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时间:2018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媒介环境变迁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本书从舆论学的学理研究入手,对目前尚无定论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关理论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重大
作者姓名: 薛宝琴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媒介环境变迁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本书从舆论学的学理研究入手,对目前尚无定论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关理论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网络舆论事件的分析,在对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舆论引导、媒体舆论引导、行业自律和社会评议等现行机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完善路径。本书是一本系统研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专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完善现行机制也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薛宝琴 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学、舆论学。著有《舆论引导新论》(第二著者),参著《广播电视传媒公信力研究》等。在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研究《中外网络舆论管理机制研究:案例、模式和动向》等科研项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二章网络舆论引导理论研究
第一节核心概念
一、网络舆论
二、舆论引导
三、网络舆论事件
第二节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关理论框架
一、议程设置
二、公共领域
三、“沉默的螺旋”
四、“舆论场”
第三节网络舆论引导的学理探析
一、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二、网络舆论引导的合法性
三、网络舆论引导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第四节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解析
一、机制的概念和内涵
二、舆论引导机制的界定
三、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研究思路
第三章网络舆论事件研究
第一节新媒介环境中的社会舆论
一、媒介环境的变迁
二、社会舆论在新媒介环境中的变化
第二节中国网络舆论事件研究
一、中国社会转型与网络舆论事件
二、我国网络舆论事件的发展
三、我国网络舆论事件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国外网络舆论事件研究
一、网络舆论事件在国外社会运动中的作用
二、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我国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四章中国网络舆论引导现行机制
第一节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特点
第二节党和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体系
一、党和政府对网络舆论引导的主要原则
二、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节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一、“表哥事件”始末
二、传统媒体分析
三、网络媒体分析
第四节网络舆论引导的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
第五章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网络舆论引导法律法规机制
一、近年来我国网络舆论法律法规的发展
二、世界各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特点和经验
三、我国网络舆论法制建设的路径
第二节科学发挥政府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作用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二、网络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合力”
三、不断完善网络舆论引导相关协同机制
第三节充分体现主流网媒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主体地位
一、规范网络媒体采访权
二、完善主流新闻网站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
三、加强新闻网站公信力建设
第四节积极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引领作用
结语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研究缘起
网络媒体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生成和传播信息、新闻的成本逐渐降低。在网络传播带来的全球信息生产中,海量、多元的“表达”,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类沟通方式、表达方式乃至行为方式的改变。理论上,所有人“有权说话”,个人化的信息、个体化的表达、个性化的观点甚至是边缘、小众和对立的声音,具有了发声的机会,并且,信息的处理和反馈速度趋于实时化。对于“重度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一代,新媒体化的言说方式、交流方式已经逐渐内化成为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尚在演化中的网络媒体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被舆论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和反思:
在舆论学学理方面,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的重合程度如何?“浸润”在现代大众媒体中的人们,如何知道自己不是生活在媒介的偏见和幻象中?如何知道自己是在“有效地”说话?面对网络媒体中庞杂多元的声音,如何构建舆论引导格局和舆论引导机制?
如何克服网络媒体自身的不足,让技术“向善”也是很多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新媒体分割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权力,它给舆论的发生和传播带来了哪些改变?新媒体基于自身技术属性形成的传播优势——“集体智慧”与“个体的声音”如何大于它们的另一面——“信息垃圾”和“自由的偏见”?新媒体已经表现出对社会舆论“放大器”和“显微镜”的作用,而“媒介融合”的“搅拌机”是不是能够“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信息、观点和意见?网络谣言在新媒体的自我革新,如辟谣机制的作用下,能否将搅和在一起的真假、善恶、美丑、合理诉求和情绪发泄剥离和区分开来?
在对网络媒体成为理想的公共领域的期待中,又不得不重新审视,网络传播原子化、碎片化甚至混乱的特点使其在公共领域的建构中,是否比传统媒体建构公共领域更有效?抑或只是带来了群体极化的风险?信息爆炸和谣言、虚假信息的泛滥等背景下,“发声”是一回事,个体“被听到”的困难也许不亚于传统媒体时代。如果配置信息权重和“注意力”的是权力和资本,那么,互联网在结构上就只是若干个复制了的传统媒体的集合,公众舆论、“公共领域”的广泛性、代表性是否仍然有着和传统媒体一样的门槛和边界?乃至于最为根本的问题,个体的自由与群体的秩序之间是不是存在永远的悖论?
……