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出版时间:2014年1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在系统阐述突发事件基本理论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新时期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类型、影响及成因,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特点,系统研究了我
作者姓名: 李新仓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5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在系统阐述突发事件基本理论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新时期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类型、影响及成因,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特点,系统研究了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处置的基本原则、防范体系、防范机制、法律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旨在建立健全我国各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为提高各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新仓,男,陕西渭南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师、法学在读博士。主编、参编著作:《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雷锋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消费者权益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维护社会稳定案例分析》、《实用经济法》、《社会稳定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高校廉洁教育教程》、《雷锋精神探索与实践》等12部,主持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课题《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的实证研究》(12JD710105),此外,还主持、参与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重点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等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15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法学会、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年会及辽宁省法学会获一、二、三等奖。编写的教案获辽宁省教育厅优秀教案三等奖。
绪论
第一章 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第二节 校园危机管理理论
第三节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及特征解析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现状、影响及成因
第一节 新时期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四节 新时期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
第三章 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外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及应对实践
第二节 英国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实践
第三节 日本高校突发事件风险控制实践
第四节 德国高校突发事件的实践
第五章 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及处置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辽宁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及处置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湖北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及处置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黑龙江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及处置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广西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及处置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构建的原则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节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第三节 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
第四节 坚持防微杜渐的原则
第七章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注重大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加强高校校园自身安全
第三节 成立校园突发事件管理团队
第四节 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及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第八章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 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第二节 高校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构建
第三节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构建
第四节 高校突发事件善后处理机制的构建
第九章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的法律机制构建
第一节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存在的法律问题
第二节 国外高校突发事件处置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的法律基础及法律原则
第四节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的法律机制构建
第十章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突发事件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高校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功能分析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则、方法
第四节 高校突发事件防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奉献给读者的《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的实证研究》一书,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新仓所主持的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课题《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的实证研究》(12JD710105)的最终研究成果。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在系统阐述突发事件基本理论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新时期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类型、影响及成因,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特点,调查研究了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处置的实践,系统研究了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处置的基本原则、防范体系、防范机制、法律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旨在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为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校园安全重于泰山,危机四伏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当今世界除了面临着战争、瘟疫和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外,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也给当今世界,这些潜在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突发事件爆发的概率,诸如先进技术装备引发的恐怖袭击、重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等。这些危机一旦发生,必然就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巨大的灾难。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日益加快,社会问题呈现不断增多趋势,特别是随着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我国社会随之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原有的阶层结构明显分化,原有的利益格局急剧分化,新的社会阶层和日趋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也相伴产生。由此可见,社会正在经历着复杂的结构化演变。在这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复杂,社会冲突明显增多,“非稳定状态”的突发事件频发。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妥善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有效控制和化解社会突发事件,整合社会资源,尽量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也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所在,特别是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急需解决的疑难杂症。高校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培养社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实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以及权益保障机制。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特殊时期,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高校突发事件是政府与高校必须高度警惕的重要课题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中,被视为“世外桃源”的高校校园因为组织稳定性较高、外部因素很少侵入,不会也不应发生危机。但是近年来,因为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急剧加速,高校校园或因学生自身因素,或因学校自身管理因素,或因特殊的自然因素,或因高校校园外界各种因素的介入,高校校园安全与稳定问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由此导致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例如学生自杀事件、学生集体中毒事件、学生寝室着火意外身亡事件、学生寝室被盗事件、学生集体游行示威事件等。这些高校突发事件犹如“阿基里斯的脚踵”这一典故最早来自希腊神话,阿基里斯是希腊神话中希腊联军的杰出将领。但是在与帕里斯的战斗中被射中脚踵而死。被射中脚踵,对常人来说也不一定会带来生命危险,但这却正是阿基里斯的致命之处,原因即在于阿基里斯在出生时,母亲为了使他刀枪不入,把他浸入了冥河水中,但是她一时不小心,没注意到自己握住了阿基里斯的脚踵。于是那些被手掩盖的地方没有浸到水,为他后来的死埋下了祸根。一直存在,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和社会环境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提升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治理高校突发事件,当务之急就是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以及防范机制,达到突发事件预防及处置的法治化、科学化、制度化目的,实现高校及社会的整体稳定。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部,因为无法预见的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等原因突然爆发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及科研管理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或危害的客观事件。而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以及防范机制研究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体现和标志着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能力的不同高度与层次。大学校园是青年大学生聚居学习生活的场所,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的急剧增加,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呈现增加的趋势,由于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以及校园食物中毒、火灾、传染病、自杀事件等频频发生,导致的高校秩序危机和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在高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特殊背景下,高校极易引发突发事件,对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伤害,也对广大高校管理者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为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高校必须建立起与之对应的防范体系以及防范机制,高校也强烈呼唤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应对及处置高校突发事件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随着近年来高校频发的突发事件,党和政府日益高度重视高校突发事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为了加强高校校园的稳定,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10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发[2004]16号)。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2005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及共青团共同出台了《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2005]1号)。为了提高政府部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公众及整个社会产生的威胁和损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1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方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施行有利于有效预防及控制突发事件,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以及国家、政府及高校日益重视的情况下,各研究机构和各高校也加大了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置研究,众多高校纷纷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办法,逐渐摸索出一些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但是,这些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还尚未上升到理论层次,例如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起火事件”以及“非典事件”等,高校突发事件的专题性研究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全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对高校突发事件相继展开研究,发表了许多高水平、有见地的论文,这些理论文章涉及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研究、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等,许多专家学者针对高校突发事件提出了有效的事件应对措施;对校园危机的策略研究在香港和台湾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台湾高校的相关专业开展了类似课题的专题性研究,诸如台湾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收集了大量校园危机类似课题的资料和案例;大陆很多高校也相继建立了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系统,例如河北农业大学将预警分为四级,在2003年就出台了《预防和控制暴发性传染病工作预案》;全国15所高校的宣传部长早在2004年11月7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了研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的座谈会,这15所高校主要有:北京化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及决策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师生员工必须正视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及应对处置,积极探索遏制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及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