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收录了华南农业大学校报,对校园的发展、校园的文化等、以校园精品美文为线索展示和回顾了校园的成就与历程。
果园筑索道柑桔坐缆车
粤新增两名工程院院士
华农教授罗锡文:我的事业是永恒的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华农
三涌补水华农七湖尝甜头
新型本土生物农药大建生产基地
我的头发白了,母校青春依旧
华农百年校庆2万校友大合唱
华农摘掉白云山90%秃顶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呼吁农科学生应免学费
华农要改名“广东大学”?校长陈晓阳回应“没叫改”
“农”字院校大有可为
——访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教授
越南前副总理受聘为华农教授
披荆斩棘百年华农薪火相传
齐头并进“三驾马车”再创辉煌
华南农大首发百年校庆丛书
架起个性化人才培养立交桥
——华南农业大学百年树人启示录
华农校史馆开馆
《失忆之城》获“大戏节”冠军
8院士雕像亮相华农
粤甜玉米育种达到国际水平
“母校:生日快乐!”
华南农大:重组获发展
华南农大:漫漫创业路
广东11教授入选长江学者
大学生自制环保车1升油可跑300公里
第五届全国高校名师广东7人上榜
黄华华慰问华农教师
李容根到华南农业大学调研时强调:
努力把华农大建设成为三农人才培养的战略基地
华南农业大学已研究出新型抗流感特效药“帕拉米韦”的合成方法
华农橄榄球队“撞”出冠军迎亚运(组图)
广东省近百硕士将赴农村任教
应建立以提升就业能力为主旨的农村教育体系
汪洋:我们广东青年很务实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世界亚裔小姐大赛华农女生跻身“十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
红满堂复建重现“广东壳”
应陆军:在表演中品尝百味人生
头回听毕业生说“揾工不难”
农史学家梁家勉
汪洋考察农博会时强调加大农科投入发展现代农业
华南农大纪念丁颖诞辰120周年
太空水稻通过验收
华农大“科技绿舟”驶进清远12项目引领清远农业产业
大豆“袁隆平”严小龙倒在科研破关时
丁颖: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麦粤徽:华农老师当上奥运手球裁判
花样画很田园
华农农科报考者六成来自城市
华南农大成为新品种大户
“看,我的民族有多美!”
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绿舟”服务新农村建设
大学里的橄榄球队长
论农业商务信息的供给体制
粤首批5头克隆猪在温氏诞生
华农大实验班招揽优秀生
宋祖英受聘华农客座教授
华农门前市政路封闭改校道
广东研发低成本治水技术
罗富和:学者型官员的5个人生拐点
温思美:专业人士更能以理性的眼光参政议政
大学生身影活跃世乒赛
日夜兼程为粤北灾区送去科技“及时雨”华农向农民
公布农业专家手机号
果园筑索道柑桔坐缆车
由华农大开发示范的该项目,15亩山地果园建造成本2万元近日,在龙门龙潭镇土湖村一个山地桔园,每隔5~10米就树立起一根长约3米的水泥杆或钢管架,其上架着链式索道。不少果农采摘沙糖桔并装筐后,挂在索道的挂钩上,一筐筐柑桔随着索道的滑动轻松的运下山。
据了解,这是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开发的“山地桔园链式循环货运索道”技术成果,该技术可有效减轻果农采摘成本,但要大面积推广,仍有一定难度。
目前广东山地种植柑桔占总量的90%以上,不少果园地势陡峭又没有车道。因此,采摘后的柑桔运输下山,以及柑桔生长需要的肥料、农药运输上山等都是个难题。
“目前大部分果农们只能用背篓或者用肩挑等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果品也容易损伤。”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柑桔研究室主任马培恰说,而且山地的开路成本较高,普通农户难以承担,而且浪费土地,并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洪添胜也表示:“如今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难度更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山地果园机械化的实现,研发省力化、低成本的山地运输装置,”
为了解决山地桔园运输问题,国家在2007年启动了“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洪添胜被任命为该技术体系的柑桔机械岗位专家。
经过两年多的攻关,洪添胜的团队开发出了“山地桔园链式循环货运索道”这一技术成果,并选在龙潭镇示范推广。
据洪添胜教授介绍,这条示范的“山地桔园链式循环货运索道”,总长250米,依山而建,5至10米的间隔立起水泥杆或钢管龙门架,使用起重链索进行传输,驱动电动机功率为15千瓦,索道最大爬坡度为40度,运行速度为03米/秒,每隔5米设一挂钩,每个挂钩最大负载30公斤,每小时可输送648吨柑桔或肥料等物品。
洪添胜教授还介绍,该索道不仅可以用来运输柑桔,同样可以承担肥料和农药的上山运输,农户还可在索道的挂钩上可搭载以小型汽油机为动力的空气压缩机,连接气动剪用于桔树的修剪;在水泥杆和龙门架上可挂杀虫灯和杀虫板等,实现索道的综合利用。此外,这种索道在香蕉、苹果园也同样适用。
省农机推广站副站长熊元芳看了这个示范索道后评价,链式循环货运索道,实现上下坡,直线或转弯运行,使用方便,输送距离长,站在地面就可随意上载或下载物品,既省力又省工,又能保证果农及果品安全,是柑桔产业机械化的重大突破。(作者:本报记者章四平通讯员蒙丽)
(原载于《南方农村报》2009年12月11日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