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文集,收录了《人民日报》《红旗文稿》《前线》《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过的理论文章。书稿分专题对开放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深刻内涵、发展策略、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有助于读者全面准确理解开放发展思想。
作者简介
邓纯东 男,1957年生,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硕士,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专门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重大交办委托课题和特别重大交办委托课题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筹划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每年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系列国内论坛10余个,国际论坛3个。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研究丛书》(6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丛书》(12本),《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丛书》(10本),《中国道路为什么能成功丛书》(10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报告》(2013年起每年一卷)等丛书多部。
目录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
新发展理念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
论新常态下的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开放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对外开放理念研究
坚持开放发展调整开放战略
中国经济学如何研究开放发展
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
开放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开放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关于开放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新形势下坚持开放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开放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开放发展新理念及其实现途径初探
开放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意蕴
开放发展与国际法:风险及应对
开放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新飞跃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与中国开放道路的总结展望
人才开放发展观:人才工作新境界
以开放发展新理念引领开放发展新时代
走向世界历史:开放发展理念的渊源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新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之“开放”发展理念探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理念的突破和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的发展理念,特别是提出了快速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把党在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定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并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邓小平同志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提出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发展理念的一个巨大突破和进步。此前,我国很少使用人均指标,通常是以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发展。由于这一指标不能反映净产出和人均生活水平,所以尽管从数字上看增长速度不低,但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也难以了解我国的真实发展水平。实际上,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90美元,在世界上排在后列,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提出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使我国对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目标有了比较精确的定位,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更加符合国情和发展规律。在发展目标中强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在当时也有国际发展大势的影响。二战以后,许多从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发展生产力、缓解贫困、增强国力,它们多数确立了以经济增长,更确切地说是以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目标的发展战略。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1960—1970)的报告,1969年应世界银行要求提出的皮尔逊发展报告,以及作为联合国第二个发展十年规划底本的廷伯根发展报告,都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首要发展目标。而且,东亚和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快速发展,印证了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性。然而,片面强调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而忽略全面发展,在一些拉美国家也带来产业畸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贫富悬殊、债台高筑等问题,造成有增长而无发展,甚至使一些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认识到完善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早在1982年底,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通过“六五计划”时,就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正式改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的理念。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又提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发展理念,并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提升伴随改革发展进程,发展理念的突破推动改革发展实践的突破。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又一次重大提升,预示着我国发展将再次取得突破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