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个人十四岁有了作家梦,一生追逐梦想,直到老年。但因为才气不足,一直未能写出理想中的作品来。于是他以自己的追梦过程,写了此书。写了新疆五十年的个人体验;写了经历文革的终生隐痛;写了灵魂塑形的上下求索;写了才华不足的难成大器。
作者简介
周俊儒,男,汉族,1948年生,祖籍河北。1965年从北京来新疆至今。当过知青、工人、军人、干部,现居昌吉。系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他热衷于环境保护文学创作,出版多部儿童文学作品,被誉为新疆的“绿色作家。”新作自传体长篇小说《残梦》,深刻地反映了一代人的人生追求,是一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思想性的好看的小说。
引子
第一章
八岁进北京……灰暗的小四合院里是非太多……十四岁有了作家梦……妈妈身患癌症,三十八岁去世……我们见到了亲生父亲
第二章
悲观厌世,渴望回归大自然……团支书孙铁民说“我们都是革命后代,有个接班的问题”……批判成名成家思想……人生之路该怎么走
第三章
离开大北京,来到新疆塔城……认识新同学,心胸变开朗……后娘年轻美貌,却自私狠毒……处境艰难,引起公愤
第四章
山雨欲来,突然害怕落后,害怕打成反革命……我变得血气方刚,积极参加运动……接受毛主席检阅……造反有理——找到了人生价值
第五章
罢课有理……批判工作组……烈火烧向社会,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开展革命大串联,战斗队冰天雪地步行去了乌鲁木齐
第六章
浩浩荡荡杀回塔城夺权……咦,权已经被别人夺了……一番激辩,支持了夺权……到了八月份,反对派的力量又起来了……没完没了的争斗……
第七章
我认识了张志兵——老爹是“特嫌”还在蹲监狱,居然敢搞武斗,死了白死……一文一武,相濡以沫……我把众老师画进了漫画……
第八章
边境上开了仗,怒火万丈……又忙着上山下乡……我突然跑进了兵团……这山沟好荒凉……准备实现独身主义
第九章
弟弟们当兵离开山沟……妹妹说,哥哥,你对生活没必要这么悲观……你当老师如何?不,我当工人,好好地改造
第十章
艰苦创业,经受锻炼……我这是怎么了,竟然想谈恋爱……这就是她的家……你到底让我答应你什么?那我提出来行吗
第十一章
我决不能让她住地窝子……我又成了塔城人,如鱼得水……你们真幸福,两口子上大学……眼睛不合格,我独自从乌市返回
第十二章
女大学生继续跟我谈——与工农兵画等号……尝试着文学写作……又从画画方面冒了出来,成了塔城的土画家
第十三章
父亲吐了一口血……跟遗体告别时我又笑又哭……后娘不参加追悼会……女大学生毕业,“反潮流”,要回农村务农……
第十四章
主席去世,泪雨滂沱……“四人帮”垮台……彻底否定“文革”,两派都要整下去……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当逍遥派……我想平庸
第十五章
边境再度紧张,老百姓纷纷提前过年……张志兵越来越嗜酒如命……他父亲要带他走澳大利亚,他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
第十六章
我开始写长篇小说……阴差阳错,我竟然成了武警干部……张志兵到广州给单位买车被骗……我转业到昌吉——远离塔城是为了完成作品
第十七章
听说张志兵快病死了,我赶回塔城……一审判了八年……帮他写二审材料,结果依然……被送到塔里木劳改农场,又成了摘棉能手——一个总想冒尖的人
第十八章
邓小平南行讲话,又把我的思想震撼了……我怎么还是“左”……毛遂自荐搞公司,当经济动物……我差点把书稿全烧了
第十九章
……被河南盲流骗走了六万元……几笔生意的款追不回来……我只落了个心眼好的名声……夫人介入我的生意,我感激她又恨她
第二十章
我又得爬纸格子,别无选择……我突然发现,我了解的只是自己——只能以自己为主角写书……一切重来,我想哭
第二十一章
总算出了一本书,却是反映环境保护的童话集……我岂是只出一本书的人,又出第二本反映环保的童话集……当年的回归山林找到了积极意义
第二十二章
与李强、张文阁相聚火焰山,“三驾马车”各有成就……张侠说,可以给老杨开个研讨会啦……认识了新疆众多文人,被誉为“绿色作家”
第二十三章
热爱新疆,尤热爱新疆的人……忙着写出《古道情形》——赞美新疆的长篇小说……与张侠成为知己……他突然去世,痛煞我也
第二十四章
蒋欢想把长篇小说《古道倩影》拍成影视剧,视为知音……与秦建国、闫永孝成为酒友……几多酒醉……是不是出本集子叫《酒殇》
第二十五章
不断与蒋欢相见……声称有香港老板投资,有名导愿导……又言推荐童话到香港,拍电影……昌吉电视台拍了专题片《桑榆童心》……我说白活
第二十六章
希望尽快拍出《古道倩影》电视剧,却终无结果……欲出“老三届”的知青回忆录,也未如愿……
第二十七章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成了最终的追求……四面出击,想使更多的人读到绿色童话……清明扫墓,祭拜父母——此生也将过去
引子
