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媒介化生存”的时代,是否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众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更是必由之路。本书在介绍当前媒介环境的基础之上,着重聚焦于信息泛滥、网络谣言、娱乐消费、隐私泄露、内容生产、共享文化、网络游戏和线上教育等议题。希望通过本书的浅论,能够增强青少年在使用媒介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生产力和思辨反应力,切实提高媒介素养。
作者简介
陈志勇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青少年网络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团中央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联结:媒介把世界围成了一个圈
第一节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媒介环境
一、媒介发展换新天
二、数字媒介占鳌头
三、网络媒介领风骚
第二节“与人共舞”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概览
二、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第二章抉择:它是助力?还是困扰?
第一节媒介信息环境纷繁复杂
一、价值多元化设下精神陷阱
二、商业提速化设下经济陷阱
三、信息多元化设下信息陷阱
四、沟通虚拟化设下交往陷阱
第二节青少年媒介使用势不可挡
一、青少年媒介使用存在问题
二、青少年媒介使用痼疾根源第三章警惕: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生存
第一节媒介代际更迭生命线
一、媒介斗兽场:守旧派VS新势力
二、媒介超车道:网络媒介后来居上
第二节青少年如何寻找合适的媒介信息
一、信息过载,目不暇接
二、摆脱依赖,玩转媒介
第四章敏感:不要丧失基本的判断力
第一节认识新兴媒介谣言真面目
一、网络社会:资讯海洋,还是垃圾世界
二、网络谣言:精心编造,还是漏洞百出
三、幕后推手:无心之失,还是恶意捏造
第二节青少年如何冷眼看待网络谣言
一、刻不容缓:一触即发的真相保卫战
二、去伪存真:形形色色的垃圾信息源
三、清醒头脑:谣言止于智者
四、别具慧眼:谣言败于严谨
五、刨根问底:谣言破于真相
六、举一反三:谣言止于法律
第五章享乐:娱乐至死?还是虚假需求?
第一节网络娱乐及消费的本质
一、回味无穷:无人能拒的“速食快餐”
二、娱乐至死:出其不意的“温柔一刀”
三、虚假需求:潜移默化的“千手观音”
第二节青少年如何面对这场“全民狂欢”
一、擦亮火眼金睛,拒绝跟风带节奏
二、提升艺术品位,拒绝逐利失底线
三、划分网娱边界,拒绝盲目被愚乐第六章隐匿:“无边界”的网络世界
第一节网络隐私泄露是个无底黑洞
一、无价之宝:隐私权利名存实亡
二、无妄之灾:隐私泄露铺天盖地
三、无人之境:隐私保护口是心非
第二节青少年如何抵御隐私“特洛伊木马”
一、捂住口袋,阻断隐私泄漏途径
二、擦亮眼睛,明确隐私收集条款
三、迈开步子,完善隐私侵权追责
第七章参与:每个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
第一节热火朝天的媒介社会参与现状
一、主体踊跃,青少年是媒介社会的高产者
二、平台助力,新媒体是媒介社会的见证者
第二节青少年如何参与媒介生产全过程
一、知网明责:少年当自强,争做新青年
二、懂网尽责:青春有担当,争做自干五
三、守网有责:传递正能量,争做好网民
第八章共享:足不出户实现的云端生活
第一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享文化
一、物物均互联,共享提升便捷
二、事事可分享,共享创造价值
三、人人皆获益,共享引领未来
第二节青少年如何在共享中实现“美美与共”
一、面面俱到,合理使用共享服务
二、丝丝入扣,循序培养共享习惯
三、步步为营,规范经营共享业务
第九章上瘾:沉浸在网络游戏的“温柔乡”
第一节网络游戏是“玩物丧志”的催化剂
一、深陷玩乐泥淖,难抒英雄情结
二、游走虚拟世界,难拒酣畅淋漓
三、颠覆社会人格,难戒游戏成瘾
第二节青少年如何运用游戏化思维学习工作
一、游戏能上瘾,学习工作难沉迷
二、玩在其中,游戏化思维助力学生工作
三、寓教于乐,游戏化理念帮助自我提升
第十章高效:大放异彩的互联网+教育
第一节互联网+教育是教育资源的“公平秤”
一、方兴未艾,互联网+教育独树一帜
二、褒贬不一,互联网+教育喜忧参半
三、各自为政,互联网+教育派别林立
第二节青少年如何运用互联网当“学霸”
一、融会贯通,发散新媒介+学习新思维
二、创新试水,构建互联网+教育全体系
第十一章展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任重而道远
第一节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目标
一、国家发展目标
二、社会发展目标
三、个人发展目标
第二节网络媒介素养培养内容
一、媒介基本知识理论
二、媒介信息处理能力
三、媒介法律道德素养
四、媒介安全防护意识
五、媒介合理运用本领
第三节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
一、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制
二、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政府宏观管理
三、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平台发展规范
结束语
第一章 联结:媒介把世界围成了一个圈
每天,几十亿人通过社会化媒介建立了亿万种联系。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每次点击鼠标都构成了关系。这些关系积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化网络。第一节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媒介环境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定义了媒介与社会,而且也以其开放性、大众化、交互性、匿名性、时空跨越性与技术上的低门槛等优势,重新定义了人类的生存及交往方式。这不仅引起社会主导媒介的兴衰更替,而且也对社会的媒介环境以及生存演化于其中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张冠文:《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媒介环境学的技术文化史视角》,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13年。一、媒介发展换新天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和文学的诞生,人类就不能摆脱原始的动物传播状态;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等科技手段的出现,近现代的大众传播就是海市蜃楼,更不可能有信息社会的繁荣发展。燕道成:《传媒德性何以构成》,载《当代传播》,2011年第5期,第18—20页。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密切结合在一起,其发展史可以分为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信息时代五个阶段。何庆平:《试论技术,媒介与人的互动关系》,载《新闻世界》,2013年第5期,第315—316页。
