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井冈山干部学院
出版时间:2012年4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通过政治动员获得民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本书从政治学的角度,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进行多方位梳理、研究和分析,并站在“回顾历史,启迪现在”高度,总结和提炼我们党
作者姓名: 王旭宽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52
内容简介
通过政治动员获得民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本书从政治学的角度,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进行多方位梳理、研究和分析,并站在“回顾历史,启迪现在”高度,总结和提炼我们党在井冈山斗争史时期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当代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王旭宽,曾就读未名湖畔,现工作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致力研究井冈山斗争史多年。近年来,公开发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等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与著作《解读井冈山》、《让历史告诉现在——毛泽东等在江西革命斗争时期的领导方略》等四部。
绪论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动员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与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动员
第二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治动员
第三节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动员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动员
第五节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动员
第六节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动员
第二章井冈山斗争时期政治动员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大革命失败后的挫折与迷茫
第二节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节井冈山斗争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第三章井冈山斗争时期政治动员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井冈山斗争时期政治动员的积极因素
第二节井冈山斗争时期政治动员的消极因素
第四章井冈山斗争时期政治动员的方式
第一节政治宣传
第二节理论引导
第三节红色歌谣传唱
第四节政治教育
……
绪论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在这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词中,毛泽东以诗情画意的豪迈气概,极为贴切地表述了土地革命时期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一、政治动员概述
“动员”最早是一个军事上的概念。在古代,战争爆发前后,通常有誓师、宣战等动员性质一类的活动。我国《尚书》中有多篇记载古代战争动员命令和言论的文献,如《甘誓》、《汤誓》、《牧誓》、《大浩》和《费誓》等,都是战争前封建帝王发布的动员令和誓言。古希腊的斯巴达统治者在发动对希洛人的军事镇压之前,也要举行“宣战”仪式。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颁布《全国总动员法令》,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保卫祖国,创建了兵员、武器制造、财政等动员制度,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动员权限和程序,并确定由“公安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1806年,普鲁士军政部内设立动员计划的专门机构,进行战争准备。1914年,德国设立“战时原料署”,后改名为“战时局”,为国家总动员主管机关。1915年,法国设置“兵器弹药次长局”,负责工业动员和军需补给。1916年,英国设立“战时内阁”,负责战争指导与动员政策的制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俄、美、英等欧美国家还专门制定和颁布国家总动员法,建立了动员制度,动员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李小三主编:《让历史告诉现在——毛泽东等在江西革命斗争时期的领导方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页。。在近现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局部战争中,动员更是赢得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手段,无论是号令、文告、声明、宣誓,还是教育和外交,无不是号召、鼓动军民同心协力参与战争和争取国际支援的重要途径。
从词源学上看,“动员”最早源于普鲁士。普法战争爆发前,普鲁士人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精神和物质准备,有效地保障了战争的顺利进行,最终赢得了战争胜利,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与之相反,法国却因战前准备不足,抵达前线的士兵缺少装备,后勤保障不足,引起军队混乱,结果导致战争失败。后来一些军事家便把普鲁士人的战争准备看作为“动员”行为。我国早期研究战争动员问题的学者蒋方震先生也称德国是“军队动员之祖”蒋方震:《新兵制与新兵法》,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53页。。“动员”一词德文为“Mobilmachen”,是“Mobil”和“machen”的组合词。“Mobil”是形容词,意为“可移动的,活动的;敏捷的,灵活的;动员起来的”。“Machen”是不及物动词,意为“做,制作;写作,从事;作出;充当,担任,扮演;引起,使产生;整理;得出,等于;用……制成,使成为,使变成”等。组合而成的意思为“使……动起来”、“做到能动”、“装备起来”,在军事上则是“使……做好战争准备”、“进行战争动员”、“进行战备”的意思《德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796页。。后传入法国,法语为“Mobilisation”,传入英国人后又译为“Mobilization”。究其本义,该词系指集合(assembling)、装备(equipping)及准备出师作战(preparing military and naval forces for active hostilities)之意张羽:《求证“动员”词源》,载《国防》2004年第3期。,即“在战时或国家发生其他紧急情况时,组织武装部队积极从事军事行动。就其范围来说,动员是指组织一国的全部资源支援军事行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684页。
中文“动员”一词源自日文。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人在借用“动员”概念时将其直接译为“出师准备”,因为词语太长,日本陆军大将儿玉源太郎将其意译为“动员”。日俄战争后,“动员”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意为“能动之员”,一直沿用张杰:《“动员”词源略考》,载《国防》2004年第4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员”这个概念被广泛运用,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不再拘泥于军事领域,逐渐扩充到政治、经济等领域。现代汉语中的“动员”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国家的武装力量由和平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以及把所有经济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转入供应战争需要的工作;二是发动人参加某项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28页。。“动员”概念开始泛指集中人力、物力资源为集体服务的任何活动。
按照动员活动向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不同领域的延伸,“动员”可以划分为经济动员、政治动员、战争动员、社会动员等关海庭主编:《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0页。。
政治动员(Political mobilization),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发动人们参加政治活动。国外学者詹姆期·R·汤森(James R Townsend)、布兰特·沃马特(Brantly Womack)认为,政治动员是指“获取资源(在这里是指人的资源)来为政治权威服务的过程”詹姆期·R·汤森、布兰特·沃马特等:《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罗伯特·塔克认为,政治动员“是一切形式的领导的环节、普遍原则。即便是独裁、恐怖主义的领导也是适用的……尽管独裁主义的实质是肆意地运用武力压迫,但典型的独裁政权总是企图用规劝的方法来动员群众支持政策,只有规劝失败之后才使用强制手段。”罗伯特·塔克:《政治领导论》,丛郁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