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传媒教育:媒体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8-160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8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全书为三部分,分别为理论篇、实践篇和附录篇。单看这三部分的组合,似乎没有新意,若能连贯读去,大概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任务,新闻传媒专业也同样如此。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需求

作者姓名: 郝红霞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5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全书为三部分,分别为理论篇、实践篇和附录篇。单看这三部分的组合,似乎没有新意,若能连贯读去,大概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任务,新闻传媒专业也同样如此。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类型的院校更应有各自不同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更需要思考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与新路径,因此从理论上去认识清楚培养目标、发展、变化、需求便成为一个学科或专业发展的基础。理论篇抓住了“高校人才培养”“全媒体”“云计算”“媒介融合”等关键词进行的基本阐述既与本专业直接相关,也使本书站在一个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思考问题。实践篇则忠实地记录下作者八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围绕着“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发展所做的重要工作,特别是体现本校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构合理的课程方案、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重视过程体验的项目学习等,也包括郝红霞老师在“行业践习”“学艺与做人”“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体验与感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全幅的工作实践场景。

作者简介

    郝红霞  女,1969年出生,籍贯河南开封,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主任记者。有多年新闻从业经历,曾先后在《开封日报》《汴梁晚报》担任记者、时政新闻部主任、值班编委等职,撰写的新闻报道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其中曾荣获中国晚报最高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一、二等奖。2010年,转型到高校任教,长期担任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专业负责人,先后主持多项科研课题,承担一门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在《新闻大学》《编辑之友》《中国记者》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稿件目录

第一部分思考篇

1纵览:高校媒体人才培养经历几何?

2全媒体:绕不开的传媒话题

2.1全媒体背景下现代传媒人才需求变革

2.2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路径

2.3“五位一体”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云计算:究竟为媒介发展带来什么?

3.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全媒体服务平台架构

3.2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新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析

4媒介融合:当前传媒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4.1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的移动化教学路径探析

4.2媒体融合背景下现代传媒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构

4.3融合媒介背景下全媒体新闻实践教学探索

4.4采编流程再造:“中央厨房”建设过程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第二部分实践篇

5人才培养方案:紧紧牵住人才培养的牛鼻子

5.1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培养方案

5.2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解析

5.3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问卷

调查

6实践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1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情况介绍

6.2全媒体实践教学操作路径——《媒体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6.3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全媒体实训管理规定

7精品课程:创建示范性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7.1上海市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手机报编辑与制作》建设方案

7.2感恩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带来“双赢”

8项目教学:探索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8.1上海青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寻访活动

8.22017北京上海大学生记者团暑期“丝路行”采访活动

9行业践习:“双师型”教师不容或缺的成长路径

9.1强化采编业务,洞察传媒变化,促进专业发展

9.2响应国家倡议,行走新闻现场,付诸采编实践

10学艺与做人:关于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设计与构想

11从“青椒”到学者:我与科研共成长


第三部分附录篇

1.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记者群是怎样炼成的

2.人民网“最具潜质新闻人”是这样获得的

3.网红作家的新闻理想

4.“红色寻访”锤炼坚强意志、提升专业技能

5.融媒体时代下的视听记录者

6.从学生到记者: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

7.感动与成就,媒体实训让我成长

8.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新闻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9.能力都是从自己不擅长方面锻炼出来的

10.媒体实训“接力棒”代代相传


致谢


参考文献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纵观历史,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纳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初,与美国第一个新闻教育高等学府密苏里大学的创办相比仅晚了十年。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创办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的开端。自此,我国高校对新闻人才的培养已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高校对人才培养进行积极探索,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高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几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传播形态及传媒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课题。在融合媒介的大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该何去何从,是学界乃至业界一直关心和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上海市新闻传播专业院校为研究对象,试图梳理和概括现有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媒体人才培养特色,分析我国高校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期能在新时代背景下给我国新闻教育一些启示。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最早见于文育林于1983年发表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一文。截至目前,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有数十种之多。根据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界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教学计划。

    在进行研究和论述之前,首先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模式的解释本义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是人可以参照做的标准样式”。在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中,主要是指根据观察分析所得并加以概念化和范例化的框架或思维造型。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所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要素。即使培养同一类型的人才,其培养模式也不是唯一的,而每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也就有了自己特定的基本模式”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