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出版时间:2012年7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系作者从事于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以来的科研论文选集,内容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篇为“校本研究与校本管理”,主要反映作者身临于职业教育管理之中,俯身于职教一线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所得。中篇为“热区产业
作者姓名: 杨国顺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9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从事于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以来的科研论文选集,内容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篇为“校本研究与校本管理”,主要反映作者身临于职业教育管理之中,俯身于职教一线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所得。中篇为“热区产业发展与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反映作者对区域产业、新农村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和边疆农村社会发展的调查、归纳与研判所得。下篇为“教学能力拓展研究”,主要反映作者行走于“三尺讲台”之中,躬耕于教学业务一线,对课本能力之外的阅读、揣摩与总结所得。
作者简介
杨国顺 农业技术推广硕士,副教授,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语言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热心于职业教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模式研究。曾主持和参与省级教育科研基金项目4项,院级科研基金项目5项;各类型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4年,历任中学教务主任、副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高等职业院校副院长职务。担任省市(州)政协委员工作15年,长期以政协委员身份和科研项目成员身份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热区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规划建设调查研究工作,对区域性人才培养具有较大贡献。
序
上篇 校本管理与校本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一
从CIS角度探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二
推进高职院校融入“桥头堡”战略的对策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三
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下的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四
论云南热职院教育科研体系的构建机制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五
中篇热区产业发展与社会调查研究
普洱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
——基于国发[2006]30文件的调查与分析
云南农垦产学研构建历史研究
大众传播缺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以云南省普洱市布朗族聚居地区为例
云南热区农村社会发展调查与思考
——以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为例
涉农产业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以“普洱茶”品牌维护与延伸为例
……
引言
在构建全新育人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更新教育手段,整合课程结构等一系列复杂任务面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认识正在与现代教育渐行渐远。在信息化影响下,照本宣科的书匠工作方式日益不合时代潮流,知识与能力并重,基本要求与个性需要兼顾,开放式学习、终身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对于任何一位教师而言,都是崭新的内容和艰巨的挑战,都是亟需破解的群体性难题。“难题即课题”,于是基于学校,立足学校,服务学校,既关注学生,也关注教师,把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和科学手段解决难题,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以下称热院)于2004年由中等专业学校(云南省热带农业工程学校)升格组建而成,从事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来,虽然通过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状态研究,即校本教学、校本课程、校本培训及校本管理等研究甚少。研究甚少不等于没有遇到难题,于是立足校本自身的研究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在大量查阅有关校本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尝试着思考基于热院自身的校本研究。
一、校本研究的定义与内容
(一)含义与定位
“校本”,英文名为“school-based”,其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1]。这里,引用华东师大郑金洲教授的观点,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其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校本研究的目的,是指校本研究要以改进学校的实践、解决学校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为宗旨。“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校本”关注的主要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微观层面的实践问题。“在学校中”是指针对研究的主体和过程而言的,是指要树立研究“自己”的观念,即学校自身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实施。“基于学校”是指一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的各种培训、开展的各类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校所存在的各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校本研究的定位可简述为: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解决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刻意强调研究是要探讨人类所未知的东西;不刻意要求研究成果必须对原有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有所增加或有所改造;不刻意要求研究所提供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是首创;不刻意要求对研究过程进行详细周密的设计;也不刻意要求对研究的对象做出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而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