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该书为学术著作,从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到后世影响,对19世纪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诗学观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既是对济慈诗学观的整体阐释,对济慈理论渊源和后世影响的系统梳理,也是对诗人诗学体系构建的全面思考。该书让济慈的诗学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价值得以更全面地展现。
作者简介
徐玉凤(1979-),山东莱州人,青岛农业大学教师,副教授,博士,由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方向:文学理论、英国文学。
目录
绪论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节济慈诗学观研究意义
第一章济慈诗学观的生发及其文化渊源分析
第一节欧洲文坛——济慈诗学观生成的文化沃土
第二节英国浪漫主义——济慈诗学观形成的艺术摇篮
第三节先哲诗人——济慈诗学观产生的思想启迪
第四节希腊文化——济慈诗学观蕴育的历史来源
第二章消释力:济慈诗学观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梳理:“Negative Capability”的汉译释析
第二节辨译:是“消释力”还是“消极能力”
第三节诠释:从译传学角度考察“Negative Capability”的艺术内涵
第三章崇情:济慈诗学观的情感展现
第一节情感的意蕴和表现
第二节情至深处——济慈的尴尬
第四章美与幻的交织:济慈诗学观的想象之境
第一节“美”:“我热爱所有事物中美的本原”
第二节想象:生发于美与真之间
第三节“幻”:“天真的幻想把天下万物变成美的胜景”
第五章追寻:由自然诗学通向生态美学
第一节一切源于对大自然的崇与爱
第二节济慈自然诗学观探微
第三节济慈诗学观中生态美学的萌芽
第六章济慈诗学观对于世界诗歌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对英美诗人的影响
第二节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Negative Capability”在论文和专著中的中文释义汇总表
附录二:诗人眼中的诗人
附录三:前拉斐尔派以济慈诗歌为题材的画
附录四:济慈大事年表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济慈及其诗学观的关注和研究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14年至1847年。
1814年,济慈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首诗歌《仿斯宾塞而作》(Imitation of Spenser)关于济慈第一首诗歌《仿斯宾塞而作》(Imitation of Spenser)的写作时间,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中说法的依据是1958年Hyder Edward Rollins编写的两卷本的《济慈书信集》(The Letters of John Keats 1814-1821 (Two Volumes))中的“济慈生平”部分。此书信集是国外济慈研究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济慈资料类文献。该书信集中对济慈这首诗歌做了备注,写明“有的资料将这首诗歌的写作时间记录为1812年”。。
1816年,济慈的诗作首次公开发表济慈公开发表的第一首诗歌题名为《哦,孤独!如果我必须和你同住》(O Solitude! If I must with thee dwell),刊登在1816年5月3日出版的《观察家》杂志上,署名为J K。,同年,时任《观察家》(The Examiner)主编的李·亨特(Leigh Hunt,1784-1859)撰文称赞济慈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认为他们的诗歌有着纯真的情感、别致的风格、清新自然的意象,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创作倾向。济慈的《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一诗,得到了李·亨特很高的评价。
1817年,济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歌》(Poems)。这本诗集是由雪莱出资,由奥利尔(Charles & James Ollier)出版公司出版。《晨报》(Morning Chronicle)和《泰晤士报》(The Times)上刊登了这一诗集出版的广告。
诗集出版后济慈得到了朋友们的肯定和赞扬。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1787-1877)表达了对济慈诗集出版的赞扬:“济慈的第一部诗集终于在同行朋友们的急切期盼和良好祝愿中顺利出版了。”Gittings, Robert John Keats 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 Ltd, 1968:179 另一位朋友海登(Benjamin Heydon, 1786-1846)在读完济慈的《初见额尔金石雕有感》(On Seeing the Elgin Marbles)一诗后,热情地对济慈说:“你的诗歌让我激动了一个小时,你的诗才将使我羡慕一辈子。”傅修延:《济慈评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116页。
虽然诗集出版得到了朋友们的肯定、赞扬与鼓励,但诗集的销量并不好,基本都是赠送给了济慈的亲朋好友。总体上说,济慈的第一部诗集并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