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泰山文化研究(全3册)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8-197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

出版时间:2018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泰山学院学报》开设“泰山文化研究”栏目,为泰山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作者姓名: 王雷亭,滕先森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286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泰山学院学报》开设“泰山文化研究”栏目,为泰山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栏目作者群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日本、越南等,有季羡林这样的国学大师,有魏建、周郢等学术骨干,有来自基层的泰山文化爱好者,有来自高校的在读博士、硕士生等等,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泰山文化的历史、封禅、祭祀、历代人物、文物、考古、石刻、文献、文学、艺术、中外交流、宗教、民俗、旅游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基本体现了这一时期泰山文化研究的前沿水平。

作者简介

  王雷亭,山东临邑人,1965年9月15日出生,教授。大学与博士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万里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改革发展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兼任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专业委员、山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泰安市旅游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泰安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参加援藏旅游规划项目、主持援疆旅游规划项目,为上海、北京、山东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制定旅游规划,出版有《旅游规划的市场分析》、《泰山旅游发展研究》等专著。

  滕先森,男,1957年8月生,山东夏津人,民建,研究员,泰山学院学报原主编。

1997年——2017年,先后担任《泰安师专学报》副主编、《泰山学院学报》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辞书编纂,发表论文20多篇,担任副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获省教委优秀成果一等奖。参加囯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表彰,与人合作出版《八用成语词典》(齐鲁书社)、《近代汉语词典》(语文出版社)、《新编联绵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古代散文鉴赏辞典》,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2001年——2017年,先后担任民建泰安市委副主委、主委,泰安市政协副主席、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常委,多项参政议政成果获奖。


稿件目录

目录

泰山历史文化研究

综论

泰山文化定位探讨仇念华,孙兆玲

论泰山文明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贡献万昌华

“群峰拱岱”的历史文化意蕴杨树茂

华人的亡魂世界观与精神家园蒋铁生

“士”与泰山陈伟军

天坛泰山——泰山与中国政治文化魏建

人文泰山——泰山与中国名人文化袁爱国

天下泰山——泰山文化在全国的传播周郢

和谐:泰山文化的核心孟华历史

嬴秦人发祥于泰山地区与西迁初探聂振国

大汶口文化泰山文化曲阜孔孟文化一体论汤贵仁

泰安市域先秦古邦国历史地理考察史卫东,仲俊涛

两汉泰山经学述略刘宪章

从“神圣山”到“文化山”

