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出版时间:2013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撷取世界自然科学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科学名著各10部,从充满科学智慧的《墨经》到复杂巨系统方法论的《论系统工程》,从奠定形式逻辑基础的《工具论》到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时间简史》,无不闪耀着科学
作者姓名: 樊小蒲,赵强,苏婕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9
内容简介
撷取世界自然科学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科学名著各10部,从充满科学智慧的《墨经》到复杂巨系统方法论的《论系统工程》,从奠定形式逻辑基础的《工具论》到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时间简史》,无不闪耀着科学的光芒。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作者历经3年,重新编译、整理的这些科学名著均由作者简介和名著导读两部分构成,其中名著作者主要介绍名著作者的主要贡献和社会、文化、家庭背景,名著导读包括原文的精华内容解析和蕴含的科学思想等。
作者简介
樊小蒲 男,山西人,硕士,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2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
赵 强 男,陕西人,硕士,讲师,2004年起在陕西科技大学任教。
苏 婕 女,陕西人,硕士,助教,2005年起在陕西科技大学任教。
第一章 科学精神
第一节 关于科学
一、 科学的界定
二、 科学的本质
三、 科学的功能
第二节 关于科学精神
一、 科学精神的界定
二、 科学精神的本质
三、 科学精神的功能
第三节 科学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 科学精神的经济价值
二、 科学精神的政治价值
三、 科学精神的文化价值
四、 科学精神的个体价值
第四节 中国科学精神的反思
一、 中国科学精神的缺失
二、 中国科学精神的重建
第二章 中国科学名著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名著
一、 《墨经》
二、 《九章算术》
三、 《梦溪笔谈》
四、 《本草纲目》
五、 《天工开物》
六、 《徐霞客游记》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科学名著
一、 《中国建筑史》
二、 《钱塘江桥》
三、 《地质力学概论》
四、 《论系统工程》
……
第一章科学精神
当今世界崇尚科学,科学的触角己经伸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尊重科学,发展科学,已经变成了每个国家重要的战略举措。科学知识成为了最宝贵的财富,科学方法变成了最有效的手段,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一次又一次借助于现代科技获得过去无法得到的优势,谋取从前无法得到的利益,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消耗资源,破坏生存环境的能力。因此,重要的不仅仅是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技术的成果,还有如何对待这些成果和知识的科学精神。人们常常满足于科学知识带来的物质享受,醉心于科学方法带来的效率倍增,却背离了蕴涵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中的的核心和灵魂的科学精神。
邓小平同志早已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发展的眼光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未来,科学精神必将成为其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强调科学精神,掌握了科学精神,就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各项事情。
第一节关于科学
一、科学的界定
要给科学下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或者界定科学恰当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 在历史上变化多端,科学在不同的科学分支、历史时期和个体科学家中有不同的内涵诠释。
(一)科学的名词演变
“科学”一词英语为science,原意为知识、学问,它源于拉丁语scio(知,知识),逐步演化为scientia(知识)、又演变为science。德语、法语的“科学”一词也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语词的演化记录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在西方,科学最早包含在哲学之中,称为自然哲学,直到近代才逐渐独立出来。1831年英国成立了科学促进协会,自此以后,科学界多用science表示关于自然界的系统知识,也用science来称说自己的研究。1833年,在剑桥召开的英国科学促进会上,著名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威廉·休厄尔建议仿照“艺术家”(artist)一词创造出一个新词“科学家”(Scientist)用来称呼像法拉第那样一些在实验室中探索自然奥秘、增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科学传统逐渐独立于哲学传统而形成。
在我国古代,科为会意字:“从禾从斗,斗者量也”,故“科学”一词乃取“测量之学问”之义为名。从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科举之学”的略语,“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或南宋的陈亮。典籍《礼记·大学》上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科学”的词义相当于“格致之学”,格物致知表述了探究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概念。因此,17世纪中叶,当西方科学传入我国时,人们就把science译为“格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家福泽谕吉把science译成“科学”,在日本广泛应用。1896年,我国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文中,首次引用了“科学”一词。接着,康有为在《戊戌奏稿》中也开始引用“科学”词语,泛指西学中的所有学科。科学启蒙大师、翻译家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正式将science译成“科学”,此后“科学”这个名词就在我国广泛流传,沿用至今。胡守钧等:《科学精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