我这辈子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过早地确定了当作家的理想,而且固执、偏执地走过了一生。我那年十四岁,正上初二。我这个想当作家的念头没有一点由来,你说你从小爱写作文,写出的东西透出那么一点才气,受到老师、同学的夸奖,你自己也觉得有从这方面发展的空间,下定决心往这方面发展,没有,一点没有。正是在我想当作家的时候,我最头疼的就是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忐忑不安,不知又出什么题目,写起作文来也是敷衍了事,能及格就行。我能记住自己的最大“文采”就是小学五年级时,写的一篇作文《开学了》,凡是上过学的人估计没有没写过这篇作文的。老师夸我有一句写得不错,就是看刚上学的小孩如何小时,没直写,而是写了一句“书包快拖到地了”来反衬小孩的小。这句“文采”让我记了一辈子,那也就是我在想当作家时唯一可称道的才气。
我,一个其貌不扬、深度近视的小子,被房东大妈形容为“杨柳细腰大高挑”(有点像形容女人),总是耸着双肩,驼着背,天一冷,像老北京人那样双手拢在袖子里,活脱脱的一个少年老汉。最糟糕的不是身子单薄,而是上小学五年级就配上了近视镜,一配就是三百五十度。我的近视受妈妈影响,妈妈一只眼睛好,一只眼睛近视,遗传到我,却两只眼睛都近视了。
正是想到自己弱不禁风的瘦麻秆身体和已有的深度近视,有许多方面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其实按照我当时具有的特长,我应该定位当一个画家,我在画画方面倒是有点天分。我也不是没想到当画家,可是两者相比,觉得当作家,更能通过作品深刻地反映人的思想,还是当作家好。
自从有了当作家的理想,我也就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枷锁。
现在看起来,自己实在太单纯幼稚,好像完成一个理想像喝凉水一样容易,有人说过,风平浪静的幸福生活虽然是人人希望的,但对想成为作家的人并不完全是好事,因为生活的艰难曲折更能成就一个作家。我当时想当作家时,哪有这个思想准备!难道我想把自己的人生弄得很不幸吗?虽然,我后来半生坎坷,可当时想却没往这上想。再有一点,我不善于调整自己,也就是说,理想是可以改变的,正如一篇文章所说,人在确定理想时不能太偏执,不要太死心眼,如果不具备实现的条件,不如放弃,改换别的,不要硬负担自己无法承受的角色。我缺乏写作的才气,写作成了一件吃力痛苦的事情;我如果有自知之明,迷途速返,改换别的,也就没有几十年的灵魂煎熬和生命时间的无端耗费;可是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晚了,已经积重难返,已经饮鸩止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偶尔看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认为人能成大事者,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记得最初看到把人生用这三句诗词高度概括,不禁拍案叫绝,真的,谁的人生追求能跑出这个框子呢?我回顾自己走过的追求当作家的人生之路,比照这三条,第一条“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自己上了想当作家的高楼,自以为志存高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要成就大事呢;第二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四十多年,为追求这个作家的梦想,付出的实在太多,一言难尽,悔也无用;我想说的是第三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在最痛苦的就是寻也寻了千百度,回首也回了无数次,灯火阑珊处也见了,就是见不到“那人”。
“那人”应该是追求的结果,是理想的实现,为找到“那人”我把生命中别的追求都放弃了,都做砸了;如果不是把生命的精力集中到这上,而是用在别的上,我也许活得轻松得多、快乐得多。
我一生做着大梦,现在到了梦醒时分,乘着现在还有精力,就想把写的东西赶快整理出来,给自己做个了结。其实我早已知道找不到“那人”了,我只是写追求“那人”的过程,也就是写一写那些追求理想不成功的小人物。这一点在科学家中最为明显,每一项科学发明,其实都有好多人在研究,研究成功的人,辉煌荣耀、世人皆知;而没有登顶的人,就只能湮没无闻;虽然他们付出的绝不比成功的人少,但也没办法,人的社会就是如此。我看写作也跟这差不多。我同情那些为文学默默奉献,终因才气不足或其他原因而难成大器的人。到了我这个年纪,因为实现不了自己追求的目标,也就有了一种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强调“不以成败论英雄”,说什么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的过程,是生命的体验。我甚至总结,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终极目的是没有的,只不过是七情六欲的情感的体验。你体验过了,你这个生命来世一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也许是一种自欺欺人,可是对我们这些付出与结果不成比例,蓦然回首,“那人”不在灯火阑珊处的寻梦人来说,也只能如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