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哲学和美学究竟如何?何以应对人类灾难?阿多诺判定这是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上长期搁置和遗留的问题,同时把这一问题确定为自己直面西方现代文明危机现状的最为迫切的思想任务。我们竭力挖掘并呈现阿多诺思考和探索以艺术与灾难之关系为核心问题的思想基础、路向旨趣以及可能形态等基本构件。“否定美学”奠基于“启蒙辩证法”和“否定辩证法”,是对启蒙和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状况的美学回应,同时也是具有革命性的美学形态构建尝试,即对经验与概念、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解放和超越。阿多诺美学绝非纯粹概念体系型美学,根本就是一种历史批判、文化批判以及伦理批判的美学。
作者简介
刘阳军,男,1984年8月生,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讲授影视文学评论、西方文化、中西文学关系、比较文学前沿等方面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兰克福学派文论、美学以及文化批判思想等,目前发表包括北大核心、CSSCI在内的文章近20篇。
目录
TW阿多诺否定美学探奥:从灾难反思入手导论:灾难未曾在艺术中留下过痕迹?
一、阿多诺美学研究现状:回顾与检讨
二、从灾难反思入手领会和把握阿多诺美学
三、章节安排说明
第一章思想基础:灾难的在场与“哥白尼的革命”
一、灾难概念:哲学和美学的底限伦理
二、“否定的历史哲学”:启蒙批判与资本主义批判
三、“否定的辩证法”:认识论乌托邦与存在论的突围
四、“恐怖与苦难时代”:文化哲学或历史哲学的美学
第二章路向调转:“概念拜物教”与“概念的仿作”
一、“本原哲学”批判与“形而上学美学的消亡”
二、康德与黑格尔:“注重概念”与“注重艺术对象”
三、克尔凯郭尔:“哲学个人人格至上论”与生存神话
四、“概念的觉醒”:“仿作理性”、现实性与未来性
第三章核心旨趣:“真理性”与“艺术—哲学”
一、“艺术真谛”:灾难的显现与“否定性本质”
二、形式与内容:否定性缠绕与形式革命
三、“主体—客体”:“主体和客体彼此渗透的星丛”
第四章“文化工业专制主义”批判:生产经验与消费经验
一、启蒙批判:“思想的历史”与“进步拜物教”
二、资本主义批判:“资本神话”与商品审美批判
(一)国内阿多诺美学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国内阿多诺美学研究总体上还是偏于冷清,实际上阿多诺整个学术思想研究也才艰难起步。张一兵:《阿多尔诺:永远的思想星丛》,见何萍、吴昕炜:《法兰克福学派与美国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21世纪以来,受到阿多诺的知名度和重要性日渐凸显、新文献资料不断引介、学术环境日趋宽松、研究者外语水平提升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阿多诺美学研究日趋活跃,并取得了一大批值得称道的研究成果。下面将首先就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为重点的国内阿多诺美学研究状况做一个整体概述,同时兼及阿多诺哲学、社会批判理论等研究状况,尝试从宏观上把脉国内学术动向和趋势,并为研究问题的引出提供支撑性背景。特别地,鉴于过往研究因种种缘由对台湾文献状况多有忽略,同时法兰克福学派在台湾地区的接受史不容小觑曾庆豹:《批判理论的效果历史——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台湾的接受史》,见[德]阿梅龙、狄安涅等:《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8页。,下面将着力加强台湾地区相关文献状况的梳理。
在21世纪之前,阿多诺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学界多以美学家为人所知,关于阿多诺思想的研究多聚焦其美学上。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引言”部分第3页。在台湾,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少与阿多诺美学相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以及期刊文章。譬如,张绍乾的《阿多诺的音乐哲学研究》、林耀堂的《阿多诺的“物化”观》、龚宜君的《文化的操弄与救赎——以大众文化的研究为主题》等学位论文分别为政治大学1996年硕士论文、辅仁大学1995年硕士论文、东海大学1987年硕士论文。,同时有徐颂仁的《阿多诺论音乐的异端》、陈瑞文的《工具理性与实验理性:阿多诺的美学纲领》和《艺术批评的向度:阿多诺的美学架构》等专文见诸报刊。分别载台湾地区的《艺术评论》1996年第7期、《艺术观点》1999年第4期、《炎黄艺术》1996年总第74期等期刊。而在关联性研究专著方面,有曾庆豹的《上帝、关系与言说——迈向后自由的批判神学》、洪翠娥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黄瑞祺的《批判理论与现代社会学》等。曾庆豹:《上帝、关系与言说——迈向后自由的批判神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洪翠娥:《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唐山出版社1988年版;黄瑞祺:《批判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增订版),巨流图书公司1990年版。其中《上帝、关系与言说》一书耗时七年完成,由批判神学角度论及了与阿多诺美学思想深切缠绕的“启蒙批判”“否定的辩证法”等基础性构件;洪翠娥则集中探讨“文化工业”批判,其中涉及艺术和文化的塑形问题。