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探索性和建构型的研究成果,合作型教育行政的本质是公共行政,是基于公共行政领域内合作型社会治理模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行政概念、模式、类型及其图景。当代中国选择“合作型教育行政”作为教育行政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定位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比较逻辑相统一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一切致力于理论建构的研究可能会遭遇时代性的认知局限,但其价值则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现出来。
作者简介
王 敏,男,汉族,1982年11月生于湖南省衡阳县。2006年和2009年先后在云南大学获管理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学位。2018年在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位。现就职于衡阳师范学院。主要专业领域为教师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在《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序 言
导 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简评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合作型教育行政建构的知识基础
一、教育行政的概念阐释及其界限
二、合作型教育行政相关概念的梳理、识别与比较
三、合作型教育行政的概念内涵、价值旨归与基本特征
第二章
构建当代中国合作型教育行政的理论依据
一、核心理论支撑:公共治理理论
二、直接思想动力:民主行政理论
三、相关理论依据: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四、根本价值定位:政府与公民合作伙伴关系理论
第三章
社会治理模式及其教育行政的历史考察
一、统治型社会治理及其教育行政模式
二、管理型社会治理及其教育行政模式
三、服务型社会治理及其教育行政模式
四、合作型社会治理及其教育行政模式
第四章
我国构建合作型教育行政的现实基础
一、构建当代中国合作型教育行政的宏观环境
二、当前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历史回顾及其制度架构
三、合作型教育行政在当代中国场域的缺失与不足
第五章
合作型教育行政构建的域外经验
一、美国:教育行政改革与合作型教育行政构建的公共性转型
二、德国:合作型文化教育联邦制的教育行政模式
三、韩国:强调“分权”与“合作”的教育公共治理的现代化
第六章
中国合作型教育行政建构的道路选择
一、价值理念的构建
二、行政主体的构建
三、保障措施的配套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补 记
论 导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缘起
1.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任务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地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处于较高的历史发展水平与阶段,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具体而言,中国教育改革所得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国民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是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家。1949年,我国80%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是20%和6%,高中入学率1.5%,高等教育入学率0.3%,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2011年11月,我国向世界宣告:“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任务……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全民教育目标,实现了中华民族‘有教无类’的千年夙愿和义务教育的百年梦想,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据2014年统计,全国幼儿园儿童数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前六年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创92.6%新高,只要“控辍保学”工作到位,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应可如期达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86.5%,超过基本普及水平的基线,2020年超过90%应无大的问题。高等教育宽口径在学规模3559万人,提前六年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40%毛入学率目标可望提前实现。可以说,我们用6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用9年时间实现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走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与教育民生工程建设上,也同样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显著地斐然成就。如: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同步发展,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极大地拓宽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渠道。据权威统计,2010年,全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1300万,在校生3500万,分别占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民办教育从小到大,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2万所,在校生3393万人,占中小学生的6.9%,本专科生的21.4%。1978年至2009年,出国留学162万,来华留学生164万;还在近百个国家(地区)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所孔子课堂,也说明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至于教育民生工程,则主要解决的是上学难与上学贵的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与优化配置问题。显而易见,通过历史回眸,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是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检视当今现实,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特别是近些年,我们国家坚持把促进公共教育均等化和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不花钱、有学上”。
不可否认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60年前,我们是人口大国,这是历史事实;60年后,我们是人力资源大国,这是全党全社会努力的结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中是处于前列位置与较好水平的。可以说,仍处在现在进行时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注定要成为中国和世界教育改革史上的一个显著事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是教育大国,还不是教育强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不完全适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完全适应。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相应伴生和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随着21世纪初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和发展周期的到来,我国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改革正逐渐涉入“深水区”,也到了一个开始啃“硬骨头”历史阶段,教育发展的许多错综复杂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呈现出日益显性化的发展态势,这意味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教育的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与文化实现重要转变甚至根本转型,更加迫切地需要教育的乃至整个社会的组织和体制实现重要变革甚至根本改造。换言之,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又开始成为影响社会整体发展与改革深化的桎梏与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