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散文诗集《野草》,人称“鲁迅的哲学”,是鲁迅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由于其象征、隐喻、暗示的艺术手法,是鲁迅创作中最深奥难懂的。本书着眼于“解读”,从教学角度出发,对《野草》的作品作思想艺术之阐释与审美鉴赏,努力把握与探讨《野草》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作者简介
魏洪丘,男,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长江师范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论》《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概观》《鲁迅小说导读》《鲁迅杂文导读》《鲁迅〈野草〉解读》等著作;在《文艺研究》《茅盾研究》《小说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题 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附 录
论《野草》之梦境的幻觉型创造
《复仇》:复仇话语的内在构成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滥觞
鲁迅与中国儿童文学传统
鲁迅小说的叙述观点
简论鲁迅关于动物题材的小说
后 记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既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野草》的23篇散文诗,作于1924年9月到1926年4月。
从创作道路的情况来看,这一时期正是鲁迅的思想发展的急剧变化时期。面对社会斗争的深入和复杂化,原先持进化论的他,一时无法理解现实的突变:“《新青年》的团体解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而陷入了苦闷、彷徨的矛盾之中。他称自己“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就如他在《题〈彷徨〉》诗中所写:“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作为苦闷彷徨时期的产物的《野草》,正突出地反映了鲁迅这时的思想状况:抑郁、苦闷,进行深刻的反思、反省,艰苦的探索、追求。交织在其中的是战斗与颓丧、希望与绝望。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革命先驱者的战士的一贯作风——坚强不屈的英勇抗战,战斗追求的牺牲精神,也可以看到作为生活中一位活生生的血肉构成的普通人的七情六欲——爱与恨、充实与空虚、坚定与彷徨、热烈与冷峻、顽强与凄怆、欢快与悲凉……
和鲁迅自己的其他体裁的文学创作相比,《野草》更倾注于自我解剖——内省式的感情真实流露,因此,它更显露出鲁迅的本来面目:他是一个生活中的平凡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先知先觉者。《题辞》则正是《野草》的总体概括,是鲁迅人生态度的总体表白,也是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情感的总体再现。
“野草”本身的含义是广泛的,它既是散文诗作品的象征,也是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