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收录了南京理工大学校报,对校园的发展、校园的文化等、以校园精品美文为线索展示和回顾了校园的成就与历程。
第Ⅰ篇 大学之思
高校应同时营造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方贻宏
我们如何应对WTO俞安平
艰苦奋斗是新世纪大学生应当具有的精神风貌宫载春
道德建设:先从小事做起江岩
大学生的道德门槛不能低方贻宏
大学生的道德门槛到底有多高?雨山
SARS引出的教育话题马千里
以人为本重塑大学精神马千里
大学之地天下文枢马千里
论人才观重构马千里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写在第20个教师节前夕马千里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宫载春
守望在学术的圣殿马千里
君子务本大道不器
——对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点理解顾来红
知识经济呼唤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方贻宏
大学的科学发展观马千里
保护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朱显国
知识就是快乐马千里
让公选课真正发挥作用高蓓蕾
“我有一个梦”
——寄语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马千里
德高为师,以德治教马千里
大学生态之我思马千里
从系统功能的角度谈高等教育质量马千里
“你们就是大学”马千里
和谐社会的教育语义马千里
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陈建勋
共鸣主旋律是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张云雷
大学文化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魂袁浩明
和谐教育:大学教师的使命马千里
引领文化与大学职能变化的新趋向刘魁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现代化国防马千里
树民族品牌建高教强国刘魁
构建和谐校园的四个维度程亮
通识教育与大学的使命高蓓蕾
教师的称谓杨韵
一流的师资成就一流的高校陈兴淋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属性吴锵
学校发展需要科学精神李涛
使研究生享受求索创新的全过程
——浅谈研究生导师的为师之道贺安之
关于学风教风建设的思考高蓓蕾
知识产权战略应当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顾来红
大学之道:是追求卓越还是追求至善?
——从耶鲁大学校长批评中国大学教育说起刘魁
大学章程与中国高校改革的发展趋向刘魁
提高教授治学程度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张婷姝
……
第Ⅰ篇 大学之思
高校应同时营造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
方贻宏
高等学校要加强学术建设,造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这一点早已被大家所公认。但是,仅此还不够,与此同时还应当正式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
在过去,对文化氛围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把它当作一种装饰,一种点缀,搞不搞,搞多搞少都无关紧要。实际上,在高校,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都是重要的。学术是高校的特色,反映高校的水平。然而学术有明显的专业性,其影响面往往局限于有关的专业人员。而文化带有人文共性,影响面更广,更有群众性,尤其是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是如此。在当代,提倡搞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应该是文化素质。一般来说,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精神、道德。一个人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下会变得更聪明,更文明,更高尚。文化氛围对人的启迪作用,如“润物细无声”,是潜移默化的。
高校应当把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列入素质教育计划之中,要组织落实,干部落实。党委宣传部应同时担当起学校“文化部”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工部门、工会、团委、学生会、艺术团、美育教研室以及老年大学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共同努力。
2000-12-20(515期)
我们如何应对WTO俞安平中国加入WTO,高等教育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以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为发展目标的高等学府,我们如何应对?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我想谈点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冷静地分析中国加入WTO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刻影响:1.生源的国际流动,教学资源的国际化与跨国办学,将会使我国未来的教育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许多类似过去“三资企业”的“三资学校”(合资、合作、独资)将会不断出现;2.开放文化娱乐产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将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带来巨大压力;3.毕业生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国际认证制度;4.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会受到很大挑战。因为我国高等教育有重智力,轻非智力,轻人际交往,轻人文教育的传统,不能适应国际教育市场的需求。
再看面临的机遇,也有几个方面:1.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会客观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2.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进入,将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3.更多外国公司的进入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育市场,比如汉语教学市场(HSK)、短期培训市场、外方子女教育市场等。
认清挑战与机遇,并从主观上,从战略高度上审视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在未来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应扮演的角色,我们在选择应对策略时就会更为理性。我认为,大从中国高等教育,小到我们学校,至少有以下几方面重要问题应该受到重视:第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与修正:在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对其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了解一个国家,掌握一门外语;要教育学生在注重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注意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剔其糟粕;要把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进程的始终把德育教育、基础教学与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有机统一起来;要注重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要注意学生创业意识与适应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要重视并不断扩大双语教学范围,重视双语人才培养;要设置一定量的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实践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要设置一些自助式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自理、自主能力;要设置一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性课程等。第三,努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领域,重视推广学校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可程度。
2001-11-20(540期)
艰苦奋斗是新世纪大学生应当具有的精神风貌宫载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任务就是要成人和成才,而成人是第一位的、必须的。孔子曰:“俭近仁”。仁就是爱心——爱人类、爱社会、爱自然、爱真理之心,就是善良、正直、诚挚、互助和责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如果人生不“俭”,就难以近“仁”。人不近“仁”,何谈成人呢?因此,新世纪的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就要守“俭”,也就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与培育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克勤克俭、乐于奉献、顽强拼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在日常生活上,就是要认识和发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功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有人认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只有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倡导,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观点。我们所提倡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强调的是其在思想道德修养上的基础作用。
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勇于探索和创造,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现在有的人希望能找到一种“捷径”可以不费力气、轻轻松松地把知识学到手,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科学方法并不等于“捷径”。再好的方法,如果不付出艰苦的学习劳动,任何人也不会取得成功。
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创造成功的人生业绩。艰苦奋斗与事业的成功息息相关,无数的事例说明,倘若在工作中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不去努力、不去奋斗,那么再壮丽、再美妙的事业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艰苦奋斗精神的目的在于为社会的责任、历史的使命而献身,这也是艰苦奋斗精神本身的价值体现。一个有辉煌人生的人,必定是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和品质的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当让艰苦奋斗精神成为自己的人格、品质中的重要内容。
2001-11-30(54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