与此同时,国外阿多诺美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的译介也相继出现,譬如马克·杰木乃兹(Marc Jimenez)的《阿多诺:艺术、意识形态与美学理论》、巴托莫尔(Tom Bottomore)的《法兰克福学派》等。[法]马克·杰木乃兹:《阿多诺:艺术、意识形态与美学理论》,乐栋等译,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英]巴托莫尔:《法兰克福学派》,廖仁义译,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文献初步显示出把阿多诺美学、社会批判理论等,同台湾地区艺术实践和美育实践相结合的新倾向,在此不再赘举。而到了21世纪之后,阿多诺美学研究明显地热闹了不少,在音乐、美育、文学以及打通艺术和审美与“启蒙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的关系等方面都获得了深化和拓展。
首先,从论文来看,不论学位论文还是期刊论文,都呈现出数量上的显著上升,仅从“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统计结果就可确证这一点。统计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台湾地区阿多诺研究状况。统计情况如下:“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以“阿多诺”“阿多尔诺”“阿道尔诺”“Adorno”“启蒙辩证法”以及“否定辩证法”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标题中含有这些关键词的学位论文达到17篇,而且全是美学论文。譬如,杨忠斌的《阿多诺的美学及其美育意涵》、龚义昭的《否定之路——尼采、马库色、阿多诺到傅科:关于一种等待美学的创作伦理与自我技术》等。分别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台南艺术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如果对这些关键词不加限制性地搜索,相关性结果达800多篇,这说明除美学外,阿多诺其他思想也获得了援用和研究。
“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以相通关键词和方法搜索,题目中含有这些关键词的学位论文为3篇,含有这些关键词的期刊论文为12篇(大量期刊授权已经过期而无法检索),以上文献全部为美学文献。如果对这些关键词不加限制地搜索,相关性结果为200余篇。根据上述数据库、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台南艺术大学图书馆等搜索结果分析,陈瑞文、黄圣哲、何乏笔、杨忠斌、洪翠娥等,都是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仅2001年至2003年,陈瑞文和黄圣哲就发表了十余篇阿多诺美学研究的文章。譬如,陈瑞文的《阿多诺的艺术真理趋向》、黄圣哲的《美的物质性——论阿多诺的艺术作品理论》等。陈瑞文:《阿多诺的艺术真理趋向》,载《高雄师大学报》,2002年第13期;黄圣哲《美的物质性》,载《台湾师大学报:人文与社会类》,2002年第47(1)期。
其次,从研究专著来看,代表性人物当是陈瑞文,世纪以来就有《美学革命与当代症候评述》《阿多诺美学论:评论、模拟与非同一性》《阿多诺美学论:双重的作品政治》等专著面世。陈瑞文:《美学革命与当代症候评述》,台北市立美术馆2002年版;《阿多诺美学论》,远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版;《阿多诺美学论:双重的作品政治》,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此外,还有《贝多芬:阿多诺的音乐哲学》[德]阿多诺:《贝多芬:阿多诺的音乐哲学》,彭淮栋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等原著中译本相继出版。总体来看,台湾地区阿多诺美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直至今天,研究现状的核心倾向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在范围上由美学到音乐、文学以及美育衍射到政治、道德等,深度上已经由美学文本细读、概念勘探、功能阐释等,延伸到与“启蒙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等内在互动关系的分析,还涉及共时和历时的美学比较研究。二是在议题上不再拘泥于阿多诺美学的真理性问题、谜语特质问题以及文化工业批判问题等现成议题,而是创造性挖掘其美学思想中所蕴藏的,以及与当下经验现实世界密切关联的新议题,譬如美学的后现代性问题、悲剧—生存美学问题等。三是在应用上,阿多诺美学思想也作为视角或方法而被应用于小说研究、绘画分析等。譬如,章厚明的《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否定性》章厚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否定性》,台湾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就是以阿多诺的否定美学作为解读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的理论武器。特别是人类生活的苦难或否定性现实与阿多诺美学的关系问题在台湾地区学术界业已获得关注,譬如陈瑞文、龚义昭以及洪翠娥等就论及了这一点。
