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所论围绕具体问题展开,而非面面俱到。在详述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共分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防治与合法租赁公寓建设、居住设施及环境、居住特征及问题、出租房管理以及居住因素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及市民化的影响五个专题进行探讨。在每个专题研究中,同样重视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论述,而非穷尽枝叶,以期研究的深入。
作者简介
谢宝富,安徽安庆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5部,在《政治学研究》《人口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发表论文100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管理学》等转载10余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境外相关研究述评
211关于区域间人口迁移及其驱动力的研究
212关于都市边缘区和贫民窟的研究
213关于公共住房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214文献评述
22境内相关研究述评
221有关流动人口迁移、融入和定居意愿的研究
222有关城乡结合部居住设施、环境及管理的研究
223有关我国住房保障问题的研究
224有关我国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研究
225文献评述
第三章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防治与合法租赁公寓建设研究
31违法建设的生成逻辑
311违法建设动机
312违法建设机会
313违法建设风险
314要素互动与违法建设生成
32化解动机,增大风险,减少机会
33有序开放流动人口公寓建设
331有序开放村民、村集体建设流动人口公寓
332将村民回迁房一分为二
第四章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问题研究
41基础设施和环卫服务的公共性与外溢性
42基础设施和环卫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
43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第五章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
51样本的来源及特征
52调查所见的居住特征及问题
53境内相关探索及其得失
531相关政策文本及其特征
532相关实践探索及其得失
533中低收入流动人口住房问题难解的原因
54境外相关经验及其借鉴
541新加坡组屋政策的成功之道与题外之意
——兼谈对中国保障房建设的启示
542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香港保障房
政策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55解决中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551既不漠视也不理想化看待流动人口居住问题
552既要坚持“多渠道解决”,也要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
553细化需求,细分地域,总体性、渐进式解决问题
554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555完善流动人口公寓建设、运营、管理诸细节
第六章城乡结合部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61机制创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62机制创新的思路与建议
621做好出租房普查、登记工作
622建立吸引村民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的有效机制
623建立迫使村民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的有效机制
624建立方便村民、流动人口及其管理员登记管理的有效机制
第七章居住因素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
71基本概念和研究假设
72样本来源及特征
73内部差异分析所见的影响
731住房条件、住房选择意愿对定居意愿的影响
732居住管理、服务对定居意愿的影响
733社区参与、融入对定居意愿的影响
74回归分析所见的影响
75讨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大都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问题调查问卷
后记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没有什么城市生活经验,没有什么城市谋生技能,没有准备什么城市生活费用,甚至连返程的路费都未准备,一代又一代农民工就这样毅然决然地辞别难舍的亲人,离开熟悉的故土,来到城市打拼。在城市——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们不仅要独自存活下来,而且一定要赚钱回家,供孩子上学,赡养年迈的双亲,尽管他们两手空空,似乎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会,甚至连身体也未必真像城里人想象的那样壮实、硬朗。这便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伟大的勇气和艰辛!而在这种伟大的勇气的背后却也有着某种精明与算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无论留守还是流动,都是个体理性决策的结果。只要流动的总体收益大于总体成本,人们便会倾向于流动,哪怕流动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充满了出门在外的无奈和心酸。中国是一个非均衡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型期,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在较大的收入预期差异心理支配下,农民不断地向城市迁徙,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人口不断地向发达的大都市聚集。流动人口(或者美其名曰“新居民”)越来越成为大都市生产和生活领域的生力军。可是,由于大都市人口高度密集、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发展严重失衡、潜在的“洼地效应”等原因,大都市政府一般都不愿或不敢向流动人口开放户籍限制,甚至不仅不敢开放户籍限制,反而还让户籍附属更多的福利待遇,把户籍作为“调控”人口、“排斥”流动人口的利器。诸如,没有本地户籍,不能在本地买房、买车,不能租赁本地公租房,随迁子女不能像本地户籍的孩子一样就地上学、就地高考等,以致被很多城市美其名曰“新居民”的常住流动人口无论在法律意义上还是在现实意义上都依然不是本地人,而是名副其实的外来暂住人口。据统计,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我国常住流动人口分别为245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2014-02-24、253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2015-02-26、247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uaxiacom/xw/dlxw/2016/02/4743804_2html,2016-02-29、245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2017-02-28、244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2018-02-28。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分别为8187万人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zhengwubeijinggovcn/tjxx/tjgb/t1381082htm,2015-02-12、8226万人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5年暨“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bjstatsgovcn/tjsj/tjgb/ndgb/201603/t20160329_346055html,2016-02-15、8075万人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bjstatsgovcn/tjsj/tjgb/ndgb/201702/t20170227_369467html,2017-02-25、7943万人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bjpeoplecomcn/n2/2018/0227/c82837-31286123html,2018-02-27。2015年、2016年、2017年,上海市常住流动人口高达98165万人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602/287258.html,2016-02-29、98020万人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8/nw26434/u21aw1210720.html,2017-03-02、97268万人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shgovcn/html/sjfb/201803/1001690html,2018-03-08。