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出版时间:2018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在理性世界的统一中,语言问题的研究不仅涉及自然语言,而且涉及心理语言,心理语言的表现形式最终决定于理性主体的语言意志或纯粹理性原因规定,并必然地表现为心理经验过程中的表象语言、概念语言和语言意愿展示。
作者姓名: 肖福平,章勇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在理性世界的统一中,语言问题的研究不仅涉及自然语言,而且涉及心理语言,心理语言的表现形式最终决定于理性主体的语言意志或纯粹理性原因规定,并必然地表现为心理经验过程中的表象语言、概念语言和语言意愿展示。如果说“语言学转向”关注了理性世界之外的语言存在之态,那“语言学转。
作者简介
肖福平 男,1962年生,重庆璧山人,外国哲学博士,西华大学在职教师,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现从事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语言哲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康德自由理念的理性基础》《走进语言哲学》《理性与语言》等。
章 勇 男,1975年生,四川万源人。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学工程博士,西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哲学
导论
第一章理性视野下的语言存在论
1理性与理性存在的统一
2“第二自然”与理性世界的语言与知识
3理性主体与语言存在
4语言存在统一的自然形式及其特征
5语言存在统一的纯粹理性原因
第二章语言现象及其统一的必然性基础
——从弗雷格“涵义”到康德“先验形式”
1语言现象经验中的“指称”与“涵义”
2语言现象统一的必然性与“涵义”启示
3语言现象世界与先验形式“家园”
4基于理性原因的语言现象存在及其统一
5世界与语言的知识性地位辨析:表象与理性根据
第三章心理语言存在的初始形式:表象语言
1作为“表象”与“编码”结果的“表象语言”
2心理“表象语言”的存在及其地位特征
3初始形式的“表象语言”与时空位置的心理经验
4“表象语言”和它的“整体性”特征
5“表象语言”和它的“同在性”特征
6“表象语言”和它的“杂多性”“无定义性”特征
第四章从“表象语言”到“概念语言”
1“表象语言”与表象世界统一的决定
2心理“表象语言”在语言存在统一中的地位辨析
3理性统一与“表象语言”的“前概念”地位
4从洛克的语言问题看“概念语言”地位
5“概念语言”的“清晰”与“辨明”
6“概念语言”存在的原因性辨析
第五章语言现象经验的行为原因辨析:语言能力与意志
1语言现象经验的言语行为及其原因性
2语言现象存在的双重原因性品格
3语言存在之家的“是”与“应该”判定
4语言存在统一的理性意志作用
5语言能力作用的主动性与语言意志的贯彻
6语言意志的原则能力与语言现象的经验能力
第六章作为心理形式和行为能力的语言意愿
1语言现象的经验与“语言意愿”
2作为经验“内容”与“能力”的语言意愿
3语言意愿的实现状态与理性主体的语言意志
4语言意愿及其实现的两个层面
5语言意愿的实现状态及其原因
6语言意愿的表现形式和“有限”特征
7语言意愿的“在场”与理性地位
第七章语言存在思考的先验哲学论
1语言存在问题的理念论与先验观
2语言现象知识的经验之路与纯粹语言原则的统摄
3理性语言的“普遍性”原则与语言现象的“共识性”认同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理性视野下的语言存在论在我们将自然世界视为理性主体的表象世界时,自然语言现象也一定要作为这种表象世界的组成部分,理性存在的原因世界必然地提供着一切语言现象经验的先验理性基础,即一种作为先验形式的语言原因存在;先验语言形式与语言现象的统一实质就是理性存在的统一;先验语言形式与语言现象的对立和统一因为回到理性存在过程而成为可能。
