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出版时间:2013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 本书是三清山的调查报告,结合野外调查操作方法、植物物种鉴定、植被类型的判别、植物物种和植被分布规律及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联系性,对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概况、常见植物的观察与识别等问题进行了考查分析。
作者姓名: 臧敏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5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三清山的调查报告,结合野外调查操作方法、植物物种鉴定、植被类型的判别、植物物种和植被分布规律及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联系性,对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概况、常见植物的观察与识别等问题进行了考查分析。
作者简介
臧敏 副教授。1961年12月生,江西婺源县人。198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主要从事植物地理学的教学研究,在武汉植物学、广西植物、亚热带植物科学等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第一章 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概况
第一节 三清山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
第二节 植物区系及区系特征
第三节 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第四节 珍稀濒危植物
第五节 古树名木
第二章 植物地理学野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野外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节 野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第三节 野外教学的考核
第四节 野外教学须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章 植物地理学野外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形态学知识
第二节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第三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第四节 植物种类识别与鉴定的技巧
第五节 植物群落的基本调查方法
第一章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概况
第一节三清山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
一、历史沿革三清山,又名“少华山”。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公元357~361年),著名医学家、炼丹术士葛洪与李尚书首先上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
到唐代,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三清山的道教也随势兴盛起来,香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方士们将化缘所得,在当年葛洪结庐炼丹处营造了三清山第一座道教建筑,即三清福地(原称老子宫观)。唐(周)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朝廷为加强自身统治需要,割衢州须江(今浙江的江山市)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并将三清山划归玉山县管辖。
宋真宗信道教,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时,在三清山开始出现大批的道教建筑,为纪念葛洪开山之功,方士们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福庆观、灵济庙、风雷塔等。
元代,由于朝廷把道教作为控制汉族人的思想武器,故而进一步受到重视。方士们又大兴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这里许多景点都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此期间,三清观内方士出现两派,一派信奉金真教,他们专门从事道教活动(即出家方士);另一派信奉正一派,他们受道教经典规戒约束,谙熟各种斋醮祭祷仪式,在民间从事两方面活动,即一为从事阴事,超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另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尊张天师为全国教主,虽说龙虎山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但此时的三清山同样朝圣之风极盛,方士和信徒每年八、九、十月,都要自发组织香会,他们散居于赣、浙、闽、皖,“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少华山居三清湖中)。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等各种祭品,并呜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气势浩荡。所以,此时是三清山道教活动最盛时期。至景泰年间,山上已建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众妙千步门石阶、冲虚百步门石阶等,同时重建三清观,并改称“三清宫”。
清朝建立后,道教继续得到发展。康熙年间,抚州、南丰、福建等地方士纷至沓来,三清山道教形成了抚州、南丰、福建和玉山本地四大派系,玉山本地势力最大。为更好地组织道教活动,玉山县设立了道委司,主要负责接受龙虎山天师府的旨意和具体指导所辖宫宇的教务活动。所以,三清山教务活动愈来愈频繁,在道教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全国的知名度也随之增大。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御制《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所附的《广信府疆域图》中,正确地标出了三清山的地理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