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科,作为土著文艺复兴的先驱者,始终致力于探索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印第安身份问题。在其创作中,西尔科围绕着印第安身份话语与土著现代性之间的张力,渐次清晰地勾勒出印第安身份话语的复杂谱系,并随之提出自己对印第安身份诉求的理论思考。
本书通过对西尔科的三部长篇小说的系统解读,考察西尔科的身份诉求和这种诉求方式的转变过程,探讨其作品所承载的对美国历史与政治话语的考问,以及她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以融合观解决印第安身份问题的可行性。总而言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廓清身份话语与历史、政治和文化之间复杂的关系谱系构成西尔科小说研究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赵 丽 文学博士。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作者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关于美国土著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的学术论文,并参与完成了数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引言
第一章谁是印第安人?
一、偶发事件与必然存在
二、身份杂糅与话语重构
第二章政策变化与身份演进
一、身份同化与《道斯法案》
二、文艺复兴与自决政策
三、全球化与全球本土化
第三章土著身份话语的派系之辩
一、文学典律与政治话语
二、西尔科与土著文学派系化
三、西尔科与融合观
第四章《仪典》中的土著身份话语困境
一、历史探究与话语缺失
二、战争创伤与自我迷失
第五章《仪典》中的民族主义视域与传统文化书写
一、传统药师
二、拉古纳神话
三、部族仪式
第六章《仪典》中的土著网式文化身份之维
一、讲故事:文化植根的土壤
二、整一性文化的实质
三、民族意识与杂糅表征
第七章《死者年鉴》中的多种死亡意象
一、消失的爱
二、危机四伏的社会
三、荒芜的“文明”
四、死亡意象中的抵抗与希望
第八章《死者年鉴》中天命论的瓦解
一、天命论与土著话语之殇
二、天命论与美国社会文明
三、天命论与美国民主政治
四、天命论与西尔科的政治预言
第九章《死者年鉴》中玛雅年鉴与土著历史话语的无声抵抗
一、年鉴与历史话语的裂隙
二、杰罗尼莫的追随者
三、探寻正义之路
第十章《死者年鉴》中的第四世界建构与政治伦理书写
一、第四世界与平等理念
二、第四世界与社会正义
三、融合观的初现与政治伦理理想
第十一章“花园”与文化差异
一、西方花园与消费社会
二、土著花园与自然崇拜
三、文化融合与完美花园
第十二章《沙丘花园》中“鬼舞”的政治转喻现象
一、鬼舞与文化认同
二、虚实结合的历史书写
三、鬼舞与西尔科的政治理想
第十三章从属到主宰:《沙丘花园》中女性身份的转变
一、双重压迫下的性别危机
二、宗教压抑下的女性身份
三、女性身份话语的交汇
第十四章《沙丘花园》中的诺斯替主义与融合观
一、印第安文化与诺斯替主义
二、诺斯替主义:文化拯救的精神动力
三、融合观:狭隘民族主义的超越
结论
参考文献
引言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科(Leslie Marmon Silko)的创作范围十分广泛。除了3部长篇小说以外,她的作品还包括自传、回忆录、诗歌、短篇小说以及散文等不同文体与文学形式。十分有趣的是,孩提时代的西尔科,其志趣并非意于文学创作。西尔科的童年时期正值印第安族群在美国遭受着极为严重的不公正待遇,这使年幼的西尔科便立志成为一名律师,希冀于借助法律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印第安人赢得相对公平与公正的待遇。较为幸运的是,成年后的西尔科成功地考取了新墨西哥大学法学院。但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便对美国的司法制度彻底地感到了失望,随即退学。退学后的西尔科转学英文专业,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深受传统印第安文化熏陶的她,相信土著文化中的讲故事传统是将公正还予美国土著民族的最好方式。但遗憾的是,就在她接受了一段时期的正规教育之后,西尔科发现自己很难接受刻板的大学教育,她再次选择放弃。至此,西尔科决心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
1974年,西尔科的7篇短篇小说被罗森·肯尼斯(Kenneth Rosen)收录到了《送雨云的男人:当代美国印第安短篇故事集》(The Man to Send Rain Clouds: Contemporary Stories by American Indians)。同年,她发表了第一部诗集《拉古纳女人》(Laguna Woman)。从严格意义上讲,这部诗集并不完全符合西方诗歌创作的规范,但西尔科却凭借此部诗集赢得了学术界的肯定,分别于1974年与1977年获得了《芝加哥评论》授予的诗歌奖与普什卡特诗歌奖。西尔科于197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摇篮曲》(“Lullaby”)被评为当年美国最佳20篇短篇小说之一。1977年,西尔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仪典》(Ceremony)问世,这部小说的出版标志着作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小说的出现使美国土著文化再次走入了美国文学评论界的视野,也推进了美国土著文艺复兴的展开。此外西尔科的短篇小说亦获得了学界的肯定。1981年,作者的短篇小说集《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得到出版。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首次尝试将图片和照片引入到了文本创作之中。西尔科在这部书中插入许多其部族的真实相片,从而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亦真亦幻的阅读体验。其中,较为著名的短篇小说是《黄女人》《讲故事的人》和《摇篮曲》。该书的最大贡献在于,西尔科完美展现了土著文化中的口述文化传统,是对口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讲故事的人》出版之后不久,西尔科便获得了麦克阿瑟奖,并拿到了一笔为期5年、近18万美元的奖金。这使西尔科不再为生计发愁,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1991年,西尔科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死者年鉴》(Almanac of the Dead)。这是一部被誉为美国印第安民族史诗的巨作,篇幅长达700余页。它将美国社会中的丑陋与堕落的一面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小说结尾处,西尔科大胆地预言了印第安人将推翻美国的殖民统治,重新获得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1996年,西尔科的一部非小说文集《黄女人与美丽心灵》(Yellow Woman and a Beauty of Spirit)得到出版。在这部文集中,西尔科主要记录了拉古纳的文化、马蒙家族的历史以及作者创作时的感想。时隔8年后,在1999年,西尔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沙丘花园》(Gardens in the Dunes)如期而至。小说以一对土著姐妹的归家之旅为线索,作者通过描写姐姐和妹妹为躲避政府的同化政策而逃亡后的不同遭遇并经过种种磨难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沙丘花园——这一故事线索,实现了西尔科融合观的构想。2010年,西尔科的一部回忆录《青岩:回忆录》(The Turquoise Ledge: A Memoir)得以出版。这部回忆录沿袭了《讲故事的人》与《黄女人与美丽心灵》中的自传风格。但与其说它是一部自传,还不如说它是一部专注于探索人与自然世界、人与精神世界关系的沉思录。书中仍延续了土著民族讲故事的文化传统,作者以马蒙家族的历史为故事线索,编织了一个一个的故事,并以青岩为主线将各个故事串起。《青岩:回忆录》明确表达了作者的世界观,以及对她需要关切的人和物的思考,并再次重申作者与自然和精神世界之间的紧密关系,主张人类应当与所有动物和植物建构一个有序、和谐共存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