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音乐课程价值实现为依据,以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音乐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内容,对新课程标准下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究。
作者简介
山东教育学院,教授
第一章 音乐课堂教学重新审视
第二章 音乐课堂教学内涵与模式构建
第三章 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第四章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第五章 音乐课堂教学创新要突出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音乐课堂教学重新审视
2012年2月12日国家修订版课程标准正式出台。新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为整个音乐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也带来了新的音乐教材,新的音乐教学策略,掀起了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新的一页。
我们国家的新课程改革始于2001年。实施十年来,广大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努力实践着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评价方式,音乐教师培训教研方式等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可以说,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盎然生机。
十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前途光明,行进艰难。在改革的今天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然而课堂教学改革的艰难又是有目共睹的。建国以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学校,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执行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的课堂模式和教育思想。70年代末,我国的各类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但课堂教学方面仍受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的教育理论的影响。到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未完全摆脱这一理论的束缚。这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修订版新课标认真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主题。第一,德育为先。修订版新课标更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其与教材内容的紧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在新课标教材的审查机构设置上,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题组,负责审查所有科目教材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情况。第二,能力为重。众所周知,在2001年以前的基础教育教学大纲的主体内容是知识点,而从2001年开始,新课程标准开始用行为动词表达学习目标,体现了对于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倡导,这一点也为修订版新课标所继承并强化。但在修订之后,新课标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精简(整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更多地考虑到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操作上更容易“落地”。第三,与时俱进。新课标教材在过去10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针对教学当中的新问题进行修订,而这些变化也在修订版新课程标准中体现了出来,在内容设置上更注重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第四,减轻学习负担。修订版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实际,对之前的知识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教育部在部署教材修订工作时,也结合减负的要求对于教材的篇幅长度,也就是每个学科教材的总印张数,进行了规定,以保证教材的内容不会过多。第五,更强调教材内容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联系。教材内容的纵向联系主要指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横向联系则关系到各学科教材之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此,修订版新课程标准也有所强调。为此,教育部在审查课程标准时,还设立了考察教材纵横联系的专题组,对修订后的各科课程标准进行专项审查。
音乐教学是以音乐为内容的育人过程,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创造过程。好的音乐教学,一定是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而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音乐教学,无疑是好的音乐教学。
按照新的理念,要把教学看作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建构生活世界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说教,这就要求变革单一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单一的注重结果的接受性教学向探究性教学转向,联系社会和学生经验,实施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建构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一课堂教学传统能够具有如此久的稳定性呢?首先因为它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其次是它把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操作程序。对教师来讲,只要手中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行每天、每年相同的“规范操作”。这一规范程序逐渐地转化为标准化的实践形式,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育观念和行为之中。
在今天来看,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统天下,教师往往采取“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各种知识便成为了学生9年义务教育生活的全部内容。教师的嘴巴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脑袋是知识的水桶,鲜活的教育生活被异化成毫无人气的知识传承流水线,学生的灵性与创造性消失殆尽。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学生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表现在音乐课堂上,同样也是如此。学生们对那种传承式的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厌烦情绪。面对经典的音乐作品,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只有接受教师一味的讲解,而根本没有感受与体验的机会……现在,我们仍有许多音乐课堂教学仍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影响着我们新课程音乐改革的进程。
为了真正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实施,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需要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要使音乐教师认识到,音乐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本验证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也正是在这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中,师生的生命才得以彰显,使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是一种创造,都充满创造。让音乐教师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其严重性,并达成这样的共识:课程改革不是等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了才进行,而是要通过改革创造条件,改革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出一条音乐课程的有效之路,让孩子们轻松地步入音乐殿堂。要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在教学中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教学的一些做法做认真的剖析。
一、音乐课程标准(试验版)颁布以来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用现在发展的观点来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确就是一种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学,这种音乐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也就是说,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技能的授受(传授),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这便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对于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认为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