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出版时间:2012年3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以十三个论题,从三个方面探索和研究《文心雕龙》为不断发展的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什么、能提供什么。一是通过对《文心雕龙》的整体考察,说明其从文艺学的整体观念架构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文学实践的经典
作者姓名: 戚良德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5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十三个论题,从三个方面探索和研究《文心雕龙》为不断发展的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什么、能提供什么。一是通过对《文心雕龙》的整体考察,说明其从文艺学的整体观念架构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文学实践的经典范式,从而可为当代文艺学提供整体借鉴。二是对《文心雕龙》的主体——总论、文体论和创作论进行具体研究,从而不同程度地落实《文心雕龙》到底为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什么。三是对现代龙学史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考察,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文艺学为《文心雕龙》研究提供了什么,从而促进龙学的进一步更新和发展。
作者简介
戚良德 山东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心雕龙》与中国古典文论,著作有《文论巨典——〈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文心雕龙校注通译》、《文心雕龙学分类索引》、《国学新读本•文心雕龙》、《刘勰与〈文心雕龙〉》等。
《文心雕龙》为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什么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文心雕龙》之“文”与中国文论话语的还原
《文心雕龙》的思想之本
《文心雕龙》的文艺观念
《文心雕龙》文体论的价值和意义
《文心雕龙》对《文赋》的继承和超越
《文心雕龙》的“神思”论
《文心雕龙》的“风骨”论
《文心雕龙》论《诗经》、“楚辞”的创作经验
《文心雕龙》的美学研究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学思想史
《文心雕龙》的功臣
后记
《文心雕龙》为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什么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引人注目的文论元典,《文心雕龙》当然没有被当代文艺学所忽略。从大学生、研究生的文艺学教材,到各种当代文艺学著作,可以说随处可见对《文心雕龙》的征引、阐释以至发挥。因此,说《文心雕龙》已经深入当代文艺学或许并不过分。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当代文艺学对《文心雕龙》的关注又仅限于观点的征引和阐发。显然,在当代文艺学的观念体系下,对《文心雕龙》的引证再多,也只是提供佐证的问题,并不能完整地对《文心雕龙》予以把握,当然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文艺学的现状。
应该说,出现上述情况,又实在是难以避免的。《文心雕龙》乃中国古代难度最大的文论文本。据笔者的统计,近百年来,国内外已出版《文心雕龙》研究著作350余种,发表研究文章6000余篇,《文心雕龙》研究已经发展成一门显赫的学问——“龙学”。在此情况下,我们很难要求当代文艺学对《文心雕龙》作出整体概括,其往往只能引证部分观点,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文心雕龙》研究者放眼文艺学的古今联系,力求回答这部文论“元典”之于当代文艺学的整体价值,乃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这里,笔者只是做一个初步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
《文心雕龙》中既有“文学”一词,也有“文艺”一词,但刘勰主要以“文”和“文章”来概括他所研究的对象;也就是说,今天所谓“文学”,在《文心雕龙》中叫“文”或“文章”。以前有学者说,《文心雕龙》不是文学理论,而是文章学理论。如果从用词来说,这个说法是对的,《文心雕龙》的确是用“文章”一词;但从理论意义上说,《文心雕龙》当然不是一般的文章学。那么是什么呢?这要看刘勰赋予“文章”一词的具体含义。概括而言,刘勰所谓“文章”,有两大内涵:一是心学,二是美学。前者体现了《文心雕龙》以情为本的理论中心,后者体现了《文心雕龙》辞采芬芳的文章美学观念。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刘勰基本的文学观念。
《情采》有云:“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65页。本书所引《文心雕龙》原文悉据此书,与通行本有所不同。这里的“立文之道”并非文章写作之道,而是说文采成立之道,是说文采有种种不同。有“形文”,这是绘画的文采;有“声文”,这是音乐的文采;有“情文”,这才是文章的文采。这些“文”指的都是文采,也就是美。与绘画和音乐相比较,文章写作之文采的特点在于它是“情文”,是人的感情的载体,所谓“五性发而为辞章”。实际上,以现代文艺理论的观点看,不仅文学创作是“情文”,绘画、音乐也同样是“情文”。但在文学艺术发展的早期,绘画和音乐首先以其突出的色彩美和声音美而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与之相比,文章写作之表现人的感情确是更显突出。不过,更重要的是,刘勰的着眼点在于说明文章之“文”的特点,那就是表情之文。这样,这个“采”就并非仅仅是艺术的形式问题,而是离不开作者之性情,且以感情为根本的。正因如此,刘勰强调“文质附乎性情”[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366页。,也就是文采(“文质”是复词偏义)是以性情为依托的;而反对“华实过乎淫侈”[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366页。,也就是华丽(“华实”亦是复词偏义)过分而至于泛滥。
从而,文采在文章写作中的地位便明确了:“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367页。这种所谓“立文之本源”,既是文采运用的根本原理,也是文学创作之根本原理,那就是:文章以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为根本,文采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因此,这是一种“情本”论的文学观。《情采》说: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368~369页。
一部《文心雕龙》,刘勰从不同的角度,屡次批判文章写作中的不良风气,可以说皆各有其理,而从“情采”角度的这种分析和批判则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刘勰抓住了文章写作的根本问题,准确地把握了文章表现思想感情的特征,从而立论坚实有力、击中要害而一针见血。在这里,刘勰也毫不含糊地再次表明了他的“情本”论的文学观。
“文心雕龙”之“文”,含义相当广泛;除了指各种各样的文章以外,“文”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感性形式美。《原道》所谓“道之文”、“动植皆文”[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1、2页。,《情采》所谓“形文”、“声文”,等等,都与文章无关,但却和“美”有缘。而所谓“文章”,刘勰也首先赋予它“美”的含义。《情采》开篇而谓:“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365页。所以,无论刘勰的“文章”如何包罗万象,却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詹锳先生曾指出:“《文心雕龙》讲究文采的美,因而以‘雕镂龙文’为喻,从现代的角度看起来,《文心雕龙》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属于美学范畴。”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页。这是很有道理的。牟世金先生则说:“如果说《文心雕龙》的某些内容不属文学理论,美学则有更大的容量。……视《文心雕龙》为古代美学的‘典型’,可能给龙学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牟世金:《雕龙后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6页。这是完全正确的。
“文心雕龙”是什么意思?《序志》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564页。所谓“为文之用心”,其意甚明,但也用意甚深;所谓“心哉美矣夫,故用之焉”[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564页。,这个“美矣夫”并非仅仅指“心”这个词很美,更意味着心生之文是美的,也就是《原道》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1页。的道理。所以,“为文之用心”并非仅仅指如何写文章,更是说如何把文章写得美;而写得美的关键在于“用心”,这才是所谓“文心”的含义。也因此,“文心”之后又有了“雕龙”二字。刘勰解释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564页。虽然前人曾有“雕龙奭”之称,但刘勰以为,更重要的是“古来文章”皆“以雕缛成体”;也就是说,要写出美的文章必须经过精雕细琢,像雕刻龙纹那样。所以,“文心雕龙”者,“文心”如“雕龙”也。
因此,“文心雕龙”之“文”,既是“美”的同义语;同时,文章之美又在于表现人的心灵世界,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所谓“有心之器,岂无文欤”[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1、2页。,人类必然有美的文是因为人类独具思想感情,文学乃是“心学”。刘勰这一基本的文学观念不仅贯穿《文心雕龙》的始终,而且也成为中国古代文艺学的基本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