再来看一看中国大陆的研究状况。21世纪以前的大陆地区,阿多诺美学研究基本上比较平淡,但也有亮点。仅由“中国知网”的统计结果便可以管窥这一平淡状况。统计情况如下:以“阿多诺美学”“阿多尔诺美学”“阿道尔诺美学”为关键词搜索,标题中含有这些关键词的文章总共有6篇,最早为章国锋的《“否定的美学”与美学的否定》(1989年);按照同样办法,把上述关键词中“美学”换成“艺术”“音乐”“文学”以及“文化”进行搜索,结果有5篇(去除重复发表篇目),最早一篇为王才勇的《阿多诺音乐美学思想述略》(1986年);而以更为宽泛的“阿多诺”“阿道尔诺”“阿多尔诺”以及“Adorno”为关键词,搜索结果总共有55篇(其中与前面统计结果有重叠),最早为赵鑫珊的《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1978年);以“否定辩证法”和“启蒙辩证法”为关键词搜索,符合条件的仅2篇。当然,这只是不完全统计数据。亮点聚焦于翻译文献、研究专著方面。这一时期代表性翻译文献,除了我们熟知的《启蒙辩证法》(1990年)、《否定辩证法》(1993年)、《美学理论》(1998年)等原著译本,以及马丁·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道尔诺》(1988年)和《法兰克福学派史》(1991年)等之外,还有安德森(Perry Anderson)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1989年),阿格尔(Ben Anger)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1991年)以及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的《美学意识形态》(1997年)、理查德·沃林的(Richard Wolin)《文化批评的观念》(2000年)等涉及阿多诺美学的重要著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别索诺夫(БНБессонов)的《在“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苏]别索诺夫:《“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德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为代表的苏联学界对阿多诺的“唯心主义”批判,马丁·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道尔诺》中后现代主义解读以及哈贝马斯对阿多诺“浪漫主义”、“唯心主义”转引自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5、368页。批判等,对其时大陆地区学界阿多诺思想研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形塑和导引作用。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室编的《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1998年)、董学文等编的《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1990年)、陈学明等编的《社会水泥——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论大众文化》(1998年)等还有伍蠡甫和胡经之主编的《西方文艺理论选编》(1987年)、陆梅林等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1988年)等选译或节译了阿多诺艺术和审美思想的篇什。选译或节译了阿多诺文学批评、音乐批评、听众类型批评等相关内容。当然在《外国美学》《中国音乐学》《国外社会科学》《哲学译丛》等杂志上,也有阿多诺美学的零散篇什譬如,《外国美学》1988年第3、9辑刊载了顾连理译的《〈现代音乐哲学〉序和导论》、王小婴译的《电视和大众文化模式》等。。在研究著作方面,大陆地区这个时期鲜见专门研究阿多诺美学的著作,不过一些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或“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对此有所涉及。譬如,朱立元主编的《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论稿》(1997年)、周宪的《20世纪西方美学》(1999年)、冯宪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7年)、王才勇的《现代审美哲学新探索——法兰克福学派美学述评》(1990年)等还有杨小滨的《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1999年)、马驰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1998年)、于润祥的《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2000年)、江天骥主编的《法兰克福学派》(1981年)、徐崇温的《法兰克福学派述评》(1982年)以及欧力同、张伟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1990年)、翁寒松的《从时代的产儿到时代的弃儿——法兰克福学派述评》(1986年)等。,辟专章或专节论述。21世纪以前,大陆地区阿多诺美学研究呈现出值得注意的两个倾向。一是在当时由诸种新旧、中外话语和观念共同构筑的特定境域中,阿多诺哲学和美学被当作“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而加以否定和批判。譬如批判阿多诺辩证法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主观辩证法”李忠尚:《“新马克思主义”析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8页。,认定其思想充斥“怀旧复古、浪漫悲观”徐友渔:《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载《读书》,1998年第1期。等。其思想中马克思主义特质和合理要素遭到弱化、虚化和否定。二是已经出现了关于阿多诺哲学和美学如何应对“现代性苦难”这一问题的尝试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