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突破了语言学和教学方法论研究的单一局限,基于生成性思维、过程哲学等现代哲学、教育学及语言学理论,跨学科多视角地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学。它从历史考察和现状透视、理论溯源、实践诉求三大部分铺陈开来,深入分
作者姓名: 窦坤,桑元峰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55
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了语言学和教学方法论研究的单一局限,基于生成性思维、过程哲学等现代哲学、教育学及语言学理论,跨学科多视角地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学。它从历史考察和现状透视、理论溯源、实践诉求三大部分铺陈开来,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重语言技能训练,轻语言人文精神引领”的时弊,运用哲学生成观探索在教学中促成学生“整体人”的发展的新路径,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从“教语言”回归到“育人”的转向。
本书将教学技能的研究提升到教学理念的研究,提升了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它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哲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该研究领域尚未有此提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般教育理论和专业学科教学之间的空白。
作者简介
窦 坤 女,山东济南人,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具有语言学和教育学学科背景,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教育学研究,尤其在这两个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擅长理论思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近年来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宁夏社会科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外语教师教育以及英语教育。
桑元峰 男,山东淄博人,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和英语教育。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框架
六、主要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分 历史钩沉与现状透视
第一章 大学英语教学往昔的追思
第一节 历史的纵向素描
第二节 历史的横向解读
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分分合合
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变动不居
三、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交替叠换
第三节 历史留给我们的难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徘徊
二、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变”与一以贯之的“不变”
第二章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之忧思
第一节 现实图景
第二节 成因分析
一、大学英语教学本真价值的遗忘与工具化症候
二、语言观中的工具化倾向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教育”的分离使其背离了教育的本真
第三节 导致的结果:教学中人的迷失与缺失
一、学生的发展——只为人的生存,不见人的存在
二、教师自主发展的失语性症候
第四节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诟病与责难
二、改革与探索
三、改革思维方式的转向
……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看似不是选题理由的理由
1.缘起于两个情结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由于对外语的热爱和些许的语言天赋、学生语言过级考试的通过率,使我在英语教学中虽不能说有成就感,也会有少许安慰。但总有一种难以名状又挥之不去的忧愁和迷惘。很多英语教师都说教英语久了,似乎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除了会说一些英语外再也倒不出什么。笔者亦在此列。然而,是什么造成了“掏空”的状态?继而又该怎样填“空”呢?英语教师究竟是双语人还是仅仅以英语教学为职业呢?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为何?英语又带给他们什么改变呢?对这些问题不停地追问促使我去探寻它们背后深层的根源。然而,单从英语教学本身去寻找答案已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倾听外语界以外的声音,呼吸其他学科的新鲜空气成为了一种自发和必然。
最终促使我选择这个题目缘起于两个情结:一是外语情结,一是哲学情结。应该说,二者都是我热爱和致力于追求的。然而,英语教学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外语教育研究创新之艰难,而对哲学纵然有万般热爱,没有多年的积淀也是如大山般难以扛起。但奈勒(Kneller,G.F.)说的好:“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转引自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35因为感之深,所以改之切。因此,我将探询的目光投向了哲学,将哲学引入英语教学,大胆尝试用一个崭新的视角诠释大学英语教学。正如有学者提出的,教育场域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渴望被侵入,这样将使教育事实得到尽可能的全方位的描述。因而,要从关系与整体的角度把握教育事实,就必须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要不停地在学科之间穿梭;必须淡化学科意识,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事实上,学科之间本身即是相通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只是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扇面而已。蔡春,扈中平.立足于“关系”的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不管是“学科功夫在学科外”,还是在哲学和英语教学之间构筑一座沟通的桥梁,都应了钟启泉先生所倡导的:“我们需要改变心态与生态,改变自我学科的自傲,自卑,自闭的心态为自尊,自信,自主开放的心态,促进学科生态的进步。”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发展研究,2004,(4)
2.理论的困惑
英语教学不乏理论的指导。但要么是纯语言学的唯我独尊,要么是教学法的一统天下。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这些理论的指导作用。然而,它们的力量对于复杂的教学,尤其是不仅需要技术,同样需要精神引领的教学中的人来说,其力量是单薄的,尽管英语教学正向着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因此,本书对操作层面的教学法等着墨不多。正如有学者所说,在科学技术如此盛行的年代,教育所不足同时所必须的是带着冷静的胆识去探讨形而上的问题。我们有低乎其下的实证研究,有与其相随的个人经验,而唯独缺失的是超乎其上的形而上学。正因为形而上学在一个功利化教育盛行的时代被付诸阙如,教育也就远离永恒而听命于日常的操持与劳作。而形而上的问题实际上本发端于对实践和理论的忧思与发问。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63本书致力于将哲学引入英语教学世界,使它不再游离于教学生活之外,而将它融入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活,成为英语教学的魂灵,从而使英语教学生活时时刻刻得到理论的滋养与浸润。然而,将哲学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谈何容易?也许,本研究的命运恰如苏格拉底在古希腊人那儿的命运一样,对于一门大家普遍认为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来说是不讨好的。因为,苏格拉底教育启发古希腊民众,而智者派教育迎合古希腊民众;苏格拉底改善民众的要求,智者派教师满足民众的要求。转引自曹永国.谈何容易——一种教育哲学的理论辩护[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然而,这恰恰反证了英语教学需要的理论不是一种让人“上手能用”的理论,而是一种能引领它超越当下技能、技巧实践的理论。当然,这种理论指的并不是那种以“实际”“行为”为取向,受控于以“实际”“行为”为取向的教育、哲学理论。因为,哲学所穷究的本体即人和宇宙的“真实”是具有两重性的:它既是认识意义上的真实,又是价值意义上的真实,是二者的对立统一。意即哲学本身就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认识之真和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之真。哲学在诞生之时就被确切地指认为“爱智慧”。哲学的“智慧”向度体现着哲学本体的认识真实性,而哲学的“爱”则直扑哲学本体的价值真实性。爱作为价值情态,赋予智慧以人的积极意义,无意义隐帅其中的智慧是工具性的,既可为善又可为恶的巧智;智慧则使爱富有理性,不致走向迷狂。刘进田.价值即人的生命本体圆镜[J].唐都学刊,2004,(1)这就揭示了任何实践都不仅需要科学层面的智慧,也需要价值层面的智慧。在此意义上看,大学英语教学本就应是一种“爱智慧”的实践:它不仅是一种科学方法隐匿其中的教学,更是一种价值和爱统领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