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出版时间:2018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最大的特色首先是改变了有经济学以来的经济学理论框架,无论是凯恩斯之前的古典、新古典,还是凯恩斯之后的宏微观,本书架构均与其大不同,直接从“大自然、资源”这些最基础最实在的概念入笔,在阐述了归纳为经
作者姓名: 廖博谛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86
内容简介
本书最大的特色首先是改变了有经济学以来的经济学理论框架,无论是凯恩斯之前的古典、新古典,还是凯恩斯之后的宏微观,本书架构均与其大不同,直接从“大自然、资源”这些最基础最实在的概念入笔,在阐述了归纳为经济学四大基础规律之后,将经济学体系分为“增长的财富创造过程”及“财富分布的偏态与正态两种状态下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三篇,最后提出建设“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可作为领域“基础上的“财富持续增长、民众自由幸福”社会的变迁路径原则。这种体系与常见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巨大乃至本质的区别。
作者简介
廖博谛,原名廖晓昉,经济学博士(南昌大学及暨南大学),并在深圳发展银行、湘财证券、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工作过,现为独立社会经济学研究者。围绕着这本经济学,已经撰写了“哲法学”“分权制衡理论与实务”等书,并正开展之相关的历史、小说等方面的著述,以努力完成一个理论体系。 已经完成的作品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的版权认证。
第一篇经济的基础规律
第一章自然与人类
一、大自然
二、自然资源及其可用性、差异性
三、自然资源与人的生存、享受
四、人类的智慧与智慧化劳动及其差异性
五、生产资源及其差异性
六、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与人类可享用的财富及其差异性
七、资源的差异性:质量分级与优良资源的有限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人类与人
一、人类及人的特点
二、人类的需求:层次及差异性
三、人类争夺占有优良资源倾向的定理
四、人类个体之间的禀赋差异性
五、理性经济人、理性与有限理性
(一)理性经济人概念及非假设的客观存在
(二)理性、有限理性与理性经济人的联系与区别
六、人类可享用财富与货币、收入
第三章人类的智慧化劳动与资源的结合、增长的财富
第四章经济基础的四个规律
第一节为什么是经济的基础规律而不是假设?
第二节第一至第四经济基础规律综述
第二至四章小结
第二篇增长的财富创造过程
第一章财富增长过程的基础概念及观点
第一节人的劳动
一、劳动的定义
二、劳动的分类,社会有效劳动与社会无效劳动
三、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熟练度、劳动复杂度
四、劳动与运动的区别
第二节效用与商品的效用
一、效用与商品效用的概念
二、商品效用的计量方式: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三、基数效用论中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概念
四、效用的计量是客观存在的
第三节产品、待销售商品与商品的概念与区分
第四节商品价值与价格
一、关于商品价值与价格的探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
二、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1.劳动价值论是第四经济基础规律自然形成的一种观点
2.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观点
3.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观点
三、效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
1.效用价值论是第四经济基础规律需满足人的需求而自然形成的一种观点
2.效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
3.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
四、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分歧辨析
五、效用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六、为什么没有“资源价值论”?