——唐宋金元时期泰山文化之变革周郢

东平古文化的运河印迹赵兴彬

泰山“天门”系列地名研究刘兴顺,赵培友,李岳婷

古代泰山地震的政治影响赵学法

略论古人的泰山绿化意识米山

寻找失落的城市名片

——泰山城区清末民国时期建筑物探访考证蒋铁生封禅、祭祀

论泰山文化

——谈天说地话封禅汤贵仁

汉代封禅的文化特色刘凌

唐代封禅的功能及意义方百寿

宋真宗“泰山封禅”动机补论闫化川

泰山国家祭祀史论刘兴顺,姜亭亭

魏晋南北朝泰山祭祀考刘兴顺

除魅与离心:晚清泰山祈雨礼的变革李俊领,张琰历代人物

孔子与泰山刘渊,刘平

明代泰山孔子庙考论

——兼论“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主题形成刘兴顺

泰山羊氏溯源李明杰

泰山羊氏家族文化研究综述刘硕伟

北宋名士姜潜生平考略魏伯河

金朝文人的泰山情怀管窥聂立申

流寓韩国的泰安名臣世家

——明末遗民王以文族系新考周郢

两朝游宦物外逍遥

——试论赵弘文思想的儒道情结赵兴彬文物考古

将军崖岩画与大汶口陶符考释

——史前泰山文化追踪之一范正生

泰山大河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察报告万昌华

从巨石文化看泰山地区的早期文明韩光辉,王洪波,何文林

岱庙建筑群的文化及保护措施研究卢晓莉,贾鲁音石刻

《泰山石刻》序言季羡林

泰山石刻在石刻史上的位置与意义赵超

泰山:一部中国书法史沈维进

泰山石刻的佛学价值张总

泰山石刻的旅游价值刘水

泰山石刻的民族精神殷敏

明代泰山石刻学述略周郢

现当代泰山石刻研究李俊领

泰山无字碑千年论争略说刘桂传,王海霞

泰山无字碑或为武则天所立

——兼述新发现的总章摩崖赵波平

东平经石概述杨浩,马宇飞

泰山周围的北朝佛教摩崖刻经探朱宏伟

泰山谷山寺敕牒碑碑阴文考论郭笃凌

《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校勘札记衣抚生

《泰安州提留香税疏碑》考论陶莉

北望德政碑与清后期泰安的差徭优免郭笃凌

斗母宫“二”石刻及其他刘凌

泰山石刻刻工述略李贞光

薛宸·广大乡·岱岳寺

——泰山北朝刻经及其相关问题初探周郢

泰山经石峪刻经变迁考丁武,李泰衡文献

明《泰山志》整理论略周郢

《泰山志》编纂与泰山研究魏元平

《泰山宗谱叙录》刍评李玉洋

泰山文化视野下的泰安近代图书馆事业姬秀丽文学艺术

《水浒传》与泰山文化周郢

太话西游

——《西游记》与泰山关系论杜贵晨

泰山诗与中国诗

——读《全泰山诗》魏建

《岱览》与宋佚诗文辑补吕冠南

泰山地理意象构成与演变

——基于泰山历代诗词的分析王洪波,叶友杰

宋代泰山诗歌论略沈广斌

泰山“龙脉”新崛起

——论“泰山画派”杨树茂

变异的图像

——岱庙天贶殿壁画上部建筑画透视法解析刘绘中

岱庙壁画绘制年代及主要神祇身份考赵伟中外文化交流

泰山文化与日本周郢

泰山旅游文本的误译马叶彤

中日崇山理念的比较研究

——以泰山和富士山为例樊丽丽

后藤朝太郎笔下的泰山风情杨阳

法国汉学家沙畹及其泰山研究刘晓

他者视域下的泰山

——以20世纪早期英语泰山游记为中心郭朋朋

近代德国天主教士的泰山纪行

——彭安多《泰山及其宗教信仰》述评陈丹宇

拉斯韦尔模式下泰山文化对外传播的思考田芬

20世纪日本社科界泰山研究动态李杰玲泰山文化研究综述

泰山文化研究进展及启示孙玉洁

泰山文化主题研究文献计量分析(1988—2013)白崇远

2014年泰山文化研究综述张琰

2015年泰山文化研究综述张琰

2016年泰山文化研究综述张琰

“山东社科论坛:泰山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综述李志刚,韩伟

2000年以来泰山名人文化研究述评曹建刚


泰山信仰文化研究


宗教

泰山情结

——两汉民间灵魂归宿传说的情感揭示李立

《五岳真形图》发疑

——兼与小南一郎商兑刘凌

僧朗与泰山佛教史事编年公维章,张梅

明初高丽僧人满空与泰山佛教的复兴蒋铁生

佛教传入泰山的文物遗踪及文献记略刘慧

唐代道教与泰山祭祀考论刘兴顺

从泰山无极庙变迁历程看民国女性精神生活的嬗变张琰

王三奶奶与近代华北泰山信仰三题李俊领东岳神与东岳庙

东岳大帝即黄飞虎考郭俊红

论道教五岳神与国家祭祀五岳神的首次完整交融

——以北宋五岳观为中心刘兴顺,姜亭亭

北京东岳庙研究综述关昕

对泰山神的国封、道封与文封黄景春

东岳庙在全国的传播与分布周郢

明清山东地方志中东岳庙的时空分布考韦丽碧霞元君

试述泰山碧霞元君演进的三个阶段邓东

泰山首例“泰山老奶奶”石刻造像考略蒋铁生

新发现的碧霞元君弘济妙经碑初探张琰,秦国帅

近三十年来碧霞元君信仰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陶道强

运道与信仰:基于临清碧霞元君信仰的研究郭福亮

近五年碧霞元君信仰文化研究综述邵珠峰

蔡山奶奶庙的现状考察与历史追溯魏燕利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流变及时代意蕴蒋铁生

