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荣成市第一中学
出版时间:2018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学习效率的提高。本书对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背景、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未来展望
作者姓名: 杨维海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6
内容简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学习效率的提高。本书对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背景、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未来展望进行了阐释,辅之学校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学参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杨维海 男,1965年10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荣成市第一中学校长,先后被评为威海市教学能手、威海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威海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第一章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背景
第一节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育背景
第三节新课程理念下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第四节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第二章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及方法论基础
第二节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
第四节国内外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第三章信息技术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第一节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尚存问题
第二节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存在误区
第四章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
第一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
第二节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现途径
第三节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分析
第四节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原则
第五节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总结
第五章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一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学校采取措施支持教师专业化成长
第三节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四节信息技术中电子备课推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六章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与展望
第一节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第二节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缺点分析
第一章 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背景
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教育如果不能突破传统,就不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不可能得到创新和发展。因此,我校提出了“发愤图强兴学育才把握现在赢得未来”的校训。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特点,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和更新、超越和扬弃,顺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纪元,教育是首当其冲发生变革的领域之一。“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教育应该成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并且应将其置身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今天,我国包括课程教学改革在内的教育改革必须是面向素质教育的,必须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因此我校重点关注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相关课题研究,促进高中数学课堂与现代技术发展相结合。
第一节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时代背景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如何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发挥作用?从高速信息通信时代背景出发,以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为载体,结合微课堂教学,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一种创新的途径。
一、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性差
1.初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论中的信息化
初中数学课程基本理论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论之一: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通过初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论的对比,我们发现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数学与信息技术都是紧密相连的。一直以来数学在人们的眼里似乎都是一成不变的,十几年都是用这本教材,都是学这些固定的知识,并且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这就使得老师认为只要将知识点讲给学生就可以了,而没有考虑到,其实学生学起来会觉得很枯燥,认为一点实用、有趣的东西都没有,并不能够从根本上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而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与传统数学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枯燥的信息源相比,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使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进入4G网络时代,这种移动的学习平台,高速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更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
2.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知识的“脱节”
由于初中数学课程与高中数学课程在内容、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高中必备的某些数学知识在初中没有学到。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有的运算还在使用。
(2)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而高中它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都要用到它。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十分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存在“脱节”。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却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
(8)几何中很多概念(如三角形的五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和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初中早就已经删除,学生大都没有学习,但高中都会用到。
另外,像用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初中已经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这些都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这些“脱节”的知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能力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并且高中数学课程存在内容多、课时不足的特点,正常课时内课本内容都学不完,根本找不出时间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就导致学生出现知识性结构的缺陷,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是不利的。但是,如果能够建立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则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通信工具随时随地利用高速网络的通道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又不影响高中课程的课时,此外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新型教学方式——微课堂的出现
1.微课的概念、特点及制作的类型
微课即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具有四微特点: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节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微知识、微学习的不断积累,从而形成大道理、大智慧。
微课制作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PPT式微课程,此课程比较简单。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第二种类型是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第三种类型是情景剧式微课程,此课程借鉴好莱坞大片拍摄模式,企业组成微课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2.手机微课堂
手机微课堂的前身是网络课堂,网络课堂是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在线互动培训课堂。一般系统采用音视频传输以及数据协同等网络传输技术,模拟真实课堂环境,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培训环境。其标准使用状况是学员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安装网络课堂客户端软件或直接使用浏览器,再使用由网络课堂管理者提供的学员账号登录客户端,即可参加由培训学校提供的在线培训课程。
网络课堂的核心就是教学资源共享、协同浏览。标准的网络课堂系统拥有文档播放、视频语音交互、背景音乐、电子教鞭、电子白板、屏幕共享、网页共享、文字交互、课程录制、虚拟课堂等功能;并且还拥有众多个性化细节设计,如公聊、私聊、答疑、禁止某个学员发言、踢出、锁定课堂、学员搜索、申请发言、指定学员进入提问席、在线投票等功能。
3.微课在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应用
微课一:通过PPT式微课程向学生介绍初高中数学衔接“脱节”内容和衔接微课目录框架,时间不超过5分钟。设计此课有利于让初四毕业学生在暑假期间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轻松地了解初中升高中所欠缺的数学知识内容。
微课二:通过讲课式微课程,把“脱节”内容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每个模块不得超过10分钟。虽然同样是授课,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讲课还是有区别的。首先,时间短,在学生注意力有效范围内,不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和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挑选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而且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或者重放。最后,不受场所限制,只要具备智能移动通信条件就可以学习。最关键的就是微课程的多样性、图文并茂和精彩动画片段等都是学生喜欢和容易接受的。还有就是解决了很多家长找补习老师的烦恼。
正如前面所讲手机微课堂的前身是网络课堂,网络课堂的核心就是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把学习的资源放到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借鉴和使用。此外,微课堂是创新的移动教学平台,它让学校快速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管理更便捷,更高效;轻松地把微课、作业、考试装进手机,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支持在线问答,随时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对话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