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出版时间:2017年7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成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建立征信和评信制度是核心,培养全民的信用意识是基础,健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是桥梁,完善信用法律和监管体系是保障。本书提出市场发育与政府培育有
作者姓名: 李新庚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成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建立征信和评信制度是核心,培养全民的信用意识是基础,健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是桥梁,完善信用法律和监管体系是保障。本书提出市场发育与政府培育有机结合,建设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
李新庚教授,男,1962年6月出生,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1985年兰州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2003年中共中央党校现代管理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获教授职称,2008年获国家首批24名高级信用管理师资格证书之一,研究生导师。
1985年兰州大学毕业后在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任教,1997年任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行政管理系副主任,2001年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第三届研究生会主席,2003年任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兼工商管理系主任,2006年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兼公共管理学院院长,2010年入选《湖南党建90年》人物篇。2011年以来任广东白云学院教授、广州市白云区天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等。
社团兼职有:2006年以来历任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湖南省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经济与管理学科分会秘书长、湖南省省情与对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兼考评专家),长沙克瑞迪信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2011年后任广东省营销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贸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物流与供应链协会副会长、广州市白云区物流协会副会长、广州市白云区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广州市白云区科技专家库成员、广州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等。
第一章 信用概述
第一节 信用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
一、信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
二、信用的多种内涵
三、信用与诚信、信任、信誉的联系与区别
四、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节 信用的要素和分类
一、信用的要素
二、信用的分类
第三节 信用交易与信用风险
一、信用交易
二、信用风险
三、经济信用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四、信用风险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
五、影响信用风险的其他因素
第四节 经济发展状况与信用制度建设
一、国民收入水平与信用经济
二、社会阶层结构与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第五节 信用关系与信用运行机制
一、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
二、信用制度及其作用
三、信用运行机制及其作用
第六节 大力发展信用经济
一、大力发展银行卡产业
二、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第七节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二、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主要创新点
三、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信用法律制度体系
一、信用法律制度体系的作用
二、信用法律制度体系的内容
第二节 信用信息系统
一、信用信息系统的概念
二、信用信息系统的功能
三、信用信息系统的作用
四、信用信息系统的标准化
五、我国征信模式的选择
第三节 信用服务中介体系
一、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作用
二、信用服务中介行业的分类
三、我国信用服务中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一、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含义
二、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的特征
三、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内容
四、惩戒机制的工作原理
五、建立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必须具备的其他条件
六、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
第五节 社会信用体系的主要功能
一、减少信用风险
二、降低交易成本
三、制裁失信行为
四、提升融资能力
五、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采集与管理
第一节 信用信息及其来源
一、信用信息的概念和种类
二、信用信息的来源
三、信用信息来源渠道的优化
第二节 信用信息的采集
一、采集信用信息的基本法律规范
二、信用信息采集方案
三、信用信息采集的成本控制
四、信用信息的核实
五、信用信息的处理和加工
第三节 信用信息的报告和使用
一、信用信息质量及其评价
二、信用报告
三、信用信息的使用
四、第三方征信数据库的利用
第四节 客户信用档案管理
一、客户信用档案设计
二、客户信用档案库建设
三、客户失信记录及其处理
四、利用信用档案进行客户分类管理
……
第一章 信用概述
信用是人与人之间最普遍、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也是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伦理和经济范畴,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并以商品生产、货币流通、市场贸易等经济活动作为存在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关系是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关系既反映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共同社会生活中应该普遍遵守的伦理和行为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 信用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
一、信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
(一)恪守信用和破坏信用的冲突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综观人类发展史,自从产生了商品交换,就存在着恪守信用和破坏信用的矛盾冲突。在大多数生产经营者遵守市场交换准则,恪守市场信用的同时,总有少数利欲熏心的人从事欺诈行为,谋取不义之财。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破坏市场信用的行为更为突出。因此,恪守信用与破坏信用的冲突总是在进行着顽强的较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恪守信用与破坏信用的矛盾:一方面,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人们普遍维护经济秩序,恪守市场信用;另一方面,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利益驱动下滋生了大量的违反市场秩序、破坏信用规则现象。这种奇怪的二律背反现象,恰恰验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真理,揭示出市场经济一定要在恪守信用与破坏信用的冲突中才能得到发展。