(一)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并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出现结束。简而言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时至今日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交流手段。余克强:《传播修辞学研究——修辞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辨析》,载《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99—102页。但是,作为声音符号的口语仍有其局限性:一方面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另一方面口语信息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其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冯菊香:《“媒介依赖”的表现与特点》,载《现代视听》,2012年第10期,第22—26页。因此,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口语只能适用于短距离的社会群体或小规模部落内部进行信息传播。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单纯的口语传播便无法满足客观的需要。李波:《社会记忆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载体探析——以黔东南苗族为例》,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84—92页。
(二)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的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则使人类进入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方汉奇、丁淦林:《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产生使人类在传播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有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吴越:《媒介分析:网媒对中国文学“神圣化”的解构》,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三)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此为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直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印刷机的出现催生了近代报刊,伴随着人类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陈浩、沈蔚:《传播技术理论的现代历程及文化反思》,载《东南传播》,2008年第3期。
(四)电子传播时代
如果说印刷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批量复制,那么电子技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以及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胡友峰:《数字化生存与文学性问题》,载《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11—22页。,更是文明的进步。随着摄影、录音和录像技术的迭代升级,人类不但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批量化复制和规模化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
(五)信息时代
20世纪90年代电子传播技术的突破,使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新媒介的产生,则使地球变为一个小小的“村落”,大大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吴玉玲:《现代信息社会媒介控制形成的条件与手段》,载《新闻战线》,2006年第3期,第55—57页。但是,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爆炸,大众从“人人都是受众”转变为“人人都是传者”,而这种媒介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二、数字媒介占鳌头
数字化媒介的类型很多,除了电视、广播、杂志等大众媒介经过数字化演变外,新兴的网络媒介也依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Email电子邮件、BBS虚拟社区、QQ/MSN即时通讯工具、搜索引擎以及各种网站等。
(一)Email(电子邮件)
如果说媒介真正深度介入人类的情感交往始于网络媒介的出现,那么Email则是网络情感交往的滥觞。第一封Email的成功发送标志着网络的出现——情感和交往是网络发展的初衷和最初用途。传统的书信在速度和方便程度上不能满足人类丰富的情感表达需求时,Email以它即时的、无障碍的信息传送方式大受欢迎。段秦:《聊聊电子邮箱的发展史》,载《计算机与网络》,2016年第22期,第46—46页。
(二)BBS(电子公告板)
BBS又称为“电子公告板”,是依托网络发布电子信息的虚拟社区,并大量引进了网络特有的先进技术。综合来看。BBS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量大在互联网上人类可以查询到几乎涉及所有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信息。大型电子图书馆、网上信息库的建立,连入网络数量的持续增加及信息种类的不断丰富,使互联网成为独一无二的、最大的共享信息源。夏国燕:《论网络论坛特点及其运用》,载《西部广播电视》,2016年第10期,第73—73页。BBS同样也得益于网络的信息优势,可以向所有网络用户提供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
2信息更新快相较于互联网上其他资源,BBS是信息更新速度较快的一种。得益于BBS的普通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所以各个BBS站点的信息随时都处于不断更新中。
3交互性强BBS具有很强的实时交互操作功能,能够实现强大的站上实时交谈和交互游戏。BBS按不同的主题分成很多个布告栏,而布告栏的设立依据是大多数BBS使用者的要求和喜好。使用者可以阅读他人关于某个主题的最新看法,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贴到公告栏中。彭小川、毛晓丹:《BBS群体特征的社会网络分析》,载《青年研究》,2004年第4期,第39—44页。如果需要私下交流,也可以将想说的话直接发到某个人的电子信箱中。目前国内BBS已十分普遍,甚至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可将其大致分为五类:(1)校园BBS站。各高校的校园BBS一度是最活跃的虚拟社区,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站深受青少年网民的喜爱。当然,大多数校园BBS是由各校的网络中心建立的,也有私人性质的BBS。(2)商业BBS站。主要在此进行商业宣传、产品推荐等,如手机的商业站、电脑的商业站、房地产的商业站比比皆是。(3)专业BBS站。主要指部委和公司的BBS,用于建立地域性的文件传输和信息发布系统。(4)情感BBS站。主要用于交流情感,是许多娱乐网站的首选。(5)个人BBS。有些个人主页的制作者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建了BBS,用于接受别人的信息,更有利于与好友进行沟通。赵康、谢静、李璐:《我国网络论坛发展状况分析》,载《科技传播》,2014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