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出版时间:2019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本书从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围绕禅悟揭示真性这个出发点,依据最新科学及其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有关当代物理科学、脑科学、数理科学、混沌科学等的最新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禅宗的元逻辑哲学思想
作者姓名: 周昌乐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85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围绕禅悟揭示真性这个出发点,依据最新科学及其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有关当代物理科学、脑科学、数理科学、混沌科学等的最新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禅宗的元逻辑哲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现代意义。据此,实际上也是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明体悟禅道之境的可行途径,并因此构建一种科学禅修途径的理论基础。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却言简意赅,内容涉及哲学、宗教、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典型反映文理交叉研究的著作。
本书可供广大爱好哲学思考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等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周昌乐,男,汉族,生于苏州太仓,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文理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开展心智仿造、圣学发微、心法实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被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基础数学、人工智能基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医诊断学、哲学(逻辑学、国学)等五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也是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导师。培养各类研究生百余名,研究涉及主题包括:计算、智能、语言、逻辑、心脑、中医、隐喻、禅学、琴学、圣学、心法,并均有独创性的学术论著发表。
目录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境”作为本体及其性质
第二节从量子场论看归空之“境”
第三节看待科学的禅境观
第二章禅宗的逻辑思想
第一节禅宗思想发展概要
第二节禅的元逻辑表现形式
第三节禅宗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三章哥德尔定理的蕴意
第一节哥德尔及其两个定理
第二节从哥德尔定理看禅宗公案
第三节真的自明性证悟
第四章数学根基中的裂痕
第一节普遍存在的数学悖论
第二节悖论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
第三节数学悖论背后的蕴意
第五章禅悟的超元思维
第一节禅悟是一种超元思维
第二节超元机制的形式刻画
第三节禅悟,万法了然于一心
第六章真性的不可描述性
第一节语义性真理的不可描述
第二节禅宗的元语言哲学思想
第三节真性语言描述的局限性
第七章事物多样性的本质
第一节斯科伦定理及其意义
第二节禅宗的触事即真观
第三节物理世界的多样性解释
第八章禅境的悖论刻画
第一节通过悖论显现禅境
第二节禅境的混沌动力学分析
第三节悖论禅境的丰富内涵
第九章结语
第一节理性思维的局限性
第二节科学落入禅境
第三节提倡后现代科学精神
附录《祖堂集》解读(节选)
参考文献
西汉时期的扬雄,在《太玄经》中提出了不同于《易经》的万物演化的本体论。特别强调阴阳之“和”的独立性与本源性,因此,相对而言,从思想上更加接近当代科学所揭示万物的本真。本书就从这种本真讲起。
第一节“境”作为本体及其性质
我们以为,天地万物无非一“境”而已。当然,作为这一终极概念上的“境”,其含义有三种“位相”,分别称为“化境”“本境”和“禅境”。“化境”是“境”的具体表现,如语言运用的“语境”、生命所处的“生境”、物质和合的“物境”、心灵产生的“意境”、艺术展现的“艺境”等等。“本境”是根本之境,是万境归于一的本真,即所谓万物的本源。既然是本源,就有“境”中之境,以至于无,即所谓“无境之境”或称为“空空之境”注意,这里的“空”,是终极之“空”,用量子场论的观点讲,其虽无物,却是充满能量波动的“赝真空”,参见本章第二节的论述。,从这一终极本体的角度看,“境”就称为“禅境”了。必须强调的是,“境”虽名称有三,体则归一,也就是说,这“化境”“本境”和“禅境”是“三位一体”的,是“境”在不同的情况中,有不同的称名而已。因此,为了与普通意义上的“境”相区别,我们也称这终极本体的“境”为“玄境”。《老子·一章》有:“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第7页。其中的“玄”即此处之意:境有三名,同出一体,故称“玄境”。
那么,这天地一境的玄境,刻画了天地万物什么性质和规律呢?“境”与“道”“气”“心”“理”“器”“太玄”“太极”“无”“诚”,还有“唯心”“唯物”“超弦”“混沌”“基因”“意识”“真空”“力场”“逻格斯”“真理”“结构”“系统”“过程”等等的本体又有什么联系与不同呢?把天地万物归结为玄境的解释理由又是什么?特别是依据这样的玄境说,又如何可以解释科学理性思维的规律和处境?这些都是本书所要阐述和讨论的内容。
现在我们来看玄境都有哪些具体的特性。首先,玄境是化境,所谓化境,就是化生万物之境,概而言之,其本性就在于“和合性”。具体表现则有六个方面,即自因性、全息性、同显性、涌现性、演化性和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境的空间分布的结构关联性,即构成境的成分只有在作为整体的境中才能起作用;反之,起作用的成分之和恰好构成了作为整体的境本身。境就是其构成的有机结构整体。整体性的本质就是非力相关性(也称纠缠性),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比如量子性质中的非定域性就是这一本性的反映,并因此说明了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演化性则是指境随时间动态变化具有不可逆的过程性,是作为事件显现的境。常言所谓的“时过境迁”就是这种性质的通俗说法。整体的境的动态性使得境具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固有倾向性,我们称为境的固有“经验选择性”。
涌现性指的是境的自我超越。当然,超越的境复归于境,形成了等级层次,体现了动态发展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其中微小扰动导致完全不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是这种涌现性的本质,即古代所谓“几”的作用。《周易·系辞》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王弼、韩康伯、孔颖达:《周易正义》,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第292页。周敦颐在《通书》中也有说:“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几微故妙。”周敦颐:《周子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33页。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常言说“触景生情”就是这一性质的写照。
同显性则是指境具有多像性,一方面物态境或为“场”形态出现,或为“体”形态出现,这是“场”与“体”的同显,另一方面作为事件性的境与作为物态性的境的同显,以及动态境的固有经验选择性与变态境的微小扰动突变性的同显。注意,这种同显性也是事物发展所固有的“物化性”,庄子的“化蝶”寓言讲的就是这层意思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第41页。,有如“太极”之阴阳、物质之波粒,具有本质上的互补迭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