2015年,深圳市常住流动人口高达7829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88%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总队2015年深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深圳特区报,2016-04-24(A5);2016年,深圳市常住流动人口高达8063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77%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总队2016年深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深圳商报,2017-04-28(A14)。如此众多的流动人口常住城市,却因户籍“屏蔽”而难以享受正常的市民待遇。发达的大都市对于来自相对落后地区的流动人口,如同“吃甘蔗”一样,在榨干他们甘甜的“汁水”后,便将干瘪的“蔗渣”无情地扔回落后地区。落后地区既要“伺候”发达的大都市吃“甘蔗”——力争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又要帮助他们回收“蔗渣”——勉力做好返乡“蔗渣”的养老善后工作。许庆明城乡统筹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研究[J].城市,2007(6):13-16
谢宝富干部管理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J].人民论坛,2016(10):36-37流动人口属地化服务管理的严重缺位业已成为我国城市管理尤其是一线大都市管理的最大难题之一,亟待解决。“安居才能乐业”,居住服务堪称流动人口属地化服务之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没有伴随大批农民进城,没有哪个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没有伴随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的紧张和困难。世界上没有哪个业已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发达国家不“把房地产业视为民生产业……把社会目标嵌入经济目标”唐豪,马光红,庞俊秀大都市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15.,对住房市场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将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视为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可是,我国城市流动人口住房问题却遭到了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排斥”:一方面房地产的大宗性、不可移动性、区域垄断性和开发商的价格合谋等导致了住房市场失灵,商品房售价及租金高企,中低收入流动人口很难通过商品房市场解决居住问题;另一方面城市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将住房视为经济支柱性产业,忽视住房的社会保障属性,将流动人口住房问题过多地推向住房市场,直接导致了中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日益严峻。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强调要妥善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明确规定,要以用工企业为主,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宁波、重庆等市进行了不少相关实践探索。只是,这些探索的实际效果尚很有限,并未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住居难题。就全国而言,尚未形成解决该问题的一整套完备的政策体系和实操办法。就城市之间的比较而言,一线大都市流动人口居住问题尤为严峻。相对普通城市,一线大都市一方面区位更优越,土地更稀缺,资本和人才更密集,房价和房租更高昂,对中低收入流动人口产生的“挤出”效应更大;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基数更大,公共资源更紧张,交通更拥堵,人口调控压力更大,更担心可能的“洼地效应”,不仅很难妥善解决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难题,而且还常借助住房“剥夺”(如城乡结合部村庄改造、严查群租房及禁止地下室住人等)进行人口调控,对中低收入流动人口政策“挤出”效应更大。同时,一线大都市城区中低端服务业流动人口基数庞大,低端自由职业者云集,这些人工资报酬较低,很难凭借个人财力在大都市商品房市场上买房、租房,工作地点又高度分散,政府、企业等很难像对待产业园区的工人那样,为他们集中配建集体宿舍等,进行定向安置。就一线大都市内部而言,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问题尤为严峻。城市化进程中,中低收入流动人口不堪城区高房租的重压而被迫栖身于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多系违法抢建、违法偷建而成,不少楼房都是一层的地基承载五层、六层的楼体,建筑安全隐患十分严重,而且建筑设计无规划,“接吻楼”“一线天”现象普遍,基础和公益配套设施匮乏,环境脏乱,各类安全案件高发。可是,即使是如此“脏、乱、差、危”的地方,也越来越成为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奢望。随着城市化浪潮的狂飙突进,一批批城中村、城边村轰然倒下,一波波流动人口不得不卷起铺盖,到更加遥远的郊区寻觅、复制城中村,等待他们的往往不是更低廉的房租,更整洁的环境,而是更颠簸的上班路,更糟糕的境遇,以及更不确定的未来!谢宝富中国城市化进程永久的痛[N].联合早报,2010-12-31(9)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既需要高端流动人口,也离不开中低端流动人口。一味地堵而不疏,一味地从住房的角度排斥中低收入流动人口,只会导致城中村的“野火烧不尽”和违法群租房的“春风吹又生”,只会使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质量越来越低劣,城市社会越来越不和谐、宜居。因此,探索大都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问题有着重要的时代需求与现实意义。首先,探索大都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问题,可提高流动人口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妥善解决好流动人口居住问题,不仅可以大幅提升流动人口个体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缓解流动人口夫妻两地、骨肉分离等家庭问题,减少社会不稳定现象,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其次,探索大都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问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可为城市生产和服务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劳动力,可为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缓解因为本地物价上涨而带来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和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同时,广泛建设中低收入流动人口公寓,还可以启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第三,探索大都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问题,有利于破解城市出租房管理失控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租房管理都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商品房违法群租、地下空间违法出租遍地开花,屡治不愈,安全隐患突出,扰民问题严重。探索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机制,可为破解大都市出租房管理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第四,探索大都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问题,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流动人口在大都市安居、定居,就地市民化。第五,探索大都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居住服务管理机制,可以丰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住房供给、出租房管理以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