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出版时间:2011年7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和更深入的研究,不仅是该问题得以重新审视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主要以社会
作者姓名: 赵睿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9
内容简介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和更深入的研究,不仅是该问题得以重新审视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主要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作为思考的主要切入点,从主体、关系、文化、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论述知识分子问题,同时将其放在历史的视野之中,以时间为经线,以知识分子政策、文艺理论等为纬线来探究其变迁和发展。
作者简介
赵 睿 江苏常州人,1976年11月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编著有《自强新政》、《庚子国变》(2002),另参编教材和书两种,在《社会科学战线》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导言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
二、知识分子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一章 知识分子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历史发展中的西方知识分子问题及研究
一、从知识人的社会角色看知识分子的定义和作用
二、知识分子在社会和政治上徘徊
三、现代化下的知识分子问题反思路径
四、西方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中国的知识分子及问题研究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仕与隐
二、现代化下的知识分子转型
三、中国知识分子地位的两难
四、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研究现状
第三节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
一、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难点
二、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方法和可能的创新
三、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导言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要战略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论断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论断提出后,一时成为广大学者所关注的重要理论。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分析了中国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会议一致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会议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六项原则和到二○二○年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及任务。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表述中加入了“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任务重大,也可以说是当务之急。可是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易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和谐社会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期望,一种理想,一种追求的目标。如何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建设好和谐社会,更多的则要依靠——实践。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同理,只有准确地把握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才能将和谐社会建设得更加成功。通过对和谐社会的分析,可以将实践内涵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明确实践的主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主要是指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如,要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本领,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等。的确,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政治的保障下,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才能协调各方利益,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