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出版时间:2013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以公平与效率的一般关系、分析了美国经验、分析了“瑞典模式”等方面进行说明了为了生存,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时一刻都不能停止物质消费,不能停止社会生产,因此它就必须讲究效率。而任何社会生产都必须在
作者姓名: 刘玉安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9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公平与效率的一般关系、分析了美国经验、分析了“瑞典模式”等方面进行说明了为了生存,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时一刻都不能停止物质消费,不能停止社会生产,因此它就必须讲究效率。而任何社会生产都必须在一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框架内进行,因此,每一个国家又必须讲公平,尽管公平的标准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作者简介
刘玉安 教授、博士。1953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市,1973年入伍,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4年研究所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在职完成博士学业。自1988年以来受教育部委派和欧盟资助多次到丹麦、瑞典、英国、荷兰、美国等国家做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1996年晋升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2007年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组)成员。现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已出版《西方社会学史》、《北欧福利国家剖析》、《西方政治思想通史》、《中国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社会主义知识读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民主社会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等著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导 论
第一部分 公平与效率
第一节 公平的含义
第二节 公平与平等
第三节 效率的含义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二部分 美国模式:先效率后公平?
第一节 从建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一、独立战争的性质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
三、政治的作用
第二节 从柯立芝繁荣到罗斯福新政
一、柯立芝繁荣
二、大萧条
三、罗斯福新政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节 战后以来美国的发展
一、战后黄金时期
二、里根革命
三、新经济
第三部分 瑞典模式:先公平后效率?
第一节 “人民之家”的初建
一、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
二、“人民之家”口号的提出
三、“人民之家”的初建
第二节 瑞典模式的形成
一、社会福利的制度化
二、“人民之家”的基本建成
三、瑞典模式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瑞典模式成功的原因
一、最激进的改革
二、瑞典模式的调整
三、瑞典模式成功的原因
结 论
主要参考文献
导 论
虽然起点、路径以及所选择的参照系等各有不同,但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在谋求进步、谋求发展,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会提出质疑。
正因为如此,发展也就成了目前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政治学内,有人主张建立一个新的二级学科——政治发展学;在经济学内,一个新的二级学科——发展经济学已经在许多大学开设;在社会学内,很早就有人把社会发展当做一个专门的领域来看待。为了支持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许多国家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基金,成立了各式各样的专门的研究机构。联合国甚至也专门设立了这样一个署——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近几年来有关发展的论著、研究报告更是层出不穷。
到底要发展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虽然见仁见智,但所有的论著和研究报告所讨论的不外乎以上三个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他所说的发展主要指的是经济增长。而在当今的政治家和学者中间这一点似乎已经达成共识。例如,虽然人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科学性尚有不同意见,但世界银行一年一度公布的GDP总量和人均世界排名仍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此外,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GDP总量和人均量也是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标。那么,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GDP总量究竟达到一个什么规模、经济增长究竟达到怎样速度才算合格?据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不包括苏联)约为134150亿美元,中国在其中约占5%,为2683亿美元;到了2007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了543116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3倍多,中国在30年间增长了将近10倍,达到了30000多亿美元,在世界总量中的份额也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达到了近6%,这个速度被全世界称之为“中国奇迹”。但如果按人均计算,2007年美国为46280美元,我国仅为2280美元,还不到美国的5%。但许多美国人对他们的政府并不满意,他们抱怨美国的霸主地位在衰落,中国已经成为他们的威胁。我们中国人对这个5%就满意吗?显然不。如此看来,经济增长是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一个永恒的话题。
经济增长在“发展”中所占的地位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全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不仅有生存、安全的需要,还有社会交往、赢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存和安全是最基本的需要,就这两种需要而言,人类与动物没有区别。人类有别于动物在于生存和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还有社会交往、赢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说前两种需要主要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来满足的话,那么后三种需要则必须靠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可将其概括为社会发展来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增长仅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或手段。一个国家的发展当然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经济增长的目标当然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生产之最后目的,都在满足消费者。”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在他看来,一个社会之所得即我们现在所说的GDP与该社会的消费量应该是相等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设消费倾向不变,则消费量等于总所得量,亦即等于总就业量”。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简单点说就是,生产最终为了消费,从理论上讲,人们生产多少就应该消费多少。如果消费不足,就会形成经济危机。凯恩斯就是这样来解释1929~1933年那场世界经济危机的。他开出的药方是政府要积极干预,通过赤字预算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刺激、保证经济增长。这样,凯恩斯在理论上就把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赋予了国家。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现代福利国家更关心人民群众的普遍福利。凯恩斯主义虽然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但它的确揭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国家必须千方百计地、持续不断地发展经济,持续不断地把蛋糕做大,从而持续不断地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至于社会发展,它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为了实现正义和公平。约翰·罗尔斯说过:“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具体点说,在罗尔斯看来,正义必须体现两个原则:第一,每个人都平等自由;第二,在事实上不平等的条件下社会政策要“合乎最少受益者的最大利益”,从而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虽然人们对正义、公平还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一种社会制度自称是不公平的,是不正义的。恰恰相反,迄今为止历史上所有的变革、所有的革命都自称实现了社会正义,每一个政府、每一种社会制度都宣称是公平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发展水平根本无法测量。事实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测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收入差距、贫困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程度、社会犯罪率等都在其中。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所谓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