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治理视角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了新的探索。全书分五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概念、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历史考察、现实考察及作用发挥的现实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陈 燕,女,1982年生,法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讲师。长期从事社会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等市厅级研究项目六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三项。近年来在《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政务》《重庆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曾获全国首届军事训练营军事科研论文展示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导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数据分析
三、综合述评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概念解读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相关概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
二、功能的相关概念
三、社会治理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治理的关联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治理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二、社会治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域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科学内涵与主要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科学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理论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理论成果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思想资源
一、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二、托克维尔的乡村自治理论
三、政治学视野中的社会资本理论
四、西方的“善治”理论
五、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思想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土地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考察
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概况
二、土地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
第二节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考察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概况
二、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考察
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概况
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
第四节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考察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概况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
第五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考察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概况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发挥的现实考察
第一节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价值观多元化,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挑战
二、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挑战传统道德观念
三、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低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发挥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事业亟待全面深化改革
二、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城乡一体化进程遭受阻碍
三、组织结构改革推进缓慢,社会组织发展困境重重
四、网络空间迅速拓展,社会舆情管理面临新挑战
五、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
第三节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有效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广泛的社会平台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构不足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以评估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尚未成型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有效发挥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发挥的政治保障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二、塑造党的良好形象,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发挥的环境
一、加强文化环境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治理
二、加强经济环境建设,以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保障社会治理
三、加强协调社会关系,以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治理
第三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发挥的载体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寓教于境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寓教于情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寓教于行
第四节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发挥的资源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资源
二、整合多样化的精神因素,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资源
三、辨析复杂、多元的各类信息,统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
四、加强沟通交流,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资源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
治理功能的概念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概念解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范畴,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是促进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探究现代社会治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课题之前,必须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内涵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等相似概念,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研究提供科学的学理支撑。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相关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一词包含三个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只有将这几个关键词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清晰地阐释和解析,才更加有利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内涵的理解。一、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最早的表述是1847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创设共产主义者同盟时使用的“宣传工作”一词;1902年,列宁开创性地使用了“政治工作”以及“政治教育工作”这两个概念;1934年,斯大林开始使用“思想工作”。宋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这些概念被继续沿用,刘少奇在1951年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概念,1957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被毛泽东正式提出,但是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的提法主要是“政治思想工作”,1978年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新时期统一的标准提法。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在初始阶段便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进行思想领域宣传教育的得力工具,随着我党革命运动的深入而不断进步完善。武东生、冯乐:《对“政治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演变的解析》,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8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严峻挑战的态势,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国社会的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正如倪愫襄所说的那样:“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提法、不同解说的历程,反映了从革命斗争过程到建设过程的思想工作的历史,反映了概念发展从实践到认识,从社会需要上升为理论需要的过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和发展,对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语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倪愫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载《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正式启用之前,比较常用的是“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思想教育”等相近词语,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和侧重点又不同于之前的表述。