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对裕固族历史文化和音乐文化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归纳和梳理,内容翔实,涉猎广泛,全面确切,把历史和现实、继承和出新、学术和习俗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王 采 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甘肃联合大学音乐系主任、教授,甘肃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器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担任手风琴、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艺术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完成省地级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在国家核心、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及文艺作品五十余篇(首);主编出版专著、教材两部;担任艺术总监出版发行DVD光盘六张;创作的文艺作品、辅导的节目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获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第一章 裕固族民族简介
第一节 民族概况
第二节 裕固族语言
第二章 裕固族服饰文化
第三章 裕固族民间传说故事
第四章 裕固族民俗文化
第一节 裕固族民居
第二节 裕固族饮食习惯
第三节 传统礼俗
第四节 裕固族婚俗
第五节 裕固族的丧葬
第六节 裕固族宗教信仰
……
第一章裕固族民族简介
第一节民族概况
裕固族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现约13719人,他们长期生活在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北麓一带,其中90%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的友爱乡,其余居住在酒泉县黄泥堡地区。由于与蒙、藏、汉杂居,所以民族语言分东西之别,东部裕固语他们自称“恩格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语很接近。西部裕固语他们自称为“尧呼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维语、哈语很接近。
裕固族人未受其他民族过多的影响,比较纯真,从上世纪末就引起了全世界突厥学家的极大关注。因为世界上讲突厥语的民族大都信仰伊斯兰教,但这里讲突厥语的裕固族人都不信伊斯兰教而信奉佛教(喇嘛教),他们可能较多地保存了古代回鹘人及突厥人的文化遗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察研究,学者专家们终于发现裕固族是甘州回鹘人的后裔。
唐代后期(公元684~704年),有一部分回鹘人从蒙古高原迁徙到河西走廊。公元840年,回鹘王朝因内乱纷起,又受斯的侵袭,加之大雪成灾,畜牧业生产受到破坏,便分为三支从蒙古高原向西、南迁徙,其中一支迁徙河西,以甘州(今甘肃张掖)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甘州回鹘”。十一世纪,甘州回鹘政权被西夏所灭,一部分部落退到沙州(今甘肃敦煌)以南,这部分回鹘人《元史》上称“撒里畏吾”,《明史》称为“撒里畏兀尔”,这都是裕固族自称的译音。十四世纪后,“撒里畏兀尔”人逐渐和部分蒙古族部落融合,形成了自称“尧呼尔”的裕固族,明代(公元1446~1528年)裕固族陆续东迁进入嘉峪关,定居于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一带。他们的历史族源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游牧在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魏晋南北朝的“敕勒”。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便是裕固族先民敕勒人所作。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1953年经本民族确定称“裕固”族,1954年2月20日建立了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一、裕固族历史沿革
裕固族自称“尧呼尔”。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裕固族。元、明时称“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儿”,现代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称“撒里维吾尔”。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数为13719。
二、民族语言
裕固族现在使用三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也称尧呼尔语),主要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的裕固族群众使用;一种是东部裕固语(也称恩格尔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的群众使用;再一种就是汉语。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