如果语言存在只是属于自然的过程,只是贯彻着自然过程的因果连接关系,那语言存在的内容就同所有自然界的存在物一样都要成为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或曰“语言科学”的对象。在语言存在问题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无所不至几乎要将知识体系以及认识领域覆盖到作为理性主体之语言存在的全部,其结局似乎就是“语言科学”之语言对象对于理性之语言存在的全面取代,并造成语言存在问题探讨的经验实在转向,而且是一种决定意义上的转向,语言存在的世界也随着这样的转向而缺失自身存在的理性原因根据。然而,语言存在的彻底自然对象化除了企图将语言存在的经验可能性扩大到它所有的领域之外,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语言存在之纯粹理性原因的消亡,即理性世界的先验语言原因总是要作为语言现象存在及其经验发生的绝对条件。从对象性意义上来讲,它要作为一种被康德定义为“等于x的一般的某种东西”李质明:《论康德的先验对象》,载《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第32页。的存在,否则,语言存在的自然对象化本身及现象成果就会什么也不是。语言存在的一切自然现象形式和一切作为认知成果的语言知识形式都只能是关于理性主体存在原因的结果世界。因此,不论我们如何强调语言作为自然对象的存在,作为理性主体的原因存在永远被前置在语言经验发生的一切过程中;语言存在的自然过程仅仅是一种理性主体存在的必然性结果,作为自然过程的语言现象一定要回到理性存在自身,即回到语言存在的纯粹先验形式规定上来,语言存在的自然经验才是可能的,语言存在的自然显现才是可知的。尽管研究自然语言对象的科学之路可以不断地带来语言存在之自然形式合乎于内在先验形式的展示说明,但这样的“说明”不可能带来先验语言形式本身的自然对象化,即语言存在总是要体现为理性原因存在的非经验过程。在康德那里,理性存在的统一是作为先验形式与经验自然的统一,而语言存在作为这种统一中的必然产生,它一定要体现两种不同的原因性存在及其作用,即体现着自然语言现象的因果决定(如语言经验的各种语法规律)与纯粹语言形式的原因性规定,从而使得自然语言现象的条件限制和理性的纯粹语言形式规定成为一种理性存在统一的“事实”。因此,基于康德理性观的语言主体性地位思考应该成为我们走出语言异化并回归理性存在之语言统一世界的有效途径。
1理性与理性存在的统一
在此,我们需要涉及以下问题的说明:“理性存在的统一”“语言的必然产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
首先,这里的“理性存在的统一”基于康德先验哲学的思想,而非任何他人的理论或观点。因此,在谈论这一问题时,我们总是在走进康德的先验哲学领域,立足于先验哲学中的“理性存在的统一”。当然,要想获得一个清晰而又令人信服的“统一”说明,并为自然语言现象的存在原因标示出必然的理性源泉,我们无法绕过“理性”或“理性存在”的问题;只有在认清“理性”或“理性存在”应该是什么的条件下,我们才会有可能去说明“理性存在统一”的情形,以及“语言存在统一”的情形。在康德的先验哲学里,“理性”被视为一种“应该”的能力,一种具有天赋特征的能力,一种纯粹的能力,“纯粹理性,作为一种纯粹智性的能力,并不服从时间形式,因此也不服从在时间中连续的条件”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Pure Reason[M] trans Norman Kemp Smith, London: Macmillan , 1929p475。面对这样一种“能力”对象(如果我们能够面对),那理性就可以加以判断,名曰“理性存在”,其实,“纯粹”意义上的“理性存在”并不为我们所认知。倘若我们要对这样的“对象”加以分析和确定,那我们的工作就只能成为一种纯粹思辨的活动,要么借助于时空的先天形式,要么借助于想象的先验图式。但这样的纯粹思辨活动在“是什么”的判定上并不能提供任何知识性的成果,不管它是否借用了自然物对象的知识。还是借用了自然语言现象的知识,以及其他经验对象的知识,所以,在我们面对“理性”这种能力的判定时,无疑要宣称这种能力存在的肯定判断,但又绝不是经验过程的那种知识性判断。