在以往的革命战争时期,思想教育带有极浓的政治色彩,这是出于当时阶级斗争的需求,一方面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对广大民众实施政治争取。如今,我国早已进入了和平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敌我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在这种形势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但是工作核心是为了做人的思想工作,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相比于之前任何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了质的飞跃。关于这点,曾经就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德育、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等诸多相关概念的关系分别进行剖析,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管理。裴云、李欣:《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概念辨析、本质探究、改革建议》,载《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目前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解读众说纷纭,本人比较认同的是陈秉公的观点,他指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二、功能的相关概念(一)功能想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首要的一步就是明确何谓功能,并对功能的概念做出准确的界定。从词源的角度来考察,“功能”一词无论是内涵界定还是适用语境在中西方都大为不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功能”的定义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在《辞海》中,“功能”解释为“功效;能力”,而在牛津英文词典中,功能的英文是function,解释为:“功能是一种行为模式,通过此行为,某物实现了它的目的。”在中国古汉语中,“功能”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管子·乘马》一书,该书言道:“工,治容貌功能,日至於市。”此处的“功能”可作“技能”解释。之后,《汉书·宣帝纪》也曾有言曰:“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这里的“功能”指的是“效能”“功效”杜奉瑛:《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可以看到,此处有关“功能”的内涵及释义与现代社会我们对“功能”的运用基本接近。除以上释义之外,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功能”有时也被理解为“才能”或者是“有才能的人”,比如在元代无名氏写的《举案齐眉》第三折中所提到的:“则为你书剑功能,因此上甘受这糟糠气息”,这里的“功能”就是指才能的意思,而在《后汉书·陈龟传》中所提到的:“前凉州刺史祝良,初除到州……功效卓然。实应赏异,以劝功能。”以及三国时期曹操所写《论吏士行能令》中提到的:“太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中的“功能”则可以被解释为“有才能的人”。在对“功能”的不同解释中,本人比较认同“功能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特定的环境以一定的方式互相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和产生的效果”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这一解释,这种界定从哲学层面更准确地阐明了“功能”的概念。一般来说,功能就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定属性或特征,这种属性或特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它是事物存在的关键依据。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因其自身的不同特质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但任何事物首先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和内涵研究的相关成果十分丰富。具体来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解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将功能理解为作用,也就是说,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阐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仓道来的观点,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页。另外,陈万柏、万美容、李东升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教育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陈万柏、万美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2—114页。第二种观点是将功能理解为职能,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阐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陈秉公虽然并没有直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他花了较长的篇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包括两个类别:一类是根本性社会职能,另一类是具体性社会职能。根本性社会职能包括:为政治斗争服务、为生产斗争服务、为塑造人格服务;具体性社会职能包括:灌输、转变、调节、激励。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5—69页。苏振芳则明确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包括五个方面,即灌输、转变、调节、凝聚、激励职能。这五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320页。第三种观点是把功能理解为价值,也就是说,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阐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刘建军、曹一建的观点,他们通过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表明思想理论教育的功能。刘建军、曹一建:《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第四种观点是将功能理解为效果,也就是说,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阐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张耀灿的观点,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联系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特性以及产生的效果。”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6页。从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许多不同的类别,从宏观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以及文化功能等不同种类;从微观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调节功能等不同种类。三、社会治理的相关概念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许多不同的分类,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功能的关键词就是“社会治理”,因而,只有首先准确地把握社会治理的相关概念,才能进一步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进行探讨和分析。(一)治理“治理”一词,古汉语中往往泛指管理、统治以及管理、统治的实现。如《荀子·君道》中所言:“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以及《汉书·赵广汉传》中所提到的:“一切治理,威名远闻。”其中的“治理”一词都是这种释义。“治理”有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理政的成绩。比方说晋朝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三》中所书:“上曰:‘玄在郡连年,若有治理,迨迁之,若无异效,当有召罚。何缘无故徵乎?’”除此以外,“治理”往往也会被理解为治理政务的道理。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清朝严有禧《漱华随笔·限田》一文所提及的:“蒋德璟出揭驳之:‘……由此思之,法非不善,而井田既湮,势固不能行也。’其言颇达治理。”而著名学者俞可平则认为“治理”是“公共权威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二)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两个词语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内涵差别很大,只有准确的区分“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两个概念,才能够正确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想要运用一些手段、途径来实现社会的良序运转。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在中国,“社会治理”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而在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使用的比较多的是一个相似的概念“社会管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缘何会发生如此改变呢?向前追溯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管理”一词最早提出是在1998年,《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指出:“政府的基本职能在于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邵光学、刘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载《学术论坛》,2014年第2期。此后,“社会管理”一词就经常被使用在党和国家的各种政策文件中,“社会管理”是党和国家根据20世纪末中国社会发展现状所制定的执政理念。社会管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何增科:《论改革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意义》,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8期。“社会管理”概念被提出以后,很快被确立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党和政府也多次出台文件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更加的成熟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