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反映在韩华人学习生活的小说,展示着一付细腻生动的异国画卷,讲述了几个中国留学生在韩国奋斗与挣扎的故事,是诠释海外青春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李文 ,八〇后、旅韩小说家、学者,现任教于韩国釜山东明大学。旅韩期间,时有作品发表于中韩两国,《蒲公英——文麒留韩记》是他的主要长篇小说之一。
开篇
这是一部国际版的小人物翻身记,小人物转型为人物的故事,描绘的是一条海外版的光明之路。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高速崛起期,地点是韩国,主人公是在韩中国留学生文麒。
1
“如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那就是胡闹,要么就是热爱。”多年之后,当二十八岁,眉清目秀,却胡子拉碴的文麒,顶着一个卷毛头,呆坐在位于韩国釜山的一个小小的考试院韩国一种原本是专供备考学生,后来逐渐演化成的价格低廉的私人宿舍,设备简陋,空间狭窄。的房间内,苟延残息地继续着自己尚未完成,且不知能否完成的崇高的文学创作时,脑袋里冒出这么一句话。而此时,在他的世界里,夸张一点讲,疑似银河落九天地,自己仿佛已经是一个“孤家寡人”了。
完美主义的他从小便不擅长被动地去生活。上学了,从镶在大衣柜上的镜子中第一次出现背着小小双肩包的自己,到一路走到高中,归属感有是有的,但仿佛缺少些灵魂。面对眼中的一切,教学楼、校长、老师、同学、除了语文和美术之外的各种科目、作业、考试、升学,像是一些程式。有些呆若木鸡地维护着校长如经文一般强调的集体荣誉,最后随波逐流地参加了高考。还好,因为爱好文艺,所以自小爱好文学的他如愿被一所大学的中文专业录取,树立了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以汉语文学专业本科生的身份进入大学这个被当时各路“愤青”称为“第二个围城”的地方。他不知道这样的愤怒有什么用,只觉得师范大学,就是蜡烛制造厂嘛。
在大学里,城市独生子的他结识了许多家中兄弟众多,族群关系相对复杂,遂从小便善于人事的农村同学,又拜读了陈忠实的《白鹿原》,了解了一些什么是农民,什么是陕西;经历了一次风花雪月,至今依然珍惜,却必须妥协于尘世;因为读的是名校,又地处陕西这个本来就盛产文化名人的宝地,因此随着各种因缘近水楼台先得月地获得了众多名师的指点,练就了写文章的基本功,最终更加稚嫩地毕了业。
大学之后,人生不过尔尔。不得不考研,却败在水桶原理手中,友谊万岁,落花流水。
好马不吃不新鲜回头草,好男儿志在四方,伟丈夫心翱八极。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时代告诉文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好方式是留学。多少年了,他要看看外边的世界。去哪儿呢?去近代文明的发源地欧洲,还是去当今最发达的美国,还是去一脉传承儒家文化的日本?或者去战斗民族的俄罗斯?再不然去物美价廉的乌克兰?梦总归要醒,醒了的他为了驱散依然余音缭绕的倦意,晚饭后独自出去散步,看到了一则赴韩留学的招生广告,广告上标明的学制和费用,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让他有些心动。他又研究了一遍后,觉得满意,心想,自己身材单薄,去西方先不说贵,面对高鼻子深眼睛的欧美大汉怕被揍,去经济实力普通的俄罗斯或乌克兰,在同样的理由下,经济上的回报率还太低。去日本,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太贵,当然钱的问题不是问题,哪怕自己过去兼N份职,但怕杀鸡取蛋一般地影响学习。而韩国,他印象中的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半岛国家,是一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迅速崛起的,如今已是中等发达的亚洲新兴工业国,遍地都是大长今一般的美女,人们彬彬有礼,有几家诸如三星、现代、LG等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和一支希丁克带领的令亚洲对手闻风丧胆,让世界球迷不敢小瞧的黄种人男子足球队。九二建交以来,中韩关系在求同存异、共同繁荣的前提下迅猛发展,韩民族位于中日之间的那独有的,坚韧不拔的性格魅力,以及透过各种新闻、影视作品及书籍获得的这些关于韩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国民素质的良好印象和通过宣传描述感觉还算能够接受的消费水平,让他尘埃落定地找到了在韩国读书的高中哥们董轩泽,故事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