第五节货币
一、货币曾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发展演变史
1.物物交换时代:以双方都能接受的物品促成交换
2.金属货币时代
3.金银货币时代
(1)银本位
(2)金银复本位制
(3)金币本位制
(4)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
第一章 自然与人类
一、大自然
经济学首先要考察的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大自然。
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也一直依靠着大自然来生存与发展。没有这个大自然,就没有我们人类,也没有我们的经济学。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
二、自然资源及其可用性、差异性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有人类可利用价值但人类尚未加工过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可享用财富的源泉,主要具有可用性、差异性等特点,差异性体现在自然资源的经常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方面。
自然资源按形态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按用途可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资源,水资源等。按可利用的反复性可分为:可再生、可更新资源,如气候资源(太阳辐射、风)、水资源、地热资源(地热与温泉)、水力、海潮;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中的金属矿、非金属矿、核燃料、化石燃料等。
自然资源中的不可再生资源总体趋势是越来越稀缺,可再生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在利用上也不是全部可用尽。
三、自然资源与人的生存、享受
人类是依靠自然资源而生存,人类履行生命流程、提升其生存质量及生活享受首先都得依靠自然资源。一切让人类更舒适物品的来源最终都能归结到自然资源这个基础。
但自然资源的自然状态即原始状态或最初状态只能满足人类的简单生存、短暂的生命及低级的生活质量。
要让人类的生命延长、生存质量提高乃至生活舒适度增加,就必须对原始状态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提炼、改造。
人类一直在追求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及不断增加生活舒适度这个恒久不变的目标——即履行生命流程及提升履行质量是人类的规律,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内在源动力。
四、人类的智慧与智慧化劳动及其差异性
人类的智慧——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产物进化而形成。人类的大脑进化发育到能够观察大自然,并习得大自然一些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则、规律,然后再去思考、琢磨、研究且实践,并根据发展中的变化相应改变策略,最后形成能够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的方式方法。
人类进化出的智慧使人类超越了其他只会简单地利用大自然资源维持简单生命及低质量生存的动物。人类的智慧也成功地发展出语言、文字、绘画等才技从而可以积累、传承智慧,使人类智慧以滚雪球方式不断扩展延伸并提高,从而不断深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人类的劳动总体是智慧化的,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了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目前不经过长时期教育培训的人已经掌握不了高新尖劳动技术了,现代的劳动基本上都是智慧化劳动,在后面单独用“劳动”两字就隐含了“智慧化劳动”内涵。
人类的智慧化劳动是有差异性的,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禀赋差异性展现的一个本质特点。不同的劳动可以作有效与无效之区分,还可以做社会有效与社会无效之判别,也是体现了不同禀赋的人其所进行的劳动的差异性特点。
五、生产资源及其差异性
具有智慧的人类认识到单纯依靠原始初级状态的自然资源并不能实现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及不断增加生活舒适度的目标,但人类的智慧使人类认识到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加工、提炼、改造,使之形成能够为人类使用并帮助实现目标的物资,这些物资融入了人类的智慧性劳动,我们称之为生产资源。比如从自然矿产资源中提炼出来的物资制成了青铜器或铁器,利用竹木制作成可搬运或储存天然果品的工具,利用天然藤皮编织成能够抓捕更多鱼虾的网,利用泥土石块建造可以遮避风雨、圈养动物、储放物品的房屋,等等。这些都是生产资源。
生产资源涵盖了生产资料、生产设备等概念。
生产资源一定是来自于自然资源。
生产资源可以不断深化、改变,从而使最新的生产资源根本看不出其最初的自然资源形态。
生产资源一直在朝着各个维度不断演化,这也是它的最鲜明特点。
生产资源是将人类实现其目标非常重要的载体,没有生产资源的产生、发展与深化,就没有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及生活舒适度的改善,更不可能将人类的平均寿命从十几岁延长到今天的近七十岁,而且由于生产资源不停止地深化、创造、利用,人类的平均寿命还在延长。
生产资源的深化越来越复杂,对于个体的人员来讲,需要的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难度也越来越大;易利用、易创造、易深化的优良生产资源越来越稀缺。当然,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的生产资源总体是有限的,并不是无穷的。
生产资源也是有差异性的。首先它也可以区分出优良中次差的质量与数量的区别;其次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禀赋差异性作用下的智慧劳动的差异性,也必然体现了所创造的生产资源的差异性。
六、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与人类可享用的财富及其差异性
人类可以拿来直接满足自己的吃、喝、拉、撒、吸、呼、睡、性、行等生理性需求及以此为基础的其他衍生需求的物品,我们称之为人类可享用的财富。
自然资源中的水、天然植物果蔬等可以由人类直接用来满足其生理性需求,因此,当这些天然资源转化为人类直接满足其需求的物品时,就同时转化为人类可享用的财富。但如果它们被生产资源利用来制作其他产品时,则视为自然资源,一般称作原材料。
类似房屋、车辆等并非自然资源的物资也可以直接转化为人类可直接满足其需求的物品,此时也被称为人类可享用的财富;但如果是作为创造其他物品的器具时,则视为生产资源。
即自然资源、生产资源、可享用的财富在有些情况下是交叉的,区别的标志就是看其是否被用来直接满足人类的生理性及其衍生需求。凡是没有被人类直接享用而是当作创造生产其他产品的原料或器具,则视为自然资源或生产资源。
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生产资源,最终目标还是用来创造、制造能满足人类生理性及其衍生需求的可享用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