泰山石敢当传说解读逯慧,张荣良

泰山石敢当起源研究崔广庆

简论越南石敢当信仰[越南]阮黄燕民俗

泰山风水发微刘宪章

泰山民间传说《舍身崖》故事的人类学诠释李健,孟昭水

从泰山名称看泰山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刘兴顺,张静

清末泰山信仰在海岱间的传布

——以青山碧霞宫与大泽山日照庵为中心任双霞

泰山东岳庙会新考周郢

泰岳阴司信仰的民间版本

——以泰安祝阳总司大帝信仰为例张萌

民国“盗跖”河神化与泰山民间意识的演变李俊领,张琰

山西地区泰山信仰的初步考察石国伟

泰山扇子崖信仰活动考释李久安

泰安市民间寺庙遗存与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研究史卫东,张雪萍

泰山神庙剧场概述邵珠峰

泰山民间信仰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韩仁生,李积鹏

30年来近代华北泰山信仰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俊领


泰山旅游文化研究


泰山中路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开发价值蒋铁生

“世界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图谱构建

——以泰山为例孟华

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节庆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以泰安市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陈方英

垄断视角下的泰山风景区经营与管理问题探讨刘肖梅,宁奉菊

泰山与泰城之山城互动关系探讨史卫东,盖鸿瑞,刘霞

泰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王雷亭,魏云刚,李海燕

新媒介环境下传统仪式的实景呈现

——以《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为例张冰君

泰山玉石产业产学研合作问题探究赵敬民,彭淑贞,杨炯,张连兵

泰安太阳部落景区文化创意发展研究于超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泰山历史文化研究综论泰山文化定位探讨仇念华,孙兆玲泰山崇拜在华夏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海经》中的昆仑就是泰山;夏前华夏族活动在泰山周围的山东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创造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先民是华夏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不过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泰山崇拜的一种表现。泰山文化应该定位于“华夏之源,中华神山”。泰山文化的主题是泰山崇拜。泰山崇拜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吸引着历代帝王、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也给我们留下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泰山在华夏族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流行的解释是:泰山雄居东方,巍峨耸立于华北大平原,在古代被认为是“万物之始,交代之处”,因而被推为五岳之宗,成为历代帝王封禅、朝拜的圣地。这种用五行说解释泰山文化现象的理论,忽视了五行说是附会出来的理论,它的形成不过两千多年历史,而泰山崇拜则是五千年甚至五万年、五十万年前就存在着的文化现象,倒置了五行说与泰山崇拜的因果关系;更不能说明古代帝王禅泰山下云云小山、梁父小山等的原因。其实,泰山崇拜文化现象的实质是:泰山是华夏上古先民心目中的神山,是“(天)帝之下都”,是“天”的象征,而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乃是泰山周围为华夏族的发祥地。五千年(或更远)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朝拜不过是对泰山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文化现象的一种延续。所以,泰山文化应该定位于“华夏之源,中华神山本文对泰山的定位中“中华”一词和华夏同义。”。将泰山文化定位于“华夏之源,中华神山”需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昆仑虚(丘)就是泰山;二是夏朝以前华夏族就生活在昆仑虚周围。所以,确立以上定位,必须首先从昆仑虚开始。今天能证明昆仑虚就是泰山的直接证据已经不多,但仍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一些线索。其一,现临淄与博山之间,还有大昆仑村名和小昆仑的山名;其二,位于泰山北麓济南历城区柳埠镇距岱顶225公里的昆瑞山在晋朝时还叫作昆仑山(《山东省志·泰山志》);其三,《史记·孝武本纪》云,汉武帝封泰山时曾“天子从昆仑道入”;其四,比较《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上,登乎昆仑之丘”和《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的记述,说明泰山和昆仑虚有某种联系。以上证据,虽然不能肯定昆仑虚就是泰山,但却给了我们一些启发,那就是应该对泰山和昆仑虚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关于昆仑虚的典籍史料少之又少,近几十年来,“出于唐虞之际”(见西汉刘秀(歆)《上〈山海经〉表》。王充《论衡》、赵长君《吴越春秋》亦称禹、益所作,《颜氏家训·书证》也认为“《山海经》,禹、益所记”。)的地理类典籍《山海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且挖掘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昆仑虚不是今于阗南山之昆仑山自夏商西周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由黄河下游,西移至黄河中游,将人们的地理视线转向中原及潼关以西,同时,由于疆域的扩大,人们的地理视野也随着扩大了。由于《海经》有“河水出(昆仑)东北隅”的记载,曾引起一些误解:最先是汉武帝根据使者张骞的错误结论,把于阗南山定名为昆仑;其后历代探究“河源”(即黄河源头)的人,莫不把自己主观判断的河源之山,当作《海经》中的昆仑。至于离开古图书以定昆仑位置的,也大有人在。各种误解中,以于阗南山说最早,影响也较大,以至今天地理教材、辞书都把于阗南山当作昆仑。于阗南山为昆仑说,两千年来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司马迁说:“今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史记·大宛列传》)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在《论衡·谈天》中也说:“《山经》《禹记》,虚妄之言。”在儒家的排斥下,《山海经》也很少有人过问。近几十年来,一些学者更对昆仑虚是于阗南山的说法提出了挑战。苏雪林提出了《昆仑质疑》,何幼琦发表了《〈海经〉新探》,肯定了《海经》中的昆仑山就是泰山。为说明昆仑虚不是今于阗南山之昆仑山,现将《山海经》记述的昆仑虚特征摘录并说明如下:《海内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乔,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所谓“帝下之都”是说天帝在下界的住所;“玉槛”者,即今大理石围沿;“门”,应是牌坊,“九门”即九重天;“开明兽”即着兽皮衣或有兽像标记的人,对此,《海内西经》有说明:“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虎类而九首,皆人面。”又,《海内北经》:“昆仑虚南所,有汜林方三百里。”《山海经·西山经》云:“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有兽焉,……有鸟焉,……有木焉,……有草焉。”《大荒西经》云:“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有人,……名曰西王母。”

