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成都学院
出版时间:2018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本书总结和介绍了成都学院近年来以创新思维适应学生事务发展新趋势、用服务育人理念统领学生事务新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学生事务过程中的思路和创新实践体系,深入剖析了高校服务育人改革的背景、理念、机制
作者姓名: 彭晓琳 陈钧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78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和介绍了成都学院近年来以创新思维适应学生事务发展新趋势、用服务育人理念统领学生事务新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学生事务过程中的思路和创新实践体系,深入剖析了高校服务育人改革的背景、理念、机制、载体,展示了学校近年来在事务大厅、创业就业、迎新毕业、党建、心理、公寓、实践、社团、网络、队伍建设等多领域事务改革实践和育人创新探索。
作者简介
彭晓琳 女,1967年生于成都,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四川省社科联理事。1993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成都学院副校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西方文化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先后承担或参与多个省教育厅和市级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专著、编著4部。获多项四川省、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陈 钧 女,1968年生于成都,副研究员,研究生学历,成都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持市级研究课题2项,参与教育部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研究成果获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上篇 理论与体系
第一章 创新驱动下的高校服务育人背景
第一节 党和国家对育人的总体要求
一、党和国家关于“育人”的教育方针演进
二、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育人工作的要求
第二节 社会需求与高校育人工作的变化
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价值、所承担的作用的期待
二、社会需求要求高等教育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
三、我国经济转型要求高等教育进行人才培养调整
第三节 我国高校服务育人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育人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服务育人的发展和理念构建
三、我国高校服务育人的背景
四、我国高校服务育人的表征
第四节 国外高校服务育人的发展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
二、英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
三、澳大利亚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
四、日本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
五、国外高校服务育人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节 创新驱动下高校服务育人的新要求
一、创新驱动下高校服务育人要以“四个服务”为目标
二、创新驱动下高校服务育人要构建“三全育人”的格局
三、创新驱动下高校服务育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四、创新驱动下高校服务育人要构建适合本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队伍
五、创新驱动下高校服务育人要建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新机制
……
第一章 创新驱动下的高校服务育人背景
第一节 党和国家对育人的总体要求
党和国家对学校育人的要求一般会通过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得到体现。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它是专属于国家、服务于社会的,或者是代表国家行使教育管理职能的。相对于国家、政府或全社会的总路线、总方针而言,它是具体的部门工作方针;相对于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来讲,它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是制定各类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的准绳。
党和国家是教育方针的当然主体,其教育方针代表了一定的统治集团在一定历史阶段关于教育发展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是教育方针的核心主体,其所提出的教育方针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教育方针,从而将党的教育意志上升为国家和人民共同的教育意志。杨天平:《中国教育方针概念界说》,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不同需要,其教育方针表述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一、党和国家关于“育人”的教育方针演进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同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讲话指出:“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后来他又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培养“四有”新人。这些都被写进了当时中央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具有教育方针的性质,对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