恪守信用和破坏信用的冲突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事实正是如此,自从有了商品经济,特别是近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形态以后,一直到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从政府到企业,从企业家到研究者,从社会各界人士到普通市民,都在寻找信用失范的根源,都在探求治理信用问题的良策。欧美国家大约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市场经济秩序才逐渐趋于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才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但即便如此,欧美国家当前也经常发生破坏信用的事件。可见,与破坏市场信用规则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普遍地要求人们诚实守信,社会一旦失去信用,也就毁坏了市场经济的道义和法律基础,从而葬送市场经济本身。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恰恰就是在恪守信用与破坏信用的冲突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在市场经济逐步发育成熟的历史进程中,诚实守信行为必然逐步遏制、削弱各种违反信用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路,最终确立信用规则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这就是说,信用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从理论深层分析,这是由于人类道德本性、社会法制力量和市场经济规律会综合形成一种强大的正义力量,它能够促使恪守信用行为与破坏信用行为进行不断的优胜劣汰,从而铸造了信用规则的生命力。
(二)恪守信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信用是人类社会生活十分重要的伦理规则和交往准则。因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劳动合作和相互交往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人们普遍把诚实信用基础之上的自我规范和相互合作,视为社会生活的共同准则。综观古今中外,无论哪个时期或哪种社会,人们在共同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无不根据自己所处社会形态的共同生活特点而建立和发展出相应的信用观念、信用规范乃至信用制度。数千年来,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关于恪守信用的思想观念从来都不绝于世。
在中国历史上,信用与诚实常常是一对具有同等意义的概念,人们常以信用与诚实互训,故在一般意义上把信用称为“诚信”。中国历来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这个“道”,不单单是指客观的经济规律,同样也包含恪守信用的经济伦理之道。《左传》一书中称“信”为“国之宝”。孔子也主张,一个国家统治者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中国传统道德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信义相交,坦诚相待,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反对相互欺骗、相互猜疑,反对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钩心斗角。因而,恪守信用被中国传统道德提升为立人与立国之本。
在西方历史上,从古希腊开始,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过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利益追求中必须恪守信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信用问题,商品生产和交换、财富分配、债务清偿、物质消费中的信用问题。在人们看来,恪守信用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和商品交换所体现出来的人格上的至高品质,它是一种比金钱、生命更宝贵的道德资源。这种人格上的高尚行为不仅仅靠法律的约束,而且更重要的是靠理性的道德自觉来实现。近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信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对于恪守信用的要求,已逐渐从单纯的个人交往行为发展到企业、政府等一切社会组织的群体行为。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着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制度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备的程度。
在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信用不但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最起码条件,而且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从社会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现代社会所有具有行为能力的正常人的社会行为,都应该是一种基于信用的约定。人们就是根据这种约定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并期望他人的行为。对所有行为人而言,恪守信用都意味着对契约的正常履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促进社会的发展。例如,从商品交换的规则来看,恪守信用是商品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它表现为:一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的道德精神;二是重诺言、重信用、守时、守约的商业素质;三是公正合理地处理商品交换关系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由此可见,恪守信用是古往今来人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社会越是向前发展,越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越要运用信用规范和信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社会生活秩序处于正常和有序的状态之中。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信用概念既可以指作为思想观念形态的道德、规范;也可以指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的法律、规章;还可以指作为管理制度的方法、技术等。由此而使现代信用形式逐渐演化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现代信用是一系列观念、规范、法律、准则、方法、技术的总和。其中,尤以社会信用制度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管理作用。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信用观念、信用法规、信用管理技术的产物,一经产生,则对人们的信用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使这个社会系统处于信用管理的调控之中。运用各种信用制度来规范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以及公民的个人行为,就形成了政府信用制度、企业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的状况如何,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形象和社会道德好坏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二、信用的多种内涵
信用主要有以下3个层次的含义。
(一)道德层面的信用,即诚信。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践约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讲信用”“守信誉”“一诺千金”。
(二)经济层面的信用,是指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借贷行为和商品赊销行为,属于经济学范畴。也可以理解为能力,即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或是一种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做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也包括对各类经济合同的履约能力)。
(三)信贷层面的信用,专指信贷。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将信用解释为: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活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通常,货币银行学将信用解释为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后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本书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经济层面的信用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