  可见,昆仑虚一是上古先民心中的一座神山,是天帝在下界的住所;二是山前有九个牌坊,而且有人看守;三是上面有大树、有草、有鸟、有泉、有水池,水池用石槛围着;四是山前有大面积的森林;五是被一条河流环绕着。而今于阗南山之昆仑山,大部分在雪线以上,寸草不生,更不必说人的存在了,且也找不到环绕之水。可以断言,昆仑虚不是今于阗南山之昆仑山。二、昆仑虚就是泰山首先指出,《海经》记述的疆域并不大。《海外东经》云:“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如按现在的亿为万万计,每步08—10米,五亿步则为40—50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10圈还多,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上古时的亿为十万,《诗·大雅·假乐》云:“子孙千亿”,郑玄注曰:“十万曰亿。”据此,把“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折为60万步,以每步08—10米折,则为480—600公里。也就是说,当时“自东极至于西极”的距离在500公里左右。而所有《山海经》的注释“西去玉门三万里”等云云,都忽视了这一计量概念,搞乱了人们的视野;而所有忽视这一概念的《山海经》研究者,都不能确定《海经》的疆域大小。由于《山海经》出于史前的“唐虞之际”(或禹、益所作),至今已4100多年,年代久远,后人不断增补和注释,尤其是《山经》,不像《海经》那样有湖海、河流的制约,后人增补内容更多,造成了地望和名称上的混乱。据清代郝懿行统计,《山经》为21265字,而《山经》原文则为“右《五藏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说明秦汉时就被增了近6000字,如40字记述一座山,则增了150座山。也就是说,《山经》中至少271%的山是后人增补的,加上名称的混乱,就足可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鉴于此,本文在确定地望时,不引用《山经》的记述。而且《山海经》以山川、河流、湖海、氏族特征相互标证,加上古图书的遗失,今天已很难辨认。奇怪的是,一部《海经》对于泰山却只字未提,《山经》虽然提到了泰山,但却没有记述泰山的功能。这决不是泰山的功能不重要,泰山上主天下主地,“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史记·封禅书》)为什么偏偏没有记述呢?可能的原因是名称的变迁,《山经》关于泰山的记述可能是后人在原有记述昆仑虚的基础上,又加进了泰山。另一可能的原因,《海经》记述年代早,这一点可以从《海经》记述的氏族上加以确认,《海经》上记述的除夏后启及个别明显属后人增补的人物外,全是夏以前的氏族,《海经》记述的年代最迟也在禹、益之际,这也与《史记·五帝本纪》中禹“平水土”、益“为朕虞”的记述是一致的。而《山经》记述的年代则可能较晚,是后人把二者合编在一起,合称为《山海经》的。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