只有理解这一观点,我们方可更好地理解《纯粹理性批判》,也只有立足于这一观点,我们才会在“理性存在”“语言存在”的问题上取得相应“存在”之真。一方面,关于“理性存在”的肯定其实就是关于超越自然之原因世界的必然承认,是关于自然世界得以如此呈现和经验之理性根据的承认;另一方面,它又明确地导致两种存在形式的划分:理性的纯粹形式与理性的经验形式(自然过程的表象形式)。显然,任何缺失“理性存在”的世界或过程都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关于自然物的知识和语言的知识,康德也因此视“理性存在”为自明的“事实”。当然,理性的“事实”在被加以经验过程的关注时会显得不是那么遥远和纯粹,因为我们很清楚:理性的“事实”只能依托于经验的事实,只能依托于人作为理性主体存在的事实,否则,我们关注“理性”的“纯粹”将会无路可行,更不必说去探讨理性存在的统一。因此,理性的“事实”不仅仅关涉纯粹形式的无限存在,而且也关涉自然过程的有限存在。倘如理性的“事实”不能凭借纯粹形式的世界本身得以说明和肯定,那解决的办法就只有另寻他途,即寻找一种能够秉承理性和表象自然世界的限制性理性存在。毋庸置疑,这样的存在就是我们人类自身。尽管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的唯一性在康德的先验哲学里是不能加以确定的,但在“理性”“理性存在”“理性存在特征”“理性存在的统一”“语言存在统一”等问题的展开背后,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必然是一个起点或基础;如果说“理性”为一种纯粹的智性能力存在,那人的“此在”就应该是洞悉这种能力的有效存在,或者说,只有从人的“此在”出发,我们才能获得“理性”或“理性存在统一”的真,并以此为契机去“朝向”作为理性纯粹形式的存在和去面对这种形式下的表象世界;只要“理性存在统一”的真表现为人的“此在”的真,“理性存在统一”的普遍性地位就能够在有限理性的存在对象那里获得体现和满足,进而获得关于纯粹形式与表象世界的关系存在。
人作为有限理性的存在既不可能是单一的自然过程,也不可能是绝对的智性过程,人的“此在”过程总是要体现着纯粹世界与经验对象世界的统一,前者的能力联系于人所拥有的先验理性形式,后者联系于合乎先验形式的表象世界的对象,两者的统一由于人的“此在”事实而得以实现。因此,在我们自身存在的统一中,既有源自理性的先验形式存在,又有经验直观中的自然世界存在,后者总是作为前者存在及其应用的表象世界,或者称之为现象的世界。根据先验哲学的观点,我们所经验的自然世界并未表明这样的世界本身是什么,一切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都只不过是关于理性存在下的直观表象的认知结果,所以,作为经验对象的知识在先验哲学的认识论里并非关于对象本身的认识,而是关于自然物作为理性存在之表象的认识。尽管我们习惯地将这样的“表象”看成物自身,看成自然的“客观”,但这种“客观”只能是产生于理性存在的主观形式条件下的“客观”,是关于理性存在的先验形式下的“客观”,而非物自身的“客观”,“客体既然给我的感性提供表象,当这些表象的连接被理智概念规定成为普遍有效时,它就通过这个关系而被规定成为对象,而且判断就是客观的了”〔德〕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0页。,“自然只是被我们作为现象来认识”〔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页。。理性存在的先验形式既可以表现为感性层次的纯粹直观形式,也可以表现为知性阶段的纯粹知性概念形式,以及作为先天综合存在的先验图式等。与其说我们的知识内容是关于自然世界的,不如说是我们自身作为理性存在的必然。当然,这种“必然”的展示和说明必须借助于经验的过程或自然对象;至于说理性存在的先验形式为何如此表象自然、呈现自然和联系自然,问题就变得难以解决了,不过,康德在这一问题上还是为我们设定了这样一个原因前提:理性不仅是纯粹的理性,而且也是实践的理性,理性的实践地位便成为理性存在与自然统一的根本所在,实践理性的特征及其规定作用的说明因此成了康德哲学思想构建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