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出版时间:201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技术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提出和验证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维度的基础之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企业社会资本、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
作者姓名: 张鹏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技术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提出和验证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维度的基础之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企业社会资本、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结构和认知维度对于企业的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它们相互作用会影响技术创新绩效。通过对齐鲁软件园内的中小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都可以降低风险规避行为和合作成本,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合作创新。大数据环境下,企业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知识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共同释义和知识整合,以赢得更高的创新效率。
作者简介
张 鹏 男,1974年生,山东莱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建筑大学副院长,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百工程”入选者,山东省委宣传部十八大、十九大宣讲团成员。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五项,其他课题八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四次、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两次。
目录
企业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绩效研究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决策
112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关注
113研究问题的提出
12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21研究内容
122结构安排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4研究解决的问题
15本章小结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企业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社会资本及其理论发展
212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
213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维度
214企业社会资本相关研究评述
22组织学习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组织学习的理论发展
222组织学习的概念及其研究维度
223组织学习的类型
224组织学习的过程
225组织学习相关研究评述
23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综述
231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232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233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
234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
235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评述
24社会资本对组织学习影响的研究综述
241社会资本各维度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242内外部社会资本对组织学习的影响
25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251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
252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的关系
26综述的启示
261以往研究的进展
262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263启示
27本章小结
第三章企业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31企业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假设
311企业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
312企业社会资本与组织学习
313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
314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
315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总结
32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321实证研究过程
322调查对象的选择
323设计问卷
324变量的测量
325数据的收集
326统计分析与模型分析方法
327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总结
33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
331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效度测试
333信度检验
334相关分析
335多重共线性检验
336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社会资本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案例分析
41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41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
41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劣势
413技术创新效率与企业规模的关系
42社会资本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框架
43研究设计
431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432研究过程设计
44案例分析
45案例讨论与启示
451社会资本能够发挥中小企业行为优势
452社会资本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分析
453有效发挥社会资本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51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2企业技术创新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需求
53知识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创新的机理分析
531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重要性
532知识吸收能力及其维度
533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54大数据环境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主要研究结论
611企业社会资本对组织学习的影响
612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
613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614大数据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62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
621研究意义
622研究创新
63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
64本章小结附录
第一章绪论企业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绩效研究
第一章绪论在展开具体的研究之前,本章将首先从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等方面阐述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说明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1问题的提出11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决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益凸显。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0月29日。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和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06年2月10日第1版。走以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量从事创新活动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创新型国家的对外技术依赖程度通常低于30%,大量的核心技术必须依赖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新技术的源头从哪里来呢?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以及大企业是重要源头之一,但更多的技术源头集中在若干分散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通过它们的多维度的创新活动,才能够为新产业培育、国家安全等提供足够的可用技术。中国创新能力薄弱的关键之点,在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薄弱,以致大量产业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发达国家,使产业分工长期处于低端的情况难以逆转。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点多面广,既可以收敛也可以发散,风险易于控制,成功便于扩散。112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关注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竞争的日趋复杂,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条件、发展的基础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与手段。20世纪80—90年代早期,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缩短从开发到实际投产的时间,以求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目前,技术和市场变化如此之快,产品寿命周期越加缩短,研究开发项日愈加耗时耗资,企业仅凭借内部技术开发来寻求技术诀窍,已不再能产生竞争优势。许多企业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出众的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而是能够学习并且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组织学习。为此实践界和理论界都在寻找一种能够突破企业界限从而最大程度地扩大组织学习范围和利用新知识的方式。研究表明,通过利用内部和外部社会资本,企业可以积累知识和智力资本,并转化为基于知识的竞争优势。Yli-Renko, Helena, Erkko Autio & Harry J Sapienza (2001) Social Capit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Knowledge Exploitation in Young Technology-Based Firm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2(6-7),pp587-613实践也表明,处于快速变化和开放政策下的中国企业,通过企业间联盟和关系的构建、组织内聚力和协调能力的提高等手段获得了发展。孙永风、廖貅武、李垣:《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管理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3期。进入21世纪以后,企业竞争力更加取决于其获取和利用最新知识的能力,这对企业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提出了严峻考验。根据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多数学者认为知识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在当前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单个企业越来越难以全面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单独开发经营所需的所有技术Wu, X B, Xu, G N & Wang, W B (2006)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 Case Study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Conference (ITIC)(3),pp90-95,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向外部学习,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消化吸收,进而形成企业特有的知识Huber, G P (1991)Organization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 th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Science 2(1),pp88-115,从而保证竞争优势。但是,跨组织的学习面临诸多的困难,必须在特定的组织间的安排或机制下知识才能得以高效和顺利地转移。尤其是当前Internet技术迅速发展,企业间互动和沟通的障碍正逐渐在打破,企业在实践中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合作创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理论研究领域,正因为实践中社会资本已经成为提高组织学习和创新效率的重要机制和手段,与跨越组织边界的学习和合作相关的研究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等各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比如知识转移理论领域内的学者分析了企业间知识流动的各个阶段和知识流动涉及的各相关主体,致力于发现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强调企业间的关系和知识转移活动的过程对转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企业间的信任、关系的持久性,以及企业积极的态度都会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尽管知识转移领域的研究更侧重于企业间的双边关系,这些研究成果仍成为分析社会资本影响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另外,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相关学者还试图应用资源观来解释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学习和创新绩效的差异,认为资源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内部,也存在于企业间的网络之中,并认为企业间的稳定关系是一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租金的“网络资源”,因为这些网络资源同样具有异质性,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这个视角的研究成果加深了理论界对创新网络本质的认识。113研究问题的提出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关注的焦点从控制静态资源转向知识的获取、同化和开发上,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提高创新产出成为企业构建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另一个挑战是正式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来自计划体制的正式约束在转型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弱,而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正式约束,也就是完善的产权和法律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在缺乏必要制度约束的情况下,知识的识别、定价、转移和交易相对于有形资源更加困难。制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的帮助。制度理论指出:在缺乏正式制度的情况下,非正式的制度约束将会在规范经济交换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Peng 和Luo等人进一步指出在制度转型时期,基于社会网络和关系的战略是中国企业所能采取的最好的生存和发展战略。Luo, Y & Peng, M W (1999) Learning to Compete in a Transition Economy: Experience,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0(2),pp269-296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为社会事务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成为个体同外界接触的途径和“信任的凭证”,能够使拥有社会资本的个体获得接触信息和机会的特权。孙永风、廖貅武、李垣:《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管理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3期。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与学习对组织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