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出版时间:2012年4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一部立足于世界全球化的视角,系统地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和范畴,进而探索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哲学专著。作者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前提,以世界全球化的社会生活为依据,较为全面地阐
作者姓名: 刘国章
出版社: 线装书局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5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立足于世界全球化的视角,系统地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和范畴,进而探索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哲学专著。作者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前提,以世界全球化的社会生活为依据,较为全面地阐述和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明确指出:差异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通顺的和谐统一是核心,矛盾对立的统一是必不可少的非核心。进而得出结论:“一定要适合”展现的是事物与环境之间通顺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矛盾对立的统一。
作者简介
刘国章,哲学博士,教授,2002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哲学研究。毕业以来在各种社科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5篇,出版专著《马克思新哲学观及其认识与改造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10)和《从矛盾到和谐:走向和谐社会的辩证法》(线装书局2012,4)两部。
导论
第一章 基本的反思与探讨
一、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新探索
二、对矛盾动力论的反思与解析
三、通顺的和谐统一与矛盾对立的统一
四、差异统一中的质量互变与否定之否定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实质与核心
一、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问题新探
二、差异统一中的唯物辩证法范畴
三、再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问题
四、差异统一:辩证法规律及其范畴的实质
第三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世界观和当代自然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新探
二、现代社会人的世界观的生成与作用
三、当代自然观探究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
导论
辩证法思想的发展,从古代希腊关于“火”与“水”运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到东方的《易经》关于“阴阳”以及“五行说”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感性的朴素直观加联想,是人类辩证法思想的初级形态。尽管如此,这却是辩证法思想的发端,也是现代辩证法理论的逻辑前提。而从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到柏拉图知性直观的概念辩证法思想,再到黑格尔理性的概念辩证法思想,则构成了马克思现代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成的历史前提。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不仅批判性地继承了前人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成果,而且立足于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深刻分析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现实,并吸取现代自然科学的思想成果,使辩证法真正从天上降到了人间,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世界(自然和社会及其思维)状态的本质和规律的现代唯物辩证法,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思想的东西与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实真正地一致起来。所以,唯有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及理论,才真正实现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活在现实之中即面向实际生活的目标。由此而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性和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因为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异化状态及其生产方式的社会化,与私人拥有生产资料的尖锐矛盾所引发的周期性的社会灾难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范畴内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与当今世界的现实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作为马克思新哲学观灵魂的唯物辩证法,这一现实世界存在状态本质反映的实在辩证法,由于被片面理解成的一对一即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所存在的局限以及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难以一致的实际差距,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之所以如此,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离开马克思在世的时代,以及当今所呈现的世界全球化(经济、政治、文化的普遍联系和交往)的现实,离开越来越高度社会化的人类生活现实,更离开现代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和中国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和平崛起的现实,来理解和论说马克思立足于现代社会而创立的现代唯物辩证法。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作为马克思新哲学观灵魂的唯物辩证法,理所当然地也是源于这一哲学立场,这就是全球化过程中的现实世界——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而这一全新的现代哲学立场以及由此而展现的哲学视野,是现存的任何一个哲学派别都无法比拟的哲学视野,在这一哲学视野中所呈现的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事物与环境即“一与多和多与一”的关系,和具体而现实的自然与人的社会与人的思维的相互关系。而在这一关系中所生成的自然和社会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人的思维和实践的运动变化,才是产生或形成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思想及理论的现实根据和基础。“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是这种产物。当然,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个人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82页。“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4~375页。“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因此,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思维、思想及理论也只能是在这样的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对事物与环境即“一与多和多与一”相互关系与变化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