 1976,pp.305360. Deininger则发现了信贷市场的偏向和保险市场的失灵导致了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倾向。Heston与Kumar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自由的农地市场对于降低耕地零碎化的程度是相当有限的。Heston,A.,Kumar,D.“The persistence of Land Fragmentation in Peasent Agriculture :South Asia”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 No.20,1983, pp.199220。 Binswanger等综合实际存在的各种因素比如官方的政策倾向、具有偏向性的财经金融措施等总结出了各国农地从小土地经营者向大土地经营者集中、走向规模化经营的实态。Binswanger, H. P., K. Deininger and G. Feder, Power, Distortions, Revolt and Reform in Agricultural Relations. In Jere Behrman and T. N. Srinivasan, eds., Handbook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msterdam: Sevier Science B. V.1995, pp.899905. 这些都为如何使小块农地的分散经营走向规模、集